孩子不吃飯,多半是慣的!試試這樣做,媽媽少操心

小雨5歲了,上幼兒園中班,但是身體又瘦又小,小一歲6個月的堂弟都長得比她高了。更糟心的是,小雨身體不好,經常生病,十天半月的一次感冒發燒,打針吃藥,爸爸媽媽為此很是發愁。

暑假的時候,媽媽把她帶回了鄉下外婆家。外婆看到了小雨瘦小的身子,甭提多心疼了。就唸叨媽媽:“好好的閨女,怎麼被你養成這樣,這是嚴重的營養不良啊!”

孩子不吃飯,多半是慣的!試試這樣做,媽媽少操心

媽媽很無奈:“我們也想把她養的白白胖胖的呀,可是她就是不愛吃飯,我們也拿她沒有辦法。”

後來媽媽把小雨放外婆家過暑假,自己回來上班了。等她去接小雨的時候,被小雨的狀態驚訝到了。小雨被曬黑了,不過精神看很好,不再是之前文文弱弱,感覺一吹就到的樣子。媽媽擁抱小雨的時候,發現小雨結實了長肉了一些。

媽媽問外婆有什麼秘訣,外婆就說:“哪裡有什麼秘訣,只不過少給她買零食,只有地裡長的粗糧和米飯和各種蔬菜水果罷了。平時讓她跟舅舅家的小夥伴一起上竄下跳的,活動開了,又沒有零食,自然會吃飯了。”

孩子不吃飯,多半是慣的!試試這樣做,媽媽少操心

“我們也試過不給她吃零食,或跟她說了要吃了飯才有零食,但是她就是不好好吃,在我們這裡好像不管用。”

“不是不管用,而是你們心太軟啦,孩子一哭一鬧就服軟,是吧?”

媽媽不好意思的說:“她身體不好,我們也不敢餓著她了,怕她再生病……”

“孩子本沒有這麼嬌氣的。現在的年代,哪裡還有餓壞的,只有慣壞的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養成不易,回去要好好堅持啊!”

媽媽連連點頭。

孩子不吃飯,多半是慣的!試試這樣做,媽媽少操心

像小雨的不愛吃飯,吃飯要喂,邊看電視邊吃,愛吃零食等等的毛病,應該很多孩子都存在。你有沒有遇到過呢?

每個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不挑食,吃飯不用操心,身體強壯,那麼應該怎麼樣做才能養成小孩子的良好飲食習慣呢?試試以下三點:

一、定時定量吃飯,遠離零食。

一天三餐,時間都相對固定,培養小朋友的生物鐘,讓小朋友知道差不多到點了就是吃飯的時間了。即使有時候出門在外,也選擇差不多的時間就餐。慢慢的小朋友也會知道這個時間點要吃飯了。我們家的大寶現在4歲多,現在吃飯還算有規律,他有時候在該吃飯的點,會提醒我們是不是可以吃飯了,餓了之類。

孩子不吃飯,多半是慣的!試試這樣做,媽媽少操心

定量是指不要因為今天做了什麼特別好吃或珍貴的食材就讓他多吃點,這樣會引起小朋友積食。要按量來,不一次吃過飽,也不讓他吃少餓著。

特別注意中途不要加餐,有些小朋友飯點不好好吃,等到過了飯點就說餓,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一聽到餓就恨不得立馬做出個滿漢全席來候著。這個特別不好,會破壞一天三餐的習慣。

少吃或不吃零食。現在的小朋友不好好吃飯很大因素是平時能放開吃的零食太多了,特別是有些糖或可樂等,這些東西吃多了會讓小朋友沒有食慾,會造成小朋友營養不良的。

孩子不吃飯,多半是慣的!試試這樣做,媽媽少操心

二、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不餵飯,不能邊吃飯邊看電視。

餵飯,邊看電視邊吃飯這些應該是很多小朋友普遍存在的情況吧。我們家大寶兩到三歲的時候也是一樣的情況,爺爺奶奶總是怕他吃不飽吃不好,喜歡追著喂,後來發現看著電視他會安靜下來,就邊看電視邊喂。不讓喂就說小孩子才吃那麼點,不飽的,吃那麼髒,有收拾的時間都可以直接喂他吃了等等。

孩子不吃飯,多半是慣的!試試這樣做,媽媽少操心

後來自己帶在身邊的時候,要求小朋友必須得做在飯桌上吃,不吃完不能下地。他也哭鬧過,不吃。等我們吃完我們就直接收碗了。睡覺前他跟我們說餓要吃飯。我們也心疼,不過咬咬牙不給,試過幾次之後,他知道我們態度強硬不會妥協,也就乖乖的吃飯了,中途有過反覆鬧情緒的,我們都堅持過來了。養成習慣了,我們就輕鬆了。

孩子不吃飯,多半是慣的!試試這樣做,媽媽少操心

三、把飯菜做得相對符合小朋友的口味,做出各種造型,編排一些故事,讓小朋友愛上吃飯。

小朋友多半挑食。我們不能強迫他去吃他不喜歡的東西,強迫的效果不好。挑食,那麼總有他喜歡的食物,我們就可以用新的食材去搭配他喜歡的食物,或擺出一些造型,或跟他說一個相關的小故事,或用他喜歡的動畫片人物形象聯繫起這些食物,讓他們愉快的去嘗試去接受。

孩子不吃飯,多半是慣的!試試這樣做,媽媽少操心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讓小朋友參與到食物製作的過程。小朋友對自己做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吃。比如我們家的就讓他包個餃子,做個饅頭,隨心所欲的讓他弄喜歡的形狀。他可喜歡玩了,經常把麵粉當3D彩泥玩,最後做出的造型雖然醜些,可是他自己會愉快的吃掉:吃個兔子,吃個大象,吃個花朵什麼的,邊吃邊叨唸。

只要用心,有耐心,總是有一種方法讓小朋友喜歡上這些食物的。趕快來幫小朋友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吧。

孩子不吃飯,多半是慣的!試試這樣做,媽媽少操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