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做噩夢,原來是因為它!

啊!!! 悶聲驚醒,然後心一陣陣狂跳,後面很久不能入睡。 你是不是也經常經歷這種情況,做噩夢,然後被驚醒,心跳的難受,很難再入睡呢?我們通常會發現,驚醒後一般手都是壓住胸口的,老人就會說就是因為它才會這樣,難道是真的嗎?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如果睡覺的時候把手放在胸口時間長了,胸廓活動會受到影響,造成呼吸不暢,進而形成暫時性的血氧較低。心肺功能好的人可能還能耐受,但心肺功能差或是本就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的人,可能就會感覺憋悶、噩夢連連了。

經常做噩夢,原來是因為它!

那怎樣的睡姿最有利於健康呢?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比如有胃酸反流的人,可能左側臥時會舒服些,而心臟病患者可能更適合右側臥,懷孕中晚期的孕婦也大都適合左側臥,等等。

另外就是減少不良的刺激。平時應多看一些健康有益、輕鬆愉快的影視錄像或小說,少看或儘量不看易形成噩夢情景的影片或小說,避免不良的刺激在記憶中儲存。睡眠前最好不要過度用腦,以免大腦皮層過度興奮而引起夢境。

經常做噩夢,原來是因為它!

還有的人更神奇,連續幾晚或者中間有間隔的做噩夢,然後這些夢境的情節還會相互有關聯,像連續劇一般,很是迷幻。

其實原因還是在於心理跟夢的關係也是密切的,夢實際上很多時候,是思想和心理在你睡覺的時候轉換成景象化,可能是你潛意識裡恐懼某種場景,在平時理智的時候會被有意識的迴避不去想它,但當身心放鬆的時候就會蹦出來,讓你再次面對。

經常做噩夢,原來是因為它!

對於夢是怎樣形成的,說法不一。巴甫洛夫高級神經活動學說認為做夢是睡眠的異相階段的產物。在反常的睡眠狀態時,由於輸向大腦皮層的血流量加大,氧消耗量增強,因而使得腦神經細胞仍然進行十分活躍的代謝活動,抑制狀態不深,還在處於所謂的“工作”(興奮)狀態。在接受來自體內外各種刺激的情況下,相應的記憶痕跡便"復活"起來,於是便會產生各式各樣的夢境。

總之,如果人在沒有什麼不良症狀或不覺得影響休息的情況下輕微做夢,可不必考慮健康。如果是做夢實在太多,影響休息與白天的精神,或做夢後出現症狀,還是要去進行一些必要的治療。究競夢與人體健康關係怎樣,醫學界自有定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