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不吼做妈妈》:做好这5点,让你的孩子拥有上进心

余华说:一个人的童年是决定他一生的,决定命运的最好时机就是童年。

初为人母的我们是不是总是会有这样的困惑,学懂了许多育儿的大道理,对孩子讲了许多的大道理,可是孩子们依然我行我素的做着那些“偏离轨道”的事,甚至有时,还会强词夺理地和自己唱反调。

比如,最近疫情期间,呆在家里的借着上网课而抱着手机、电脑不丢的孩子们,是不是着实令妈妈们头疼不已。

妈妈们有没有深刻地思考过,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听话。明明我们是在为孩子们好,可孩子们却总是觉得我们很烦,甚至一听到我们说话,就起逆反心理。难道这些孩子们,非要自己撞了南墙才肯回头?就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他们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听取我们的意见?

身为孩子的母亲,如果你有如上的困惑,不妨翻一翻《不急不吼做妈妈》这本书,相信在书中能让你找到孩子不听话的解决办法。帮助你改掉焦虑易怒的毛病,和孩子一起快乐地成长。

作者山崎房一1949年赴英国伦敦留学,1972年创立阳光学院,1982年创立新家庭教育协会,就任理事长。

山崎房一曾多次开设“爸爸心理学讲座”和“妈妈心理学讲座”。其中“妈妈心理学讲座”还被东京电视台、朝日电视台等日本知名电视台报道,一度成为热门话题。1991年3月,曾在日本五大全国性报纸的头版刊载意见广告,收到25000名热心读者的来信和来电,引起强烈反响。

《不急不吼做妈妈》自出版以来畅销日本24年,重印达137次。该书深入剖析了妈妈们焦虑易怒的原因,引导妈妈们稳定情绪,有效实现对孩子的正面管教。

妈妈们做出改变,孩子们也会跟着改变。

01

放缓生活节奏,倾听孩子心声。

学会倾听,是家长和孩子沟通的第一步。

书中一开始在自序里便列举了二胎妈妈岩本叶菜子的故事,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每天不管多忙,只要一开始和两个孩子说话,便会把手头的家务活撂在一边,温柔地注视着孩子们的眼睛,专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还一边用类似于“是吗?真了不起”“这样啊!”这种温柔的语气随声附和着她的孩子们。

但是,之前的她可不是这样子的。

之前的她每天总是忙忙碌碌的,和孩子说话也是急急燥燥的,总是用“妈妈很忙,快点儿说”来催促她的孩子们。有时,还总会忍不住急躁地发火。

她曾经问过她的孩子,妈妈生气发火的时候,孩子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孩子们告诉她,本来放松的心情会被一下子抽紧。心里会慌慌的,会想哭,想要妈妈抱抱。

而现在,听取了孩子的意见,做出了改变的岩本叶菜子,和孩子的沟通慢慢地变多了,孩子遇到事情总是会第一时间和自己沟通,就连学习也变得主动了。她发现抚养孩子其实是件很开心的事情。

优秀的父母往往会认真地倾听孩子的心声,用朋友般平等的模式去和孩子沟通交流。比如,当孩子遇到难题向父母求救时,这种父母平等、认真、关心的态度会更好的让孩子敞开心扉和父母一起讨论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这种平等交心的家庭模式,不仅能保护孩子,能真正快速地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良性而平等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有更多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有更多被信任的感觉。

02

You Can Do It!!!

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拥有巨大的潜能与丰富的灵魂,而作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唤醒孩子内在的潜能和良知。

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是一个藏满无数神奇宝藏的潘多拉魔盒,里面富含了智慧、道德、理性、意志、人品、体能等生命能量,需要我们潜入到孩子的灵魂深处,去唤醒。

我们总是会在电影里看到这样的镜头,危险渐渐逼近主人公的身后,如果不跨越眼前的“深谷”就不会被身后的危险吞噬掉。

身后是“危险”,眼前是“深谷”,所爱之人早已一跃跨过了“深谷”,而主人公却站在原地,被恐惧深深地包围着,犹豫不决。所爱之人冲着主人公大喊:“跨过来吧,You Can Do It!”

最终,在所爱之人的鼓舞之下,主人公克服心理上的困难,纵身一跃,成功跨越“深谷”,逃离了“危险”。

原来,跨越“深谷”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困难,而最终赋予主人公勇气的正是所爱之人的那句“You Can Do It!”

我们自私给孩子们划定了标签,这个孩子学习好,那个孩子学习不好。其实,每个孩子在学习上都是一块儿白纸。老师和家长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同样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其实,老师和家长朋友们有没有想过,对孩子们而言,特别是学习不努力的孩子,我们总是用自己偏激的想法,去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导致他的上进心陷入沉睡。

比如,孩子不爱学习,总是喜欢窝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而生气的家长们总是会一遍遍地训斥他:“你怎么又在玩电脑,你看你考的那点分,说出去都丢人。”

“成绩考那么差,还不好好去看书,还在这儿看电视,你有什么资格在这儿看电视。”

……

家长朋友们有没有意识到,我们反复的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其实是一直在对孩子说:“你不行(You Can’t Do It!)”

正是我们的否定,让孩子失去了自信心,变得破罐子破摔,他封闭起自己的心灵,变得不爱和大人交流,唯一能安慰他的只有电视、电脑里那些让他感兴趣的东西。孩子们开始变得被动,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对他们而言只是应付家长和老师而已。

基于这种现状,我们所能做的,不是去自责,也不是去责备家庭中的任何一员。而是,想办法,唤醒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重新振作起来。

也许,在孩子迷茫,不想学习的时候,我们一句温暖的:“You Can Do It!(你能行)”,往往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家长朋友们,不要总是做孩子学习的催促者与强行灌输者,毕竟强扭的瓜都不甜。我们要从孩子的心灵深处去唤醒孩子沉睡的自我意识和生命意识,促使孩子价值观、创造力、生命感的觉醒,以实现孩子自主学习的自我体系构建。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是一颗心灵感召另一颗心灵的过程,是一个生命体点燃另一个生命体的过程,是人类心灵智慧活动的互动与参与。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教育,而是为了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当一个孩子学会了自我教育之后,他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与生命成长的美好成长体验中去,以自身亲身的体验去获得知识,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孟子说: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而“智”,是来自生命体、自我与世界的深刻的体验与反思。

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呵护好孩子明净的心灵,让他们见微知著、触类旁通、自觉自悟,在成长中收获自尊、自信,树立生命的价值意识。

当那一天,孩子自身惊喜地感受到生命的激情与跳跃,感受到一种难以遏制的生命力量迸发的时候,教育也就升华到了最深刻、最本质的阶段。

唤醒!

这正是用心教育的精髓所在。

03

停止喋喋不休,做无压力妈妈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顾虑,如何与朋友、同事艺术地说话、用心交往。甚至会化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学习人际口才技能。却往往忽略了还孩子如何艺术地说话、好好地相处。

《礼记》中说: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大处难处看能力,小处细节看休养。我们往往在孩子面前,常常以家长自居,居高临下地对孩子喋喋不休,甚至是命令式的语气。我们总是给孩子规划好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甚至考大学,报志愿,兴趣专业也往往是家长自己的喜好。

只是太多的关爱,会使孩子不知道珍惜;太多的唠叨,会使孩子更加叛逆;太多的期望,会使孩子难以承受;太多的责备,会使孩子失去动力;太多的迁就会使孩子不知道约束;太多的在意,会使孩子变得喜欢要挟;太多的享受,会使孩子不知节俭;太多的溺爱,会使孩子不知成长。

不管你的孩子长到多大,对孩子的管教是你终生的事业,因为家长这个职业是终生不能退休的职业。孩子小的时候你不管教孩子,孩子大了以后回来对你找不清的麻烦。

日常生活中的母亲,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照顾的事无巨细,总是唠唠叨叨、喋喋不休。只是,孩子的成长变化你真的了解吗?孩子的内心在想什么你真的知道吗?孩子真的会听你无休止的唠唠叨叨,真的会和你用真心交流吗?

(1)老话说的好,打蛇要打七寸。

母亲们整日里唠唠叨叨,泛泛地要求孩子们要这样做,要那样做,每天一见到孩子,就 “要好好学习”的不离嘴。说话总是抓不到点子上,总是不能说到孩子的心坎里去。

作为母亲,我们平时可以多细心观察一下孩子,多用心感受一下他们的需求。那么,一旦某天,我们和他的谈话击中了他的痛穴,他一下子就会在心里涌起波澜,就会明白真正关心他的,真正可以和他交心的,只有他的父母。

集中精力办大事。

随着孩子年级越来越高,学习的时间也相应地变的多了起来,和父母沟通交流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尤其是到了高中,每日早出晚归,就连周末都得上课,真是学习紧,任务重。孩子在学校花的时间长了,课业压力大了,自然是身心俱疲,回到家更是懒的听家长们唠唠叨叨、喋喋不休地说些无关紧要地泛关心的话。

但是,初中、高中那么关键的阶段,你不和他交流学习和心里状况又不放心。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们至少每周找一个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间点,集中起来,和孩子来一场有力度、有深度的心灵之旅的谈话。

注意:一定要提前将谈话内容想好,要么不说,要么一针见血,集中一两个关键问题,对孩子的心灵进行突破性谈话,不要喋喋不休地泛泛而谈。

总之,家长们一定要停止自己的喋喋不休,多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切忌与其他熟识的同龄孩子相对比,以理服人,既指出孩子的不足又给足孩子面子,最好整场谈话可以风趣幽默、生动有趣。

家长朋友们一定要足够地相信孩子,给孩子成长发展的机会,你的孩子慢慢地就能理解你的良苦用心,对你敞开心扉。

04

多多发现和赞扬孩子的优点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总是乖巧听话、品学兼优,不用催,不用吵,不用打就能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安排的妥妥帖帖。那么,家长们,你们在羡慕别人家孩子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别人家的父母”是怎样的。

有一位班主任,给班里的新生安排了一场极其简单的入学考试,目的是想更多的了解这群新生们。当他把试卷收上来的时候,却发现,许多孩子在“请写出你的优点”这一题后面都是空白。

班主任选了几个学生,问他们:“优点那一栏里为什么没有填呢?”

“嗯……因为我没有优点。”

“一个人怎么可能会没有优点呢?你在缺点那一栏里为什么又写了那么多,你有很多的缺点吗?”

“嗯……我妈妈常说我学习成绩差、做事磨磨唧唧……”

诚然,中华民族是一个谦逊的民族,但谦逊并不代表不自信。

家长朋友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会走入一个误区,总是过分地强调孩子的缺点,而忽视赞扬孩子的优点。

试想一下,当一个人总是被人说 “你不行”“你身上一无是处”,那么他的心理会有怎样的改变,会不会变得很自卑,从而丧失了进步的动力。要知道,一个人总是遭到挖苦和贬低,积累到一定程度,会爆发出他自己都控制不了的坏事来。而一个总是被人说很蠢的人,最终真的很容易变成一个蠢货。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的孩子做对了一件事情,哪怕是极小极简单的一件事情,你都要及时地表扬他。也许,你的一句赞扬的话,会让他开心好几天,那几天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充满阳光,充满斗志。

在公开场合,当你和朋友、同事当着孩子的面谈论孩子的事情时,请一定要摒弃孩子身上的不足,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优点。孩子们在外人面前得到这样的肯定,往往会继续坚持这些优点,会按照父母描述的那样去校准自己的言行,并发扬延伸,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那么,当我们面对孩子的缺点时要怎么做呢?一定要切记,当孩子出现错误时,不要总是唠唠叨叨地把他的缺点没完没了、翻来覆去地啰嗦个没完,更不要连带着翻旧账。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正确面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的事情过去了就好,孩子改正就好,明早的太阳依旧照常升起,美好的生活还在继续。

孩子的缺点改正了,翻篇就好,不要再喋喋不休,唠唠叨叨,更不要把负面的情绪过分地强调和延伸。

05

自信心的宽度,就是人生的高度

乔布斯说:自律则自信,自信则自由。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写道:“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主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俞洪敏说:“没有自我管理,人生难以变得更好。”

每个人的人生高度,都和自律密切相关,而自律又和自信心紧密不可分割。

如果我们对一个老成世故的大人严厉地责骂,那对他来说或许会是一剂良药。而我们一旦对一个孩子严厉地责骂,有可能会破坏到他的自信心。

孩子是一点点地慢慢长大,慢慢变得强壮的,而且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是父母的帮助。换句话说,父母的言语对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或消失有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

那么,怎么样让孩子拥有自信心呢?下面这几句话,也许会帮到你:

妈妈没想到的你想到了,你真棒!

大胆去做吧,做错了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认真做了。

你很棒,用最简单的方法解了这道难题。

妈妈喜欢你开心大笑的样子。

你说的很有道理,接着往下说。

你已经很努力了,再坚持以会儿这个难题就能解决了。

孩子,加油,你一定行!

孩子,你真棒,今天帮妈妈做了不少家务活。

对不起,是妈妈误解你了。

这个事情你怎么看,你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你真有礼貌,爸爸妈妈都应该向你学习。

……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人生老师。爸爸妈妈们与其每天唠唠叨叨,老生常谈,不如改变语气,和孩子柔声细语地沟通,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哦。

06

都说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支持他的伟大的女人。那么,同样的道理,一个成功孩子的背后,总是会有一个能让他敞开心扉、安心生活的家庭。孩子,在成功的道路上永远都不是孤军奋战的。

成功人士从来都不是天生的,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养成的。这种后天的努力,往往离不开家长的引导和陪伴。

一个好父母,往往是培养成功孩子的温床。爸爸妈妈们,请放弃你们的焦躁忙碌吧,在孩子面前做一个慢节奏的倾听者,也许下一个马云、比尔盖茨、巴菲特、施一公……就是你家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