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的国际教育,只有头铁的人才能干

鲁北小城滨州,被黄河一分为二。

东临东营,西接济南,南有淄博,北通京津冀。

交通到此皆要绕行。导致多年来,无高铁、轮船和机场。

根据费孝通先生所述,这种地方,因文化闭锁,乃是思想最封闭之所。

滨州人苦此久已,所以有识之士,皆举家离开滨州,所以多年来净增人口几乎为0。


滨州的国际教育,只有头铁的人才能干


前面我已经写了外教找房记,被很多“爱国反洋”人士实名批评。今天不争论上篇,单说滨州国际教育。

我也学佘书记“八问”,同问一下滨州的同乡们:

第一个问题是:一个工业、农业外贸大市,却多年来缺乏国际教育,到底是什么原因?

第二个问题是:教育者收入全省中上游,成绩全省中下游,是何原因?

第三个问题是:学生流失严重,连周边县城-寿光、高青、莱芜县级中学都来抢滨州的初高中学子,导致每年数亿学费流出,在这种乱局下,教育系统为何不求变?


这三个问题,我先不回答,坐等有识之士来聊。

只说最近的遭遇:

滨州的国际教育,只有头铁的人才能干

老外办理银行储蓄卡,某行第一次接这个活。一张在职证明,让我们开了5回。每次“坚持”只改1处。

全部改完后,省行驳回。不谈原因。问就是省行没回复。

我们问:是否可以回去等着。

答曰:回去可以。但是再来要重新走流程。


于是我拨通了投诉电话,一通啰嗦。

不到半个小时,也许是银行有了回复,也许是投诉起了作用,总之就是告知我们:可以办了。

至此,一张储蓄卡,终于在2天和7-8个人的通力协助下办完了。

我一直以为,某些单位的“双招双引”只是嘴上功夫,现在看,可能有些细节的地方,连嘴都没过。


除了乡党的不太配合以外,家长们的态度也很有趣。

山东的孩子,长期忍受国内最严峻的“高考歧视”,省内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有条件的家庭让孩子出国留学,本身就是“多赢”事件。


有部分家长在高一时视出国留学为洪水猛兽,生怕孩子碰到一点就毁掉一生。

而这批家长中的很大一部分,在高三看孩子国内本科无望的时候,又临急抱佛脚,投向国外野鸡大学怀抱。

让孩子在两个人生的重要阶段,都选最错的路走。

孩子回国找不到工作,又要赖国际教育有问题。

更有趣的是,若干滨州知名企业,招不到能做国际贸易的人才,有几家只能迁移到济南、广州等大城市,完成工贸一体的设置。


滨州的国际教育,只有头铁的人才能干


这样说来,我勤勤恳恳在滨州五年,做了一件左右不讨好的工作。真是头铁的人才能干滨州的国际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