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导语:

法国作家司汤达说:“一个具有天才的禀赋的人,绝不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

这句话用来评价《思维定式的“病”》这本经典书籍很恰当。面对我们经常碰到的问题,这本书给了7种突破性思维方式,使问题变得轻松、解决方案变得简单、明了、有效。

本书作者是“日本企化学和创新思维第一人”日比野省三。他与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杰拉尔德·纳德勒共同创立的“突破性思维”理论,获得了普遍关注,曾两次荣获国际组织和日本政府颁发的奖项。书中所有思维,都是基于“突破性思维”而来的。

日比野省三说:“即便是同一个人,当他改变了思维方式后,就有了另外一种面貌,以前无法解决的各种问题现在则迎刃而解了。”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先看一个常见却很有启发性的案例,感受一下思维定式对解决问题造成的困扰,“突破性思维”对于最优方案制定有多重要。

有很多动物园游客不多,面临歇业的危险,但日本有一家游乐园,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游人络绎不绝,原来,秘密就蕴藏在该园职工不一样的思维中。

我们表面看到的是,这家动物园不一样的展览模式,他们管这种模式叫——行动展示,但最根本的秘密是:他们仅仅将动物园看做一个载体,目光并没有聚焦在这个载体上,而是准确抓住了“动物园是干什么的”这个根本问题,把快要歇业的动物园给救活了。

说白了,动物园就是个名词,相当于一个动物活动的地点,它不是吸引顾客来动物园的根本和最大看点,各种生龙活虎,形态毕现的动物才是。所以,对动物园来说,最关键的是:要有生龙活虎,形态毕现的动物。

“突破性思维”里,其实就有有一种常见的倒推思维法。用倒推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

既然人们要看生龙活虎,形态毕现的动物,那么,让动物具备这样的状态,需要什么条件呢?

一是动物园的设施;二是动物的动作要新;三是改变管理员承担角色,让管理员也参与表演。

该园在这两点上做了很多功夫,最后让这个动物园在众多动物园中成为佼佼者。

该动物园首先抓住了解决问题的根本,其次在创新上下功夫,而倒推法是他们在这种思维方式下,运用的方法之一。

这个思维,仅仅是日比野省三“突破性思维”的冰山一角。下面我们具体来看。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一、打破功能锁定,重新排列组合法

生活、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个东西怎么用,或者做这件事的目的、价值是什么,怎么样做才能简单有效,还不浪费资源。面对这类问题,怎么办?

  • 巧用联想适用匹配法

任务:利用提供的材料,做成烛台,将蜡烛点燃后安装在墙壁上,并与墙壁平行。

a.常规思维组(A组)。

指定材料:整合图钉和火柴。A组将纸盒和火柴看做一个材料,认为纸盒就是装火柴的,根本没想到可以当烛台,相信也想了很多办法,找了很多信息,但最后没有找到最佳方案。

b.联想适用匹配组(

B组)。

指定材料:空纸盒、图钉和火柴。B组联想到,纸盒和烛台底座长得比较像,适用于烛台。其突破性思维是:纸盒不仅仅是装火柴和图钉的容器,还可以当烛台。只要转变这个思维,并不需要多少信息,几乎是一步到位找到解决方案。

问题关键:发现纸盒可以当烛台。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在涉及目的、价值观等问题时,多问问,做这件事的最初目的(价值),或者最终目的(价值)就是这样的吗?这样的思考方式,有助于我们回到问题本质,减少信息量,找到最优方案。

比如:生活中,常常见到有些人把可乐饮料瓶拦腰剪成两段,用有瓶口的那段,做成漏斗来用;或者给瓶子盖上钻几个小眼,装上水,当喷壶用,用的就是联想适用匹配法。

常规思维的问题是:受以前对某件事或某个人固定看法影响,难以突破固定思维,遇到新问题,还拿固定思维去解决。

联想适用匹配法的思维关键是,要将此物和彼物通过联想,找到功能、目的或价值的“相似性”,从而找到适用的办法进行有效匹配。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二、避免先例依赖,创造新先例法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

当一件事物出现时,先承认其存在必有存在的合理性,然后从相反的方面思考,找到从反面解决问题的方案。

最后,综合正反方案,可能会得出比较合理、全面的解决方案。先例依赖有很多危害?

有一艘船,在中国东海受到敌方猛烈攻击,很多人被迫飘到了海面上。其中有一个人看到海面上漂浮的榻榻米,迅速抓住一个。

其他人一看这个人抓住榻榻米,感觉他的做法是对的,于是都围过来抓住榻榻米。抓的人多后,榻榻米沉下去了。

大家又抓住另一个榻榻米,就这样反反复复。这个人感觉大家都这样抓榻榻米太危险了,他立马离开榻榻米,向前面漂浮的一块木头游去。

结果,这一帮抓榻榻米想获救的人,被敌军武器一顿扫射,很多人丧命。

市场竞争也一样,几家面馆同时开在一条街道上,刚开始可能还能会互相吸引来顾客,时间长了,低价竞争出现,谁也无法提高利润,最后两败俱伤。

这个案例有2个特点。一是认为前人做法成功、安全,所以我效仿没错;二是竞争对手这么做了,我也这么做,跟风。怎么改正?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 培养正反相对的思维

培养正反思维很简单,只需要遇到一件事,立马学会想到它的反面。还有,一件事,仅仅看到一个方面肯定不是最优的思维方式。比如对于生命的领悟,不能认为树叶盛开、生命力旺盛,这就叫生命。叶子凋零,就不叫生命。这点,在老子《道德经》中有生动注解。

a.认识到事物是以正反两面存在的。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都是这个思维的体现。

比如,被老板当着大家的面严厉批评了,一般解决思维是,心里很郁闷,可能对老板怀恨在心,变着各种法儿和老板作对,结果肯定好不到哪里去。当用正反两方面思维考虑问题,首先,心情开阔了,一定会认识到,被老板批评,很正常。有表扬就有批评。其次,福祸相依,保不准批评还是一件好事,至少引起我们对问题的重视,避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b.用积极的态度考虑问题消极的一面。

在问题并不严重的情况下,用积极的态度考虑问题消极一面,很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批评未必是坏事。如果我能受得起,以后就遇到同样的事情,就不怕丢面子、丢自尊,内心承受力也会大大增强,而这正是真正的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

乔布斯说:“假如你找到真正顶尖的人才,他们会知道自己真的很棒。你不需要悉心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大家心思全都用在工作上,因为他们都知道工作表现才是最重要的。”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 从目的出发推导出新的先例

推导先例,建立新的先例,一般做法是从大量信息中找到机会,但这样做耗时耗力。最简单的方案是:重新审视自己的目的,获得新的视觉和观点。

陈师明说:“认识是人与人之间最基础的差别。人与人之间因为思想的维度相差几个等级而无法沟通。”

事实是:遇到一件事,很少有人反过来重新认识目的,特别是习惯依赖先例解决问题的人,他们很喜欢从一大堆旧信息里发现新的东西,把大量时间浪费在翻阅大量资料或者照搬照抄前人的一些想法上,却不会或很少回过头来从做事的目的上发现新的点子。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a.先回想平常是怎么做的。

比如冰箱,平常主要用来冷藏、保存食物。然后,不要让思维继续朝平常的方向去想,采用头脑风暴的模式,想象把冰箱做成节省时间的容器、做成催熟可口食品的箱子会怎么样。

刚开始,这些想法看似荒唐,但至少有了具备摆脱先例的意识了。如果继续思考下去,很多新的东西就被这样制造了出来。

b.看到原来没看到的东西。

先例创造,需要摆脱原来东西的用处和价值思维。比如,要做哨子,看柳条的皮剥下来后,能不能做成哨子。从目的出发,开始一系列做柳条的行为,这就是典型的从目的出发推导出新的先例的案例。

一般思维是:柳条的用处,要么是树的组成部分,要么折断可以做鞭子防身,这都是惯常的用法。

新的思维是:有些人发现,柳条的皮可以拧下来,拧得好则完整无损,正好像哨子的样子,然后柳条做恶哨子就诞生了。

c.从设定的特定环境中创造新先例。

创造新先例,就要从旧的环境中走出来,摆脱旧环境下的很多信息,创造新的环境,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怎么从旧的环境中走出来?至少做到以下3点。

解决人的问题:先例服务对象是老人。新先例服务对象是老人喜欢的猫。

解决立场问题:先例立场是节约。新先例立场是节约的有品味。

解决场所问题:先例场所在学校。新先例场所在学校附近的小卖铺。

创造新先例,就必须创造新的目的和设定环境。

日比野省三说:设定了环境就明确了你与别人的不同之处。于是就可以孕育出于这特定环境相适应的新目的。它不是受先例牵制的一般性见解和产品,而是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和产品。”

做到以上3点,可以大大减少信息搜寻量,为创造最优方案打好基础。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三、过度挖坑,警惕冰山一角思维

传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从局部到整体看待事物,从现状思考问题。这样思维方式就需要不断挖坑,深入分析、细化局部各个部分,由此滋生大量信息,进而有碍于不能全面看到水下的大量冰山,造成制定的方案并不是最优的方案。

《今日美国》“婴儿潮的脑瘫”一文指出:“信息超载,假设我们的大脑是电脑的存储器,我们的磁盘已经满了。”

最优方案的制定,需要剔除大脑中大量无用或干扰的信息,腾出必要的空间承载最少最有用的信息,但信息超载的现状,使最优方案的制定显得困难,怎么办?

杰克·特劳特在《简单的力量》中说:“如果你想让大脑高效地工作,就马上减少信息。”

最优方案,它的本质必然是最简单最明了的,至少很清晰、易于理解、容易操作。可以从下面3个方面把握。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 相信常识

常识很重要,但往往被忽略。人们总以为,离常识越远,越复杂,解决问题的方案才最优,所以一般思维是文案写得越长,表明解决方案越有效。话说得越多,措施制定越多,表明解决方案最可信,这都是忽略常识重要性的表现。这也是为什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等成为很有效的说服方案,但不一定最优。

McGill大学管理学教授亨利·明茨伯格说:“管理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它回报丰厚,影响巨大,却严重缺乏常识。”

为什么常识重要呢?常识是在大众中产生,被大众认可,一般不受太多个性的影响,也不依赖特定技能,几乎属于人人共知的事情,它对于解决大众关心的问题比较适用。

常识容易让事情变得简单。比如,买衣服想到各种因素很纠结。

常识告诉你,衣服首先是用来遮体、防寒的。遮体是每个衣服必有功能,那就将重点放在防寒上。想想是秋季,天气比较冷,那就买夹克或者比夹克更厚点的衣服。

这个基本点定下来。然后从长短、颜色、风格进行基本的三定位,解决方案变得异常简单。

相信常识,意味着可以减少大量冗余信息,为最优方案制定扫清很多障碍。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 用“嵌套盒”逐一嵌套,并找到共同目的

逐一从互相关联的几个事物的目的切入,就能有效避免很多外围信息的干扰。

比如A是老板,B和C是职员。B和C工作关系嵌套在A中。B和C与A发生矛盾,就要不断追问,来这个公司的目的是什么,A经营这个公司的目的是什么?假设三人各自目的都有名和利这两项,那么,这就是他们共同目的。这样很好避免从情绪、好感、胖瘦等方面不断挖坑,深入分析局部各个部分,由此滋生大量信息,导致无法做出准确的最优方案。

  • 用系统组合法获得最全面信息

最优方案制定,需要用最少信息去实现。还有一个切入点就是用系统组合法解决。

a.设定环境:研究顾客,确定拜访的场所和时间。

b.确定拜访达到的目的。是先引起对方兴趣,还是先增进亲和力,然后下次继续约见?

c.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确定对方对话题熟悉还是不熟悉。熟悉到什么程度。

d.明确说明,解释时的现场氛围。做好范围营造,随时有改变环境的预案。

e.寻找关系网。进一步将对方的朋友发展为关系网中一员,为最优方案制定多做联结点。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 注重搜集热信息

日比野生山把信息从热冷程度进行划分。热信息指头脑中的信息。冷信息指书刊杂志和互联网上文字书写的传统信息。可以从信息冷热度切入,从而减少多余信息,有助于找到最小信息,制定最优方案。

时代是瞬息变化的,变化有时候很剧烈。那么,思维还停留在冷信息里,得出的信息很可能就变成陈旧的冷信息。冷信息的用处有限,特别对于即时的创新而言。

大脑随外部环境变化,会适时、动态化调整应对策略,产生热信息,这对于解决即时性问题,制定最优方案很重要。

热信息搜集,制定最优方案需要以下2个关键条件。

a.专家群介入。

把解决方案需要的各行业专家集中起来进行分析,节省时间,用最短时间搜集最关键最有用的信息,关键信息可能少而精。

b.圈定范围。

从设定环境、展开目的、改善计划等方面圈定范围,制定方案,避免大面积圈定范围,制造冗余信息,干扰最优方案制定。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 杜绝从收集方便信息入手

始终明确,收集、处理信息不是根本。根本是制定最优方案。这就决定了,必须摆脱传统收集信息的思维,从省事、简单开始收集信息,而应该本着根本、目的收集信息。

比如,要研究李白诗歌中的“长安”意象。传统思维是:最简便办法就是阅读李白有关的大量文献,穷尽所有“长安”有关的诗词,然后逐一分析对比,从而明确“长安意象”。

但这样容易堆积大量信息,还不如打破思维,先从根本上明确,“长安”为什么出现在李白的诗歌中,是他去过长安,还是憧憬长安。从这两个大点切入,逐步“包抄”、缩小“长安”相关信息研究圈,是不是可以大量减少无用信息收集,拿出最优解决方案呢?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3个妙招,突破思维定式,以最少信息创造最优方案

写在最后

长期用思维定式考虑问题,容易思维僵化,更容易造成大量信息堆积,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理、剔除多余信息上,这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有另辟蹊径,找到影响事情发展的根本因素,从多个特定的点切入,减少大量无用信息,从整体视觉出发,才可能制定出最优解决问题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