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掌櫃課堂:常在紫砂江湖走,誰能不溼鞋?

古玩,作為一個特殊的行當,自古有它的行話。明朝董其昌寫過一本《骨董十三說》,其實“骨董”就是一句行話,它源於江南的一種“骨董羹”、“骨董” 為精華的意思。有些古玩收藏術語對於剛入行的收藏者來說實在很陌生。然而行有行規,古玩收藏市場也不例外,它也有它獨特的收藏文化。古代想在江湖上混,不懂點兒黑話隱語怎麼行? 同理,如今時代土壤不同,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專業術語,譬如紫砂壺,自詡骨灰級玩家的您,沒準兒還真有好些個表述不清。玩兒紫砂壺,玩兒的是心情,是文化,如果連這些行話都不懂、不會說,那這個圈子您還真不好融進去。

喬掌櫃課堂:常在紫砂江湖走,誰能不溼鞋?

喬掌櫃紫砂壺

風化:剛開採出來的礦料,需要經受過日曬雨淋、風吹雨打等“折磨”,結構才能從石頭變成泥,這個過程就叫風化。

茶山:說山不是山,而是紫砂壺內部的頑固茶漬。因為紫砂壺的透氣性,長期使用壺,難免在內部留下茶漬,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茶山。

手製:這些年,人們越來越追捧全手工壺,所以有商家會在壺底部刻上手製,表明全手。但並不是所有刻上手製的壺,就一定是全手工壺。

陳腐:說的是,紫砂泥料加工的一個重要工序:紫砂泥料經過調配後,需要放置在陰溼的地方,經過長期陳化後,方可制壺。這段時間,就被稱為陳腐期。

喬掌櫃課堂:常在紫砂江湖走,誰能不溼鞋?

喬掌櫃紫砂壺

包漿:紫砂壺使用經久,滌拭日加,自發黯然之光,入手可鑑。通過泡茶用壺、養壺,更顯示紫砂壺自體妍麗的肌理美,登大雅之堂,為時人所珍惜,此為包漿。

一市:相當於“一次訂單”的意思。

推牆刮底:模具壺常用,工手為了讓壺內壁更加光滑,用工具去進行整理,這個過程就是推牆刮底。

太陽線:壺內底部,有一條條從壺中心向外擴散的線,這個是紫砂壺製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也是分辨全手半手的一個重要指標。

目數:紫砂的目數, 是過目這一工序來的,曬選後泥料的粗細就叫目數,這個過程叫過目。

“泥料”分生熟:紫砂泥開採後必須用人工方法精選出來,露天堆存一段時間,讓其自然風化,分解成黃豆般大小的顆粒,俗稱“生泥”。

然後用機械加工粉碎成所需要的粒度,加水調和揉練,經過陳腐,便成為“熟泥”。

喬掌櫃課堂:常在紫砂江湖走,誰能不溼鞋?

喬掌櫃紫砂壺

“明針”有講究:“明針”是紫砂成型工序中表面精加工的主要工具,其主要功用是在生坯製作完成時,將生坯表面作精加工的修坯等動作。

明針的材質,以牛角制者為最佳且最普遍,且為了配合紫砂壺造型的不同,明針的樣式也是非常多,常見的有身筒明針、嘴把明針等。

“生刻”與“熟刻”:生刻是指在紫砂生坯(未燒製之前)上直接進行篆刻,就是待坯幹後,在印面上進行創作。

有時為了防止線條斷裂,也可在泥坯未完全乾透時篆刻,這時泥坯還有一定的柔軟性,線條不會因為刻刀的衝擊而崩裂。

“跳砂”非瑕疵:跳砂,顧名思義,就是一粒砂在壺表面因受擠壓而飛出,在壺面上留下一個砂眼。

能跳砂的料至少說明了兩點,一是砂料非常純正乾淨,二是砂料較硬,越硬的紫砂晶相越好,品質越高。

喬掌櫃課堂:常在紫砂江湖走,誰能不溼鞋?

喬掌櫃紫砂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