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烏小蟹”逆襲了!最大一隻一斤二兩

秋風起,蟹腳癢。

又到了吃蟹的季節,

有沒有考慮過到崇明島吃螃蟹?

很多老饕一聽就直搖頭:

“崇明烏小蟹,味道是還可以,

就是太小了,還是去XX湖吃比較好。”

在大多數上海人的心目中,崇明清水蟹肯定不是吃蟹季的最佳選擇,因為個子小,被叫做小毛蟹或者烏小蟹。

但事實是,這樣的想法已經是老黃曆了。昨天下午,在崇明區規模最大的螃蟹養殖場寶島蟹莊,一隻只個大膏肥的清水蟹正整裝待發,5、6兩的比比皆是,個大的還能長到8、9兩。它們即將出徵今天在市區舉行的全國河蟹大賽。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在上海寶島蟹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春的辦公室,三個獎盃格外顯眼,從2017年開始,這裡養殖的崇明清水蟹力壓群蟹,已經獲得了三屆象徵最高品質的“金蟹獎”,今年正在向四連冠發起衝擊。

烏小蟹啥時候這麼爭氣了?

黃春說,故事要從9年前開始講起。

那是2011年,一群上海海洋大學的專家來到崇明,只為破解一個困擾上海人多年的謎題,上海本地蟹為什麼長不大。

我們最愛吃的大閘蟹,學名叫中華絨螯蟹,以長江流域的種群品質最高。說來慚愧,所有長江蟹的老祖宗就在崇明,因為作為一種洄游動物,中華絨螯蟹只能在江海交匯處繁殖,然後逆流而上在淡水中生活,到了繁殖季又回到鹹淡水的交匯處。

崇明“烏小蟹”逆襲了!最大一隻一斤二兩

崇明蟹清水蟹


這麼說來,在長江地區所有的大閘蟹,只是叫法不同,其實都是崇明蟹,只不過是以蟹苗的方式“被移民”了。那為什麼同一種蟹體型差別會這麼大?原產地的蟹種為何比不過養殖地呢?

專家經過一番研究,終於找到了原因。崇明的確是中華絨螯蟹的繁殖地,但不是最好的棲息地,天然環境條件和上游差太多。

更關鍵的是,崇明養殖螃蟹的方式也有問題。別看中華絨螯蟹長得橫行霸道,其實既愛乾淨又喜靜,最適合生活在乾淨的淺水,爬在水底一動不動思考蟹生。而崇明蟹農以前喜歡魚蟹混養,魚和螃蟹的喜好完全相反,最喜歡渾濁的深水,養在這樣的魚塘裡對螃蟹而言和坐牢無異,能長大倒是奇怪了。

找到了原因就好辦了,30多位專家一頭紮在崇明,從種源、水質、飼料、防病、養殖等等方面開始專研。於此同時,專業養殖場也紛紛建立,放棄了過去魚蟹混養的模式,給予螃蟹最佳生活環境,讓它們能夠在繁殖地也能安心長大。

崇明“烏小蟹”逆襲了!最大一隻一斤二兩

一隻只個大膏肥的崇明清水蟹正準備“出征”10月27日舉行的上海全國河蟹大賽


整整9年過去了,如今崇明清水蟹已經不用從長江口捕撈上的蟹苗,因為品種不穩定,不知道它們的父母基因是否優良,如今崇明的養殖螃蟹幾乎全都是一個品種,“江海21”。

“江海21”是上海海洋大學團隊在上海市農委等單位支持下,歷時10餘年選育的中華絨螯蟹新品種。它不僅生長快、規格大、產量高,還具有步足長、顏值高等特徵,具有成活率高、生長快、遺傳穩定等優良特徵。在相同養殖條件下,與普通中華絨螯蟹相比,16月齡蟹生長速度提高17.0%以上。在河蟹養殖業中享有“大長腿”的美譽。

如今崇明清水蟹每年選取種蟹,都會在一批螃蟹中挑選最大的,今年的平均標準是公7兩母6兩,這就相當都是身高1米8的帥哥和1米7的美女,選擇性繁育的結果就是它們的後代體型也會越來越大。

在蟹文化博物館,一隻1斤2兩的巨蟹標本令人歎為觀止,這就是崇明蟹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個體,但凡見過的人再也不會說崇明蟹都是烏小蟹了。

“很多客人來我們這裡吃蟹,看到大螃蟹都不相信,說你們是不是給螃蟹喂激素了?”黃春說,他只能苦笑的解釋,要是靠喂避孕藥企業就破產了,現在藥也挺貴的。長這麼大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是專家們多年的心血讓崇明蟹翻了身。

當然,螃蟹也不是個頭大就是好,如果肚子空空,肯定上不了檯面。但崇明在這點上就比較有優勢,因為地處鹹淡水交匯處,加上近年來崇明建設生態島讓水質變好,這裡長大的螃蟹,品質是特別的好,肉質鮮甜肥美,一口咬下膏黃四溢,三個金蟹獎盃就是證明,是經過最挑剔的老饕專家層層選拔的結果。

崇明“烏小蟹”逆襲了!最大一隻一斤二兩

一隻只個大膏肥的崇明清水蟹正準備“出征”10月27日舉行的上海全國河蟹大賽


近年來,隨著崇明蟹種改良成功,上海本地蟹的名氣越來越響,越來越多的上海市民不再捨近求遠,跑到上海周邊去吃蟹,而選擇在上海品嚐最高品質的美蟹佳餚。

從烏小蟹到“大長腿”,背後是專家們辛勤鑽研,和上海產學研融合的成果,而崇明清水蟹產業也正在現有基礎上不斷探索生態養殖模式,鞏固品牌形象,提升市場佔有率。2021年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即將在崇明舉辦,崇明清水蟹也成為了花博會的特許產品。

也許在不遙遠的將來,昔日的烏小蟹也將走上蟹生巔峰,成為上海又一聞名天下的地標性特產。


新民眼工作室 李一能

圖片 | 徐程

視頻攝製 | 徐程 李永生

編輯 | 顧瑩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