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三”當“三”:為什麼別人的對象看上去更誘人?

知“三”當“三”:為什麼別人的對象看上去更誘人?

單身好,單身好,單身想跟誰好就跟誰好。而有了男/女朋友,生活就多了至少一個關注點:TA在幹嘛?

從此之後,不但要顧及關係的維繫,還要顧及有沒有小妖精在暗處拼命挖牆腳。

知“三”當“三”:為什麼別人的對象看上去更誘人?

01 別人的對象看起來更香?


前段時間《三十而已》大結局,劇中角色林有有——插足許幻山與顧佳的關係的小三引發熱議。許多人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那麼多優質單身男不要,難道真的是別人鍋裡的更香嗎?!

觀眾對綠茶之恨,可見一斑。入戲太深的人,甚至去微博攻擊扮演林有有的張月。看她茶言茶語地撩撥許幻山,非常主動地拉近關係(比如吃對方的冰淇淋)。關鍵時候更是表現出了為愛放棄所有的勇氣——辭掉工作隻身從北京來到了上海。


知“三”當“三”:為什麼別人的對象看上去更誘人?

您—可—真—是—太—會—了—


綠茶並不是一件新鮮的社會現象,但一直到2013年才被人們用網絡流行詞概括——指那些表面純情,楚楚可憐,卻暗懷心機的女孩子們。其重要內核就是常常破壞別人的親密關係,卻不一定是真的為了愛情,有的甚至什麼都不為,彷彿拆散別人本身就成就達成。

綠茶們的一個主要共性就是喜歡挖牆腳,尤其對那些有對象的男孩子特別上心。(為什麼選擇有對象的作為目標?因為這樣的話競爭對手就只有一個)

這個現象,在社會心理學中確實對應一種效應,名曰“擇偶複製”。顧名思義,大概就是說:“單身的人選擇潛在對象時,內心會有個榜樣,這個榜樣就是別人的對象


知“三”當“三”:為什麼別人的對象看上去更誘人?


曾經有研究者調研過,給人們展示三組照片:單獨一人的男子、被女性環繞的男子、以及被男性環繞的男子,並讓人們給這三類男人中做評價時,人們一致認為被女性環繞的男子更具有吸引力,即使當這名男子顏值明顯低於其他男子時,結論依然不變。(在這個結論下,人們普遍的觀點是:如果這個男人的顏值不突出,那麼一定是在其他方面有過人的優點,才會如此被女性追捧)


知“三”當“三”:為什麼別人的對象看上去更誘人?


不過,擇偶複製效應對女性的影響遠遠高於男性。如果為了發展長期關係而擇偶,從進化心理學上來說,對女性而言選擇對象時會不自覺地考慮兩個方面:一是配偶的優良基因,二是能讓自己獲益的資源(包括社會地位)

基因的優劣我們可以從外貌、體型等身體特徵中獲取,但資源和地位這些信息卻難以“以貌取人”。

比如,一個有顏值有身材的富二代,這樣的男人聽上去就是很受歡迎的;但是因為他太過於高大威猛,你可能會擔心他是否有暴力傾向。如果他還是單身,反倒會讓你不安:他這麼優秀,為什麼還是單身,會不會是愛動手打人……(安全第一,還是換一個吧)

相反,如果你發現他是有對象的,且兩人關係很好,這個時候他傳遞出的家暴風險就要低很多。這種情況下,男性傳遞著這樣的信息:至少在別的女性看來,該男性具有一些宜人的配偶特質。

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你和對象的關係很好,那麼你對象在別人眼中的吸引力就會變高(同樣,你自己也是)

知“三”當“三”:為什麼別人的對象看上去更誘人?

02 為什麼有些人天生愛出軌?


雖然,全世界都在反對出軌,但出軌依然繼續。因為除了心理層面外,還有某些生物學的基礎,也讓出軌更容易發生。

“愛,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情感,它還是我們傳承基因的大腦機制之一。”生物人類學家Helen Fisher指出,即使人們在一段非常高質量的親密關係當中,即使人們非常愛自己關係中的伴侶,但出軌行為依然有可能發生。

事實上,在一次針對出軌行為的調查中,56%的出軌男性及34%的出軌女性,聲稱他們的婚姻是幸福的或非常幸福的。這可能意味著,人們可能並不是因為在一段關係中不開心才選擇出軌。人們為了愛情可以出軌,不為愛情也可以出軌。


知“三”當“三”:為什麼別人的對象看上去更誘人?


從生物學基礎來理解,出軌傾向甚至和基因有關。研究者Walum及其團隊發現,那些攜帶334基因的男性,表現出更少對伴侶產生依戀的感覺,更低的關係滿意感,更容易出現婚姻危機。

既然談到了基因,那人格特質也來插一腳。多項針對大五人格及出軌行為的相關研究發現比較一致的結果:低宜人性、低責任性的個體(們)更容易表現出不忠。

知“三”當“三”:為什麼別人的對象看上去更誘人?

除此之外,關係中的倦怠感也是重要的出軌風險之一。按從Aron and Aron’s的自我延伸模型來看(self-expansion model)來解釋,兩個人在一起是因為,在對方身上,看到了自己自我成長或延伸的可能性。

當伴侶關係可以擴展自我,看到自我成長的可能性,能讓我們增加自我效能感時,我們就會被這段關係吸引

比如熱戀的時候,伴侶身上的新資源,看問題的新視角和三觀,都為我們的自我延伸提供了可能性,讓我們興奮不已,獲得了極大的內在滿足。然而新的伴侶逐漸變得熟悉起來,自我延伸往往會變慢,這時許多人會開始覺得伴侶關係比起當初剛建立時顯得更為枯燥和平庸。

那些不甘於無聊,對無聊感敏感的個體,就容易滋生了出牆的想法。宛如《陰天》裡的歌詞:開始總是分分鐘都妙不可言,誰都以為熱情它永不會減……


知“三”當“三”:為什麼別人的對象看上去更誘人?


此外,風險因素還包括了必要情感支持的缺乏,溝通互動方面多以不歡而散結尾、甚至是不安全依戀等許多其他的因素。

綜上看來,由於許多是不可控的外在風險,出軌的發生許多時候都是順其自然的發生了。

03 如何降低被出軌的風險


記得在《花樣年華》中,蘇麗珍(張曼玉扮演)分析自己老公出軌時,有一句經典臺詞:


“我一開始只是想知道他們是怎麼開始的,後來我發現原來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


人非草木,在人與人的互動中,意外情緣的發生,並不是一件小概率的事件。許多出軌者一開始也不知道自己最後會出軌,但在一次一次沒有把握好的邊界的互動中,出軌的溫床就建立了。


知“三”當“三”:為什麼別人的對象看上去更誘人?


雖然並不存在完全杜絕出軌發生的葵花寶典,但我們依然可以儘可能降低風險。(比如,不談戀愛,屁事沒有)


# 留心觀察


一項針對出軌線索的研究(Todd),從170條出軌線索中歸納了導致肉體出軌及精神出軌的14個線索,包括:


性倦怠、啪啪啪的時候突然出現從未有過的新姿勢、感到對方越來越遠、突然性趣盎然或突然示好、忽視或被動拒絕伴侶、迴避討論某個特定的朋友、迴避膩在一起的機會、總是提起某人、表達自己的內疚、身體抗拒的信號、憤怒與爭論、對關係不上心了、關係不滿意


除了練就一雙慧眼,儘早發現出軌的線索。親密關係專家則建議,如果出軌外在風險因素那麼多,我們至少還可以從提升親密關係質量

關係新鮮感兩個方面出發。


知“三”當“三”:為什麼別人的對象看上去更誘人?

# 通過看到對方本身的需求來提升關係中的親密性


許多人認為在親密關係中對對方好就行了,但事實上,“為你好”這種行為模式的背後,並沒有看到對方真正的內心需求


實際上男女在親密關係上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Jane Ridley在《男女親密感尋求差異》的文章中提到,男女在幾個方面的差異:性親密方面、肢體與非語言親密方面、情緒共情、日常互動親密。

  • 比如男人更喜歡尋求啪啪啪時的親密感,而女性更喜歡情感向的聯結感(bond)如安慰、抱抱之類;
  • 女性更喜歡叨叨式地分享生活、想法及感受(rapport talk),而男性更喜歡有目的性的談話(meeting talk);
  • 女性溝通的時候更注重情緒流動的連接性,男性溝通時則注重獨立性;
  • 女性需要對方傾聽自己的感受;男性則更多需要直接的解決方式;
  • 女性更希望雙方保持連接感,男性則更希望多一些獨立的空間等。

“在實際親密關係互動中,人們卻很少尊重對方的需求。”Jane談到,“許多時候,人們都習慣性地把自己的需求當成是對方的需求,想當然地認為雙方在關係中的需求是一樣的

。如果我們可以意識到對方的個性,並尊重這種個性,並磨合出大家都能接受的互動方式,這樣 雙方才能在關係中獲得更好的親密感。否則,那些被壓制的慾望和憤懣,在性及情緒上不被理解的挫折感,將成為關係良性發展的重要隱患。”

說到這裡,雖然綠茶們很可氣,但她們與男性的相處之道,也算是可圈可點。在問過一圈可觸達的男士之後,有個答案可以說是非常標新立異了:


知“三”當“三”:為什麼別人的對象看上去更誘人?


# 通過不斷髮展自身來抗擊無聊感


從上述的自我擴展模型演繹開來,不斷髮展自身,暫時把“為了TA,我可以犧牲一切”的想法放一邊,而試著注重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興趣愛好,也不失為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關係中過於追求安全、平庸會讓任何親密關係變得了無生氣,而不斷革新和呈現新奇就能把無聊乏味拒之於千里之外,如果關係雙方都能持續讓對方產生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那麼關係就離無聊或乏味又遠了一些。

最後重溫一下,美國心理學家艾斯特佩雷爾在一次有關出軌的演講中說過一段特別好的話:

“婚外情被發現,夫妻倆來找我,我經常會告訴他們:今天在西方社會,大部分人會有2、3段戀情,或者婚姻,其中有些人是跟同一個人一起經歷的。你的第一段婚姻結束了,你還願意跟你的另一半,重新開始第二段嗎?”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