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抽菸被教訓,陳元尤抽菸抽成名人,差距只在於一個東西

引言

名主播李佳琦車內抽菸,這一幕被好事者偷拍到了,視頻傳到網上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清淨秀氣,不食人間煙火的李佳琦竟也吞雲吐霧,看這模樣,也是有歷史的菸民了。一下子,一些人接受不了了,給予猛烈批評、教訓。

李佳琦坦然面對,網友原諒


李佳琦抽菸被教訓,陳元尤抽菸抽成名人,差距只在於一個東西

知名男主播李佳琦

對於李佳琦不該抽菸引起的熱議,李佳琦在直播中給予了回應,承認自己抽菸了,同時也告誡小朋友不要模仿他,很實誠,網友們原諒了他的這一行為。筆者認為,畢竟抽菸是個人行為,不能因為是公眾人物就過分要求人家。再說李佳琦也不是大搖大擺在公眾場所抽菸,他只是在車內抽被有意捕捉到了。畢竟作為公眾人物的魯迅先生還用煙來聊以慰藉。只要不造成壞的影響,這種行為還是相對可允許的。

抽菸抽出來的詩歌

關於公眾人物抽菸之事已不稀奇,稀奇的是以寫“煙”聞名的雅詩。今天小編就和網友們來分享一首詩歌。這首詩歌內容很獨特,就是寫煙抽的。為什麼它能具有這麼大的魅力,關鍵就在於詩人的深切體會和觀察細微,以獨到的筆墨將抽菸的狀態、感悟描寫了出來。


李佳琦抽菸被教訓,陳元尤抽菸抽成名人,差距只在於一個東西

紀大煙袋之紀曉嵐

這首詩就是清代大煙民陳元尤的狀物詩,主題就是煙。陳元尤之所以能把這首詩寫得超凡脫俗,甚是妙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人真的是遺傳了清人嗜煙如命的特質,人煙合一了,能夠從煙中看見自身,也能夠將自身分離出煙的味道。這大概就是抽菸的最高境界了。

這首詩歌內容如下:

神農不及見,博物幾曾聞。似吐仙翁火,出疑異草燻。充腸無渣濁,出口有香馨。妙趣偏相憶,縈喉一朵雲。閒來頻吐納,攝衛比餐霞。益氣驅朝霧,清心卻晝眠。

陳元尤抽菸詩留名的原因

清代文人陳元尤這首抽菸詩之所以能流傳至今,筆者認為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李佳琦抽菸被教訓,陳元尤抽菸抽成名人,差距只在於一個東西

紀曉嵐抽菸影視形象

第一、題材獨特性,吸引了關注。向來文人墨客抽菸不稀奇,不管在古代,還是現代,十個人裡有八個抽菸,比如古代的“紀大煙袋”紀曉嵐,還有我們的魯迅先生,都是抽菸出了名的。抽菸之人雖多,但以抽菸為題材的作品卻很少,能寫出其中韻味的更是鳳毛麟角,所以陳元尤佔了這個“物以稀為貴”的好處,當然這個作用是輔助性的,不是主要的。


李佳琦抽菸被教訓,陳元尤抽菸抽成名人,差距只在於一個東西

清代銅煙鍋

第二、結構有致,層層深入。這首詩的結構很緊緻,沒有無關緊要的閒話來充斥,全詩大體分為三個層次:一二句寫煙的獨特,神農也未曾見,不曾聞,來之不易,得來不易;第三句到第八句是對抽菸狀態的外在描述,從抽菸到吐煙的整個過程去多角度用墨,內外結合,讓人深有同感;最後四句,則是說明菸草在自己心裡的位置,以及給予自己的能量。


李佳琦抽菸被教訓,陳元尤抽菸抽成名人,差距只在於一個東西

拿著煙桿字仕女

這樣就能夠集中於形,以神散的狀態將抽菸的整個感覺體現出來,而不是單純地狀物,給人枯燥無味的感覺,事物與情感恰到好處的結合,融情於景,才是厲害之處。第三、波瀾驚起,清新脫俗。在陳元尤的這首詩中,我們讀完後有種一波三折的感覺,他的遣詞造句不是一馬平川,而是時有驚喜,能夠不間斷地讓人們有興趣點,也就是能夠造出金句,讓這些詩句為全詩製造亮點,增添光彩,比如詩中的“妙趣偏相,縈喉一朵雲”,一個縈寫出了煙霧的飄逸與吐出時那種嫋嫋而升的感覺,實在是妙,值得我們在寫作中借鑑學習。


李佳琦抽菸被教訓,陳元尤抽菸抽成名人,差距只在於一個東西

抽菸的古人

尾言

當然,我們這裡著重借李佳琦之事來引出一首美妙的詩,學習了它的寫作技藝,領略漢字文化的魅力,能夠簡單的幾個字就將任何事物生花般綻放的光芒。對於抽菸,我們是拒絕的,有一句話說得好,現在吞雲吐霧,以後病痛纏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