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西军能吊打西夏,为何阻挡不住金兵,造成靖康之耻

五代时期中原军队战斗力不弱,北宋开国初期禁军战斗力很强。太原围攻战,宋军在太原城下当着北汉君臣的面击败了驰援而来的辽军,然后北汉君臣开城投降。要是宋军弱,那就是被夹击而败了。实在是宋朝体制坑爹,脑洞清奇。都已经逼迫李继迁他哥献地归顺,李继迁带着几十号人出逃打游击,李继迁游击队一度被宋军碾着跑,最后还能翻身。这真不是战斗力问题,而是宋朝的操作太睿智。李元昊时代,为了镇压西贼的宋朝竟然害怕花钱,打仗还怕花钱?总是想要一战定乾坤就是通过一场决定性野战一举歼灭西贼主力。因为这样成本低低。李元昊很了解宋朝的想法,总是布下口袋等宋军来钻,什么三川口好水川都是这个套路。到后期终于想开了,开始砸钱拼消耗,乌龟流打法,西夏就扛不住了,青唐吐蕃各部归顺北宋,横山也被夺取。

北宋西军能吊打西夏,为何阻挡不住金兵,造成靖康之耻

再后面女真人崛起,宋朝又开始睿智操作。当然西军配置也奇葩,远程投射兵太多,近战肉搏兵太少,而他们面对并不是打一波流的西贼,而是极善于肉搏且死战到底的女真人就有点抓瞎了。1126年,在山西,西军打的太差了,折可求好歹还是被娄室打垮的,种师道和姚古这种西军重将,带着数万乃至十万军队,被拔离速和活女这种猛安级别的小辈将领,以寡击众破军杀将。银术可在太原城下根本没有参战,宗翰更绝,干脆在大同府打猎烧烤过暑假。大宋最后的精锐西军被打成这样,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我认为,是西军在镇压方腊时遭受严重伤亡。方腊起义后,宋廷派童贯任总指挥,调集大批西军和禁军前往镇压。西军将领有辛兴宗、杨惟忠率熙河兵;刘镇率泾源兵;杨可世、赵明率环庆兵、黄迪率鄜延兵、马公直率秦凤兵、翼景率河东兵,也有后来闻名的刘光世、韩世忠、姚平仲、折可存等年轻将领。

北宋西军能吊打西夏,为何阻挡不住金兵,造成靖康之耻

禁军方面有刘延庆、王禀等大将。宋军很快平等了方腊,但是在南方作战,地形和气候等原因造成了较大伤亡,使得西军战力大减,严重影响了北伐和后来对金兵的战争。金兵完颜宗望第一次围开封城,西军赶到后彻底扭转了战局,但宋钦宗自作聪明,拒绝了种师道的稳扎稳打战略,提出偷袭,最终大败,割让河北三镇。金兵第二次围开封城之前,宋朝高层指挥系统乱成一锅粥,导致第二次太原保卫战失败,河北迅速沦陷,金兵攻上开封城头,此时西军正在火速赶来勤王。但还未等金人彻底攻下开封城,宋钦宗自己的抵抗意志已经崩溃了,献完财宝献美人,最终献出了整个江山。靖康之后,依然是由于高级将领战略上的失误,西军在陕西被全歼。总之,统治者高层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北宋西军能吊打西夏,为何阻挡不住金兵,造成靖康之耻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厚重的一笔,人口众多,当时已经上亿,商贸发达,远销海外,经济繁荣,国力并不弱。错就错在历朝皇帝没有励精图志,安于享乐,抑武重文,没有战略眼光。朝臣奢侈淫移,作威作福。经济发达而不思进取,皇帝个个都想当太平皇帝,格局不高,而个个都是懦弱之辈,没有主心骨,连皇帝都需要补钙,更何况臣子了。联金灭辽,联蒙灭金,最后被元蒙所灭。宋终其一朝,军事结构都是畸形的,这也怪不得它,因为经历五代十国基本都是武将犯上作乱导致国家崩溃,赵匡胤以文制武也是防微杜渐不得已而为之,加之燕云十六州丢失,使宋朝丧失地利优势,对北面游牧民族始终处于战争的被动状态,这是宋朝军事状态萎靡的根本原因。北宋弱武强文就是因为其发家于唐的节度使,所以对国内的武将极力打压,因为它清楚地知道强大的武将可以推翻它,这符合自秦之后的所有朝代更替,及对自己发家的办法极力打压,至于丢失多个战略要地,看看我们的抗战不比它丢的更惨。

北宋西军能吊打西夏,为何阻挡不住金兵,造成靖康之耻

中晚唐时期,游牧部落都强大起来了,北宋面临的是汉匈奴之后最强大统一的辽国。由于缺少养马之地,依靠步兵根本打不了歼灭战,也无法追击巩固战果。一年几十万两银子也确实是九牛一毛,事实上这个政策是非常成功的,到辽国灭亡北宋一直保持繁荣,应该算历史上人民幸福度最高的时期之一了。科技领先但缺少战略威慑力是北宋最尴尬的,赵光义应该算北宋最差的皇帝之一了,当时北宋根本没有战胜鼎盛时期辽国的可能,却一战把家底都打没了。没有这一战,也没有后来一直被动的局面。宋朝不缺名将,缺个喜欢打仗的皇帝,赵匡胤虽然地位不正,好歹还想夺下十六州统一中国,剩下的皇帝就一个比一个的无能了,没有好战的,都是想过太平日子的。

北宋西军能吊打西夏,为何阻挡不住金兵,造成靖康之耻

小编认为:烛光斧影,北伐幽云十六州,禁军精锐尽失;失去了打下宋朝北方防线做好的机会,虽然后期还是打不过蒙古军队,但是中原百姓会少很多屈辱。历两帝战略格局已定,后面又没有武帝、太宗这种攻击性的帝王出现,文臣武将自没有发挥余地了。宋朝的政治水平就跟唐朝藩镇时代的魏搏军势力是一样的,各种蠢各种送,取名大宋,真的怂。大宋之所以有那么多的鼓吹手,就是因为宋朝对文人太优厚,文人自然拼了老命吹嘘(这是文人的特长),后世的政治环境苛刻时,文人又开始怀念大送、把自己的幻想寄托在宋朝的政治人物上,反映在文学作品上就是各种描写宋朝的戏曲、小说。

说实话,文人终究与社会各个阶层不和,他们是要当全天下的主人而且还要天下人自动给他们当奴隶,文人以说谎为生,岂能值得信任?扒开文人为宋朝涂抹的厚厚的脂粉之后,我们只能看到一个满目疮痍、面目畸形狰狞的大宋朝,一个让人感到无限悲愤却又无可奈何的大宋朝。这都是宋朝自己做的,怨不得任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