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必須預防,更要治療!

1、自殺行為是世界性話題

媒體頻見跳樓、服毒、上吊等自殺新聞,每每衝擊大眾心理。大多數人認為這是一種社會現象,其實這更是一個醫學問題。自殺行為不僅導致當事人的死亡、傷殘和健康損失,還會對死者的親友和社會造成持久的影響。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約有80萬人死於自殺,每40秒鐘就有一個人自殺死亡,還有更多的人有自殺企圖。世界衛生組織號召各國制定預防自殺國家戰略。

自殺,必須預防,更要治療!


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顯示,2006年~2019年中國自殺標化死亡率逐年下降,2016年標化自殺死亡率為5.33/10萬,與2006年(9.23/10萬)相比,下降了42.25%。自殺死亡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85歲及以上老年人自殺死亡率為49.49/10萬。我國2016年13.83億的人口基數預示著我國當年有9.75萬人自殺死亡,且我國自殺死亡率下降速度減緩,自殺防控工作依然艱鉅。

自殺,必須預防,更要治療!


2、自殺的醫學意義

自殺不是社會的陰暗面,自殺者經歷痛苦的思想鬥爭而做出決定,除畏罪自殺外,是不應加以歧視和懲罰的。自殺是可以認識的,是可以預防的。自殺問題涉及多學科,如社會學、精神病學、急診學、法醫學、心理學等。許多國家已建立國家的自殺預防策略,政府亦提供相應經費及技術支持。研究自殺行為和自殺現象的學科稱為自殺學。

自殺,必須預防,更要治療!


3、自殺的原因

基本分為三類,即精神疾病原因自殺、軀體疾病原因自殺、非疾病人群自殺。

精神疾病是導致自殺的主要原因之一,佔全部自殺者的30%~40%。各類精神疾病總的自殺率較一般人口大6倍到12倍。抑鬱症自殺者合全部精神疾病自殺的25%,其次是焦慮障礙、精神分裂症、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等。

軀體疾病是一種應激,起病後患者往往對疾病的原因、診斷、治療和預後等產生較多的關注和憂慮,特別是疼痛性疾病、惡性疾病(癌症、艾滋病)、慢性軀體疾病終末期,對患者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必然非常顯著,在這種情況下,自殺的風險很高。另外,軀體疾病可伴發抑鬱症,勢必增加自殺風險。

非疾病原因導致自殺。指沒有上述兩種病態情況下的一般人群的自殺,由個人因素和心理社會因素 (包括長期處境和近期動因)所致。個人因素有遺傳、人格障礙、教育水平、經濟水平等,社會因素有網絡、媒體、家庭、事業影響等。

自殺,必須預防,更要治療!


自殺,必須預防,更要治療!


4、自殺的預防與治療

自殺的預防分為三級。

一級預防主要是預防個體自殺傾向的發展,可理解為防止引起致命後果行為的措施,包括自殺高危人群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療,尤其是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等的治療,還包括槍支、刀具、毒物等可用以自殺的器械、場所的管理。

二級預防是對處於自殺邊緣的人進行早期干預,即危機干預,主要方式是熱線電話服務,不需預約隨時可來診間的面對面幫助等。也鼓勵精神衛生工作者走出大門,主動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提供服務。

三級預防是對曾經有自殺行為但未遂的人防止其再次出現輕生而做出相應治療。

自殺,必須預防,更要治療!


5、注意事項

  • 自殺不是社會陰暗面,自殺者不應被歧視,應得到應有的尊重。
  • 社會穩定和諧、家庭幸福是減少自殺的外部環境。
  • 最多見的自殺者是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鬱症患者,必須早期識別、早期治療。正確及時的治療可以大大減少抑鬱症患者的自殺傾向。治療的方法以藥物治療為主,必須堅持服用抗抑鬱藥,心理治療不能代替藥物治療。
自殺,必須預防,更要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