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蓮夢露、戴安娜王妃、安吉麗娜朱莉,和她們的邊緣性人格障礙

瑪麗蓮夢露,自幼寄人籬下,一生都在尋求安全感,36歲香消玉損;

戴安娜王妃,擁有光環、好評、資源、地位,卻沒有幸福的婚姻;

安吉麗娜朱莉,好萊塢性感和狂野的女星,離過三次婚,至今依然我行我素,

她們3人有一個共同點:都被診斷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

邊緣性人格障礙是一種開始於成年早期並出現在各種情境中的普遍行為模式,表現為不穩定的人際關係、自我意象、情感(情緒),同時具有明顯的衝動性。

邊緣性人格障礙者經常會因為芝麻點的小事而爆發,對他們來說,這個世界就是他們頭腦裡自以為的樣子,可那完全都是他們自己捏造的,他們分不清現實與想法。他們沒有完整的自我,時常感到空虛、無助和迷茫。

瑪麗蓮夢露、戴安娜王妃、安吉麗娜朱莉,和她們的邊緣性人格障礙

瑪麗蓮夢露、戴安娜王妃、安吉麗娜朱莉,她們的一生都稱不上幸福,但那並不是她們的錯——就像患了感冒一樣,邊緣性人格障礙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患者的本質——所以她們需要積極的接受治療,才能走向康復。

《與內心的恐懼對話》這本書,由臨床經驗豐富的心理學家保羅·梅森,與美國最重要的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自助網站的發起者蘭迪·克萊格合作撰寫。書中收錄了大量真實案例,全部取材於現實生活。當我翻看這本書時,我對邊緣性人格障礙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這本書是為非邊緣性人格障礙者寫的,因為當人們不得不去面對身邊那些罹患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時,需要十足的耐心和巨大的個人穩定性才能應對,不然則很可能會被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的情緒龍捲風捲走。

這本書嚴謹,且充滿了人文關懷,它帶我一步步揭開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謎題。雖然患者忽晴忽雨的情緒讓他們身邊的家人和朋友痛苦不堪,但通過本書,我發現,再難應對的問題,也可以有好的方法去面對。同時,這本書也給出了許許多多值得參考的方法。

瑪麗蓮夢露、戴安娜王妃、安吉麗娜朱莉,和她們的邊緣性人格障礙

“我愛你!我恨你!”—— 一半火焰、一半冰山的邊緣性人格障礙者

邊緣性人格障礙者就像是一個長不大的小孩,當這個小孩感到不安的時候,他會將恐懼轉化為憤怒,並且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爆發。因為小孩子的自我是還沒有建立完整,所以他們會不分青紅皂白,把自己的“自以為”當做事實,扭曲真相,他們可能時而擔心自己會被拋棄,時而又會因各種極端想法而做出瘋狂的舉動。這不僅讓患者自己痛苦萬分,也讓其身邊的親友痛苦萬分。

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往往具有以下特徵:

1、瘋狂地努力避免真實或者想象中被拋棄的可能性

如果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在童年期缺乏關愛,或者是在一個極不健全的家庭中長大,他將學會通過“否認”或者“壓抑”來應對被拋棄的恐懼。日積月累之後,他就再也感受不到自己最原始的情緒。

瑪麗蓮夢露和安吉麗娜朱莉這兩位巨星的童年都缺少最基本的關愛;戴安娜王妃雖然家境殷實,幼年時父母也在身邊,但她還是經歷了父母離異,與自己討厭的繼母生活的境遇。她們都沒得到過每個孩子都需要的關愛,只能帶著內心的空缺成長,一輩子都在找愛。

有時候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會非常坦率地告訴你,他們害怕被拋棄。但是更多的時候,這種恐懼會通過其他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勃然大怒:覺得自己受到了傷害、無法自控,都會引發邊緣性人格者的怒火。

2、一種不穩定且緊張的人際關係,主要特徵是在對他人的極端理想化與極端貶低之間交替變化

在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的眼裡,世界是非黑即白的。你要麼是極好的,要麼就是極壞的,沒有中間區域。當你好的時候我十分愛你,當你不好的時候我恨透了你。如果失去一段感情,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就彷彿失去了手臂,甚至像是失去了生命一樣痛苦。

3、認同障礙:持續明顯不穩定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感知以及長期感到空虛

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缺乏對自己的基本認知,也缺乏對他人的統一認知。也就是說,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誰。他們經常會覺得空虛,感到“一切都毫無意義”,需要依賴他人才能感到自我的存在。

4、至少在兩個方面存在可能導致自我傷害的衝動行為

5、反覆發生的自殺行為、自殺企圖或自殺威脅以及自殘行為

6、因顯著的情感反應導致的情緒不穩定性(例如,強烈的陣發性煩躁不安、易怒或者焦慮,通常持續數個小時,很少超過幾天)

7、長期感到空虛

8、不合宜且強烈的憤怒或難以控制的憤怒(例如,頻繁表現出憤怒、經常生氣、反覆與人發生肢體衝突等)

9、短暫的、與壓力應激有關的偏執、宴想或者嚴重的解離症狀

邊緣性人格障礙者並不是故意要製造混亂,他們在混亂中沒有得到一丁點的快樂——相反,他們是那麼的痛苦!他們活在童年時的恐懼裡,他們讀不懂這個世界。假如你告訴他們要樹立強大的自我,那隻會讓他們感到更加迷茫,因為他們的自我是有問題的,甚至他們根本就沒有自我。

瑪麗蓮夢露、戴安娜王妃、安吉麗娜朱莉,和她們的邊緣性人格障礙

“這都是我的錯”——邊緣性人格障礙者發怒時,很多親友會覺得是自己做錯了

如果你的親人生病了,你會因此拋棄他嗎?我想一定是不會的,你會希望他積極接受治療。邊緣性人格障礙者需要治療。雖然他們當中的很多人不願意承認自己有問題,甚至他們會倒打一耙說真正存在問題的是我們,但是我們都會因為種種原因,不會離開也不想離開。

書中明確指出,治療邊緣性人格障礙者這件事並不是其親友們的責任,這對那些非邊緣性人格障礙者真的是一個極大的安慰。因為有太多人在日復一日的困局中,會把責任歸結到自己身上。

邊緣性人格障礙會導致其身邊人產生很多反應,其中最常見的有:

困惑、喪失自尊、感覺陷入困境和無助、退縮、內疚與羞愧、開始不良行為、孤立、過度警覺和身體疾病、接受邊緣性人格者的思想和感受、相互依賴。

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的行為會破壞信任感與親密感,對於非邊緣性人格者來說,這會讓親密關係不夠安全,

他們再也無法相信,自己內心的深層感受和內在想法會換來愛,關懷與呵護。他們面對某些問題會變得格外謹慎,不再願意分享他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我們並肩前行,卻要時時刻刻如履薄冰,我們彼此之間只剩下膚淺的閒言碎語、令人不安的沉默和無處不在的壓力。當親密關係中失去了安全感和親信感時,我們就會開始演戲。”一位邊緣性人格障礙者的伴侶這樣表示。所以這本書還介紹了,如果罹患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是你的另一半,當你想離婚的時候,你應該如何做。可以說,真的照顧到了方方面面的可能性。

瑪麗蓮夢露、戴安娜王妃、安吉麗娜朱莉,和她們的邊緣性人格障礙

“我可以對自己負責,你也一樣”——不被情緒龍捲風捲走,學會重新掌控生活

邊緣性人格障礙者需要藥物和心理干預等持續的專業治療才能好轉,可即便如此,作為患者身邊的普通人,我們還是可以採取應對措施,以避免自己的生活也變得混亂。

本書用了很多的筆墨講述該如何應對自己身邊的邊緣性人格障礙者:

1、照顧自己:尋求支持,找到組織,超然於愛之上,控制自己的情緒,增強自尊心,修習正念,增加歡笑,改善健康。

2、擺脫情緒困擾:保有自己的選擇,幫助而不是解救他人,處理恐懼、責任感和內疚感。

3、用傾聽去溝通:將安全置於首位,控制怒火,積極傾聽,非言語溝通,化解憤怒與批評,確認共情。

4、用愛設置界線:邊界問題,“海綿式吸收”與“鏡面式反射”,準備討論,堅持改變以及描述、表達、申明、強化的DEAR四字技術。

5、強化正確行為:鞏固間歇強化。

以上的每一個點,書中都有詳實的介紹——彷彿一本步驟明確的樂高圖紙,你只需理解圖意,就能搭出漂亮的城堡——按照書中所寫,再迷茫的人,也能找到應對邊緣性人格障礙者的方法。

如果說邊緣性人格障礙者是在黑暗中哭泣的孩子,那麼其親友就是恰好路過看到這個無助的小孩的路人。他們彼此並不瞭解,但一個普通的人,在看到一個哭泣的小孩時,一定是想提供幫助的。在這本書裡,我找到了“普通人可以做什麼方法大全”。

知道了問題的根源,那麼針對邊緣性人格障礙者的行為,人們就有了更多針對的方案。小樹會在狂風中搖搖欲墜,而百年的大樹卻可以堅不可摧,所以如果能夠在邊緣性人格障礙者的情緒龍捲風中保持自我的中正,明確他們的情緒並不是因為自己造成,這樣才能不被大風捲走。

瑪麗蓮夢露、戴安娜王妃、安吉麗娜朱莉,和她們的邊緣性人格障礙

“我們都是好孩子”——某種程度上講,每個人都有點邊緣性人格傾向

出演《甄嬛傳》的演員蔣欣,也曾經在節目中稱自己有邊緣型人格的特質,“好話不會好好說,很容易得罪人”她這樣表示。率性的蔣欣敢於露拙,其實她並沒有達到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程度。然而生活中的很多人,不會承認哪怕一點自己的不足。

事實上,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完美的世界裡,我們都有童年時未被滿足的需求;我們都會在成長過程中留下遺憾;我們都會有情緒包袱;生活中的某一時刻,我們都可能會爆發,是的,某種程度上講,我們都有邊緣性人格傾向。

但我們又都可以保持成長,比如安吉麗娜朱莉,從一個似乎無可救藥的壞女孩轉變為今天自信的模樣,多虧了她自己渴望成長的韌勁兒。學習能讓我們成長,當你能夠重新審視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往事,自然就會知道今天的自己為何是現在的樣子,自然的會有一種穩定感和安全感。看過此書後,我更加清晰的看到了人性成長的來龍去脈,也看到了更多人性發展的可能。

  • 一方面是,學會接納身邊人,用愛的眼光看這個世界。

沒有人能選擇自己的出生,面對大千世界,能夠保持內心的柔軟,對不幸者給予尊重和支持,接納萬物,包括接納那些不好的存在,用愛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然後做出自己的決定。我想這是第一點。

  • 另一方面是,不斷的完善自我,完整的自我認知,不讓自己成為龍捲風。

發展出完整的自我人格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然而確實有人受困於現實,但就像石縫中的小草,只要有機會,就拼命地汲取營養,讓自己成長,我想這也是人的基本權利。這是第二點。

在本書的字裡行間中,我看見了兩位作者的慈悲心,他們給予了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極大的尊重,也給予了非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極大的支持,還帶給了讀者們無限的信心和希望。

瑪麗蓮夢露、戴安娜王妃、安吉麗娜朱莉,和她們的邊緣性人格障礙

寫在最後:

著名心理學家約翰·佈雷蕭寫過一本《父母離婚後》,為那些面對父母離異,自己的內心感到悲傷的“小孩”。這本《與內心的恐懼對話》和約翰佈雷蕭的作品一樣,都是在幫助那些“被影響的人”——我們沒有辦法選擇自己將要遇見什麼,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如何應對。


作者簡介:Mitchell,愛寫作,愛瑜伽的全職媽媽。願我們都更好的活出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