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为曹操所忌惮,他一死刘备迅速败亡

此人为曹操所忌惮,他一死刘备迅速败亡


三国时期,曹操和刘备差不多同时起家,但两人之后走的确实两条完全不同的路。曹操进宫之后又是跟随何进,又是刺杀董卓,接着又会同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而后东征西讨开启了霸业之旅。刘备则是完全不同的一幅景象,鞭打督邮,跟公孙瓒做平原令,好不容易做个徐州牧,还被吕布和曹操赶来赶去,直到荆州才终于安稳下来......

刘备与曹操虽然出身和地位不同,但两人都有着相同的志向,曹操是希望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刘备是希望兴复汉室,也想成就大业,只不过所站的立场不一样而已。

只是两人之间的能力相差太大,在荆州相遇之前,刘备的境况可以用遭遇来形容,每次碰到曹操都被打败,徐州丢了,汝南古城丢了,几次被打得抛妻弃子,狼狈不堪。

赤壁之战,孙刘联合共同击败了曹操,刘备的事业这才开始有了起色,在荆州安家之后,又借机向西夺取了益州,建立了自己的基业。曹操虽然赤壁兵败,但毕竟有着天下三分之二的地盘,依旧积极进取,谋求统一,刘备夺取益州,曹操拿下汉中,两人几乎是前后脚地完成了各自的一步棋,便又在此形成了对决之势。

此人为曹操所忌惮,他一死刘备迅速败亡

曹操在汉中收降张鲁时,刘备才拿下西川没多久,而曹操的威势却已经传到了西川,使得西川人心惶惶。曹操虽然此时没有得陇望蜀,但他带了一个谋士,还提出了应该趁着刘备立足不稳之际,迅速攻打益州让刘备大事难成的计策,对刘备形成了极大的考验,这个人就是司马懿。

对于司马懿的建议,曹操考虑再三却没有采纳,而是留下夏侯渊等人把守汉中,自己则就此打道回府。

曹操的决定确实令人不解,为何要选择给刘备喘息的机会,而不是趁热打铁呢?要说曹操攻打汉中确实因为体会到山川险恶而产生了退避的心理,但除了西川的地形险峻以外,其后一个人证明了曹操的顾虑是有道理的。

此人为曹操所忌惮,他一死刘备迅速败亡

这个人是谁呢?

他就是汉中之战,打败夏侯渊的真正谋主,他就是曹操可望而不可得的谋士——“法正”。法正在帮助刘备入川的过程中确实贡献不小,但是要说起他最大的功绩,当属建议刘备趁曹操回撤进取汉中,并帮助刘备打败了夏侯渊,挫败曹军的军心,进而在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斗中获取了全胜这一点了。

当时,刘备在几乎动员西川所有力量的情况下进攻,就是为了拿下汉中这块重要的战略要地。曹操这边为了防止刘备进一步壮大,亲自率兵赶来相救,可以说,如果不能够在曹操援兵赶来之前赢得战场上的主动权,刘备将很难有胜利的机会。

当时,成都不得不由诸葛亮坐镇,保证军需调度,但征战中怎能无谋士出谋划策?刘备本来倚仗的谋士庞统在攻取西川中阵亡,此时就只有倚仗法正了。

结果,在法正相助下,就有了黄忠在定军山阵斩夏侯渊的大胜,极大鼓舞了蜀军的斗志,并挫动了魏军军心,削弱了魏军的战斗力。

此人为曹操所忌惮,他一死刘备迅速败亡

曹操后面虽然赶来,不过汉中主要的战势已定,曹操来也无济于事了,只能灰溜溜地退军。

所以说,汉中之战,法正乃是首功。

可惜的是,法正在参加汉中之战后不久便去世了。刘备痛惜不已,竟少见地给了法正谥号:翼侯,这是对法正功绩最大的肯定,就连关羽都未曾得到过刘备如此的肯定。

此人为曹操所忌惮,他一死刘备迅速败亡

据说汉中吃了败仗之后,曹操曾感叹:我几乎收尽天下诸雄,怎么唯独漏了法正?(《华阳国志》)

在法正死后,曹魏联合东吴谋取刘备,关羽本来从荆州出兵一路顺风顺水,却疏忽大意,不仅在樊城吃了败仗,还让东吴偷袭了荆州,最后被擒身死。刘备虽然不久后称帝,但却为了报仇执意先要讨伐江东,再征讨曹魏。

当时,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利弊,苦心谏阻,赵云也一同上谏,奈何刘备铁了心要走这一趟,诸葛亮最终没有劝住刘备。

结果,刘备在夷陵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而回,刘备逃回了白帝城后也只剩下半条命了。孔明此时也不禁感叹:“如果法孝直在,定能劝刘备东征。即便劝不住,那也不会如此大败了。”

此人为曹操所忌惮,他一死刘备迅速败亡

法正是曹操是他想得而得不到的人才,其智谋不亚于诸葛亮和司马懿。只可惜,刘备帐下的谋士似乎就少有善终的,法正跟随刘备取西川、夺汉中,却在完成汉中布局后不多久便去世了,时年四十五岁。而他一死,刘备便迅速败亡,就连军师诸葛亮都无法挽回败局。

刘备最后在白帝城把所有烂摊子都留给了诸葛亮,导致所有压力都落在了诸葛亮的肩上......


欢迎点击下方 了解更多 发现和探讨更多榜单内容哦~


此人为曹操所忌惮,他一死刘备迅速败亡


本文资料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欢迎点击下方 了解更多 来 众推风云榜 畅聊风云变幻,共推精彩见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