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谷谈对联:平仄似呼吸,还须多注意

如问:若将对联/诗词比喻成一个人,那平仄是什么?

瑰谷认为,平仄如呼吸:不引人重视,但极其重要――无呼吸,无生命。

1、为何要讲平仄?

瑰谷认为,平声字音:轻、缓、长……如呼气;仄声字音:重、急、短……如吸气。一平一仄,如一呼一吸。

瑰谷谈对联:平仄似呼吸,还须多注意

呼吸都有一个普通频率,而我们的汉语,则以双声字为多。两字一节(平平/仄仄)的频率,与我们的正常呼吸刚好吻合,最快一字(如:仄仄平仄仄),最慢三字(如:仄仄仄平平),否则就会影响我们呼吸。

如果不讲平仄,连续仄声(或平声)字太多,则会扰乱正常呼吸,诵读也就不会顺畅。

这是一位网友的诗,大家试读看看:

绝顶揽山志不移,盖古绝后誓争奇。不逐此乃大丈夫,争君无果不留遗。

下面是我改写的:

傲视群山志不移,追前绝后誓争奇。安知卓尔鸿皓愿,博击长空莫留遗!

有兴趣的朋友可试读两首诗,比较哪首读来顺口,可发现什么问题。

2、“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与孤平瑰谷谈对联:平仄似呼吸,还须多注意

为何有人讲“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是因为双声字的读音,主要落在后面那个字上,控制了二四六便基本上控制了节奏(如:明/别/惊),但也不能死套。

一是要看联句的节点到底如何断,如“/万/红”是1/2/2句式,你如果“一三五”不论就不行,反而是“一三五分明,二四可放宽”。

二是正常平仄格式,某平(或仄),就会犯孤平(或孤仄)。如格式“仄仄平平仄”中,本来只有两个平声,你第三字再不论平仄,成了“仄仄仄平仄”,这样就犯了孤平,像吸气太多而呼气太少,令人很不舒服,这是应尽量避免的。

3、拗救,就似调整呼吸

如果写作中,真出现了上面的孤平(第三字改不了),怎么办?有两种补救办法:

一、将第一字仄声改成平声,这样就避免了孤平(改为:平仄仄平仄),这是同句补救。

二、在对句上补救。上面“仄仄平平仄”的对句应是“平平仄仄平”。如果上句“仄仄仄平仄”无法改,那下句就一定要改为“平平平仄平”以达平衡。

其实说穿了,“拗”就是出现了呼吸不畅,“救”就是找时机调整呼吸。虽然累点,但不伤身,可以接受。

4、对联为何要仄起平收?

又有人讲了,对联不一定要“仄起平收”吧?“平起仄收”不行吗?

瑰谷谈对联:平仄似呼吸,还须多注意

大家知道,所有练武之人,练武之前须热身,武练之后,都会收功:双脚平肩,双手掌心向下,自胸部往下慢慢推移,慢慢深呼气。

我们的对联,也须讲究顺序:仄起――先吸气,平收――后呼气。仄起是对联的开始,如练武的起始动作,平收是对联的收尾,如练武的收功动作。如果不按此先后顺序,便不是一幅完整的对联。

瑰谷谈对联:平仄似呼吸,还须多注意

还有人认为平仄是“老祖宗裤衩”,那是对平仄的污蔑。我们不仅要注意平仄,还应像呼吸一样重视,否则你永远写不出_副优秀的对联来

瑰谷谈对联:平仄似呼吸,还须多注意

END:此文为瑰谷已见,仅作抛砖之用,未及详谈。大家如有什么看法,可留言探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