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平記憶】塵封記憶話黃山

鄒平好風景,山水相互映。

黛溪繞郭外,黃山座城中。

鶴伴觀奇秀,會仙覓神燈。

高速高鐵過,百強縣排名。

這是我對鄒平自然人文環境作的一首打油詩。鄒平地處魯中丘陵與黃河下游平原疊交地帶,南部長白山脈共有大小山頭317個,綿亙百里,宛如翠屏。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清澈,林不多而茂密,地不大而肥沃,正是鄒平自然環境的真實寫照。作為千年古縣,自古交通便利、文化昌盛、民風淳樸、物華天寶,是適合發展宜居的地方。從千百年來,鄒平還有一個有趣現象,有三座山與國內聞名遐邇的山嶺同名,但各有千秋。就像民國初年,國內許多同名的縣被改了名字,如海豐改無棣、樂安改廣饒、新城改桓臺,為什麼不同的地域有同名現象,大概這也是英雄所見略同吧?鄒平西南端的長白山山勢峻拔,重巒迭嶂向有"泰山副嶽"之稱。鄒平長白山雖然不如吉林的長白山出名,但生成比東北長白山較早,在歷史上也留下了一筆記載,隋末敢向隋朝打響第一槍的王薄就曾在此起義,聲勢浩大。東南方向的白雲山與廣東白雲山齊名,俗稱小泰山,山頂有玉皇廟、碧霞元君祠、王母池,是道教基地。地處城中的黃山,雖不如安徽黃山奇秀怪絕,但是鄒平古時地處中原開發較早,山城相映,別具特色。

【鄒平記憶】塵封記憶話黃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黃山據傳因土黃得名,位於鄒平城中,山城相映,別具特色,其山勢狀如伏虎,又稱虎頭崖。山勢不高,海拔僅有168.4米,然而自古以來卻遠近聞名。黃山古時多廟宇,西嶺有碧葭元君廟,東嶺有玉皇廟,又有捕蝗之神劉猛將軍廟、石大夫廟、黃山文筆峰等建築,皆金彩絢麗。寺廟之中有僧道主持,終日香菸繚繞,鐘響馨鳴,進香還願者絡繹不絕。我的老家居住在黃山附近,黃山南面有一條河名喚月河,黃山南面的村莊叫黃山前,我姥孃家就在黃山北麓腳下,對黃山的故事傳說耳聞熟詳,記憶猶新。我的姥爺,土生土長、地地道道的黃山腳下的農民,種地在黃山坡,採石黃山中,他給我講了稍瓜砸金牛的故事。說早前,黃山腳下蓋家、鄢家村一帶有一位放牛的青年,每次放牛看到牛吃草的的時候,不知不覺多了一頭牛,牽著牛回家時,那頭多著的牛又不見了,每天都這樣,他覺得奇怪。一天碰上一個雲遊的道士,道士說,近來這裡有一頭渾身長滿黃金的神牛在黃山出沒,問青年有沒有看到過。青年說每天都看到牛群裡多一頭牛吃草。道士給青年留下一粒稍瓜種子,說等稍瓜熟後,用瓜朝金牛砸去,就能抓住金牛,發大財。青年把種子種下後,澆水、施肥,眼睜睜看著稍瓜長大。一日,金牛正混入牛群中吃草,青年迫不及待摘下稍瓜,說時遲,那時快,朝著金牛砸去。只見金牛頭一晃,稍瓜砸中牛的一個角上,金牛頓時撒腿逃竄鑽入山中,以後再也沒有出來。道士回來後問明原因,於是嘆息,說青年性子太急了,稍瓜還沒熟透就摘了,這下金牛是捉不到了,你命中不擔財呀。看來幹什麼事情要沉得住氣,欲速則不達呀。聽了這個故事後,當時時值隆冬,下了一場大雪,黃山更是銀裝素裹,透著金色陽光反射下的雪後黃山分外妖嬈,我彷彿在尋找金牛的影子。

【鄒平記憶】塵封記憶話黃山


姥爺還給講了少年被抽筋的故事。早前黃山前腳下村子的孩子上學來回都要淌著水過河,唯獨有一少年每天都被一個白鬍子老頭揹著接送。有一次老師發現別的孩子鞋子都是溼的,唯獨這個少年鞋子滴水不沾,讓少年問明原因。回來過河時,少年問老頭為何揹他一人過河。老頭說,你長大以後會朝廷作揖(當大官),有大富大貴,上蒼讓我接送與你。少年回到家告訴了母親,母親趕忙到廚房灶王爺神像前禱告:說我的兒長大後朝廷作揖,有仇的報仇,有怨的報怨。灶王爺聽後立刻上天報告了玉皇大帝。少年再上學時,老頭不揹他了,少年下跪問什麼原因。老頭說,你母親說你長大做官後要報仇怨,讓玉帝雷霆震怒,要抽你的龍筋。抽筋的時候你要咬住牙不吭聲,管你吃一輩子好東西。當日電閃雷鳴,天神下來抽少年的龍筋,少年忍痛一聲不吭。後來他跟著一個殺豬的,吃了一輩子肉。看來人要與人為善,冤冤相報何時了,你不想走正道,命裡註定的富貴榮華也會改變呀。

【鄒平記憶】塵封記憶話黃山

母親也是在黃山腳下長大的,她見過皮狐子(一種狐狸),她說,皮狐子和狗差不多大,山坡上能看見。我們那流傳皮狐子成精的傳聞:某人喝醉酒回家碰到貔子擋道,還說人話,用土坷垃當饅頭往人嘴裡塞。還有說人話的話皮狐子,在墳塋裡聽到敲打鑼鼓聲的皮狐子等等。最出名的,也是哄孩子專用的,鄒平婦孺皆知,家喻戶曉的“皮狐子娘”的故事。故事有若干版本,根據講著發揮昇華或添油加醋,內容無外乎是:說早前(黃)山腳下有一戶人家,住著母女四人,有一天媽媽到姥姥家去途中被皮狐子吃了,皮狐子變成媽媽模樣來到姐妹家門口騙她們出來想一起吃掉,但是姐妹們很聰明,不開門。說,皮狐子不是她媽,她媽嘴上有痦子。貔虎子急忙去磨坊找了一粒豆皮,摁倒嘴上敲門。姐妹們說,還不是俺娘,俺娘腰上扎著綠帶子。皮狐子於是立即到菜地裡找了一根蔥葉系在腰上,最後勉強過關。到了黑夜姐妹們覺察皮狐子不像自己的媽媽,就偷偷裝著上茅房出來,把攤煎餅的鏊子燒熱,爬在樹上故意說牆外那邊有西洋景,可熱鬧了。皮狐子不知是計,聽說後也要看,但又上不去。姐妹們說用繩子拴著它拉上來,皮狐子用繩子把自己套住,姐妹們拉著繩子向上拔,口裡唸叨:“皮狐子娘好狠心,拔一拔、扽一扽;吃了俺娘,吃了俺媽,還待吃俺姊妹仨”。吱呀一聲,皮狐子被扔到鏊子上烙死了。故事雖然恐怖,但是百姓中也不泛充滿智慧和聰穎,這是善惡有報,不是不報,時候一到全部報銷。

到了夏天聽說這裡莊稼澇了,哪裡淹了,什麼地方發大水了,有時候有些人惴惴不安,我的奶奶就淡定自如,經常和左鄰右舍唸叨,我們鄒平是淹不了的,有泰安奶奶(碧霞元君)和劉大(dai)王護著我們呢?泰安奶奶,據說孃家是鄒平人,那是廣大婦女的保護神,長病生災,送子延壽無所不管。傳說有一年(不知哪朝哪代)前線將士遇到敵人圍困,內無糧草,外無救兵。正在危急時刻,有一老婦人一手提著一籃饅頭,一手提著一罐清水來到隊伍裡,說是給部隊官兵送飯。大家奇怪,一籃饅頭,一罐清水夠吃夠喝嗎?但是無論多少人,多麼大的飯量,是吃也吃不盡,喝也喝不完。這時大家才明白,這是神靈相助啊?這仗還能打不勝嗎?

【鄒平記憶】塵封記憶話黃山

說起劉大王,奶奶說,劉大王是鄒平一帶劉家寨子人,原本朝裡大官,身後化為掌管人間風雨福祉的神仙。每當有大洪水降臨,劉大王總是先幻化為一條綠色小蛇,提前向鄒平一帶的鄉親警示透信。傳說一次,玉帝傳旨,令其淹“黃山”,劉大王假裝聽錯,去淹了“黃縣”(今龍口市)。玉帝為此震怒,剜去了他的一隻眼睛。每逢夏日陰雨在路邊草叢會看到一條小蛇穿梭而過,仔細看去:這種小蛇彷彿有一隻眼睛是凹陷著的。是的,鄒平黃山有如此的守護神眷顧,當然會絕處逢生、遇難呈祥了。

據民國初年的《鄒平縣誌》記載,自金朝(江南是南宋)以來鄒平除了有蝗災、旱災(北方都脫不了乾旱季節)外,沒有明顯的地震、洪水等大災大害,民風淳樸、勤勞智慧、安分守己也不會發生大的人為禍害,確實是一方風水寶地。為什麼上世紀三十年代梁漱溟先生創辦鄉村實驗縣慧眼認準了鄒平呢?1931年3月,梁漱溟等在鄒平縣成立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之前梁漱溟曾在廣東倡導“鄉治”、在河南嘗試“村治”,到山東則改稱為“鄉村建設”。之所以選址鄒平,是因該縣靠近膠濟鐵路,離濟南又不遠,縣本身既不大也不小,還沒有大地主土豪劣紳,各方面條件有利於鄉村建設實驗。梁漱溟逝世後,按照他的遺願,葬在了鄒平黃山,那些名家墓銘碑刻又為黃山增添了厚重的歷史文化韻味。

【鄒平記憶】塵封記憶話黃山

黃山現在是典型的城中山,也是華北平原最南端的鮮有的山嶺,從鄒平黃山向北躍馬平川,直到北京全是平原。如今黃山北麓建有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園中蒼松翠柏,紀念碑、憶英亭、懷烈亭掩映在濃郁之中;南坡,梯田層迭,槐花、酸棗等山果飄香,濟青高速公路川流不息從此穿過;西面,有黛溪湖,水波倒映,如詩如畫。山頂,電視差轉檯巍然矗立;山腰,環山公路盤旋其間,直通山頂。山下,鄒平城環山而建,紅樓擁翠,綠樹掩映。登山可瞰全城,入城可仰山景,山城相映,恰如畫圖。

【鄒平記憶】塵封記憶話黃山

正因為亙古亙今的黃山有神有仙,有僧有道,有妖有怪才神秘而深奧。你會覺得飽經滄桑的黃山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你為生活在鄒平黃山腳下而自豪,你沒有理由不愛自己的家鄉,鄒平黃山。

【鄒平記憶】塵封記憶話黃山

呂品,男,山東鄒平新民村人,多年從事宣傳工作,習書法、愛文學,酷京劇,好烹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