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有位年轻干部“逆向而行”,村民们把这个第一书记当亲人

当暮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联沟村时,周帮新像往常一样,快速起床、洗漱完毕,便带着随身携带的贫困户资料包进村入户走访,开始了一天繁忙而有序的驻村扶贫工作……

紫阳有位年轻干部“逆向而行”,村民们把这个第一书记当亲人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2020年,是周帮新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第6个年头,身边同龄人纷纷奔向城市觅职、生活,他却毅然选择了“逆向而行”,用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紫阳有位年轻干部“逆向而行”,村民们把这个第一书记当亲人

38岁的周帮新是紫阳县委宣传部一名党员干部,2015年开始担任紫阳县洄水镇联沟村第一书记,第一次走出机关来到村头,算是一名农村工作的“新手”,经过五年的驻村扶贫磨练,现已成为扶贫工作的“行家里手”。

一个贫困村的美丽“蝶变”

五年前,联沟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山路蜿蜒陡峭,基础设施薄弱,无支柱产业,矛盾纠纷多,全村有贫困户194户617人,贫困发生率为42.7%,全村5个村民小组不通路……贫困程度可想而知。

紫阳有位年轻干部“逆向而行”,村民们把这个第一书记当亲人

接到驻村扶贫任务后,周帮新曾一遍遍地想象着帮助村子发展的美好蓝图,可是到村以后,他才发现一切和想象的不太一样,等待他的不仅有真实存在的贫困,还有群众的不信任。带着这样的困惑,周帮新一直在思考,如何发挥长处,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刚来这里时,村里不少人认为我就是在基层逛一逛,表面上镀镀金就完了。”面对村民的质疑,周帮新暗下决心:驻村期间不给单位丢人,驻村结束不让村民失望。

周帮新第一次进村入户,就遇到了“石头填井”,村里两个单身汉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起纠纷,一个单身汉用石头把另一个单身汉的畜用水井填了,为此两人差点大打出手,幸亏驻村工作队及时进行了调处,矛盾最终得以解决。在周帮新看来,农村工作事无巨细,群众工作不分大小。

紫阳有位年轻干部“逆向而行”,村民们把这个第一书记当亲人

开弓没有回头箭。驻村伊始,周帮新从建强基层组织入手,紧紧围绕上级党委的工作要求,借助党建活动载体凝聚发展合力。通过开展创争活动,带头兑现承诺,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工作中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

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周帮新发现,联沟村一没特色产业,二没集体经济,三没旅游资源,发展基础十分薄弱。扶贫工作怎样入手?群众怎么脱贫?将来如何发展?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让周帮新感到压力山大。

扶贫之路充满艰辛。周帮新白天走村串户遍访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晚上在村办公室学理论、学政策、学文件,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研究脱贫对策,制定工作方案全力推进,多少个挑灯夜战他也数不清了。

要实现精准脱贫,基础设施是关键。当时联沟村有5个组不通公路,不仅影响出行,而且严重制约村上产业发展,周帮新心急如焚。村干部记得,那段时间周帮新和驻村工作队经常加班加点,研判脱贫攻坚问题,申请水、电、路、讯基础设施项目,组织项目实施,严格监督工程质量等。

紫阳有位年轻干部“逆向而行”,村民们把这个第一书记当亲人

截至2019年年底,全村新建村组道路8公里,硬化7.58公里,实施人饮工程4处,完成电网升级改造实现同网同价,4G网络覆盖全村,完成移民搬迁105户351人,危房改造11户32人,建成标准化卫生室……曾经落后的小山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美丽“蝶变”。

产业扶贫注入“源头活水”

脱贫不仅要“输血”,还要”‘造血”。为此,周帮新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成员不分昼夜地去贫困户家里拉家常、讲道理,通过引导,逐渐拉近了与贫困户之间的距离,趁机把自己的想法、扶贫产业规划、发展前景分析给贫困户,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接受他的想法并付诸行动。和群众接触多了,村民们早把这位城里来的第一书记当成了亲人。

在一次走访中周帮新得知,联沟村过去有成片的茶园,但是多年缺少管护,现如今都已荒废,加之以前村上没有茶叶企业,农户采了茶缺乏销路,多数茶园已变成了荒林。

2015年,通过县委宣传部和洄水镇共同努力,村上引进了一家茶叶企业鑫盛茶厂,这是联沟村第一家企业。县委宣传部挤出办公经费支持村上茶叶产业发展,茶叶企业免费提供的茶叶专用肥,在村上集中组织茶叶种植、管护、采摘技术培训。

从500亩荒山茶园改造开始,到新建标准化茶园,截至2019年底,联沟村共有生产茶园1700亩,新建茶园275亩,茶叶苗圃基地200亩,茶业已成为联沟村群众增收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紫阳有位年轻干部“逆向而行”,村民们把这个第一书记当亲人

在周帮新看来,要覆盖更多的贫困户仅靠茶叶产业还不够,该村还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了“一二组发展茶业、三四组发展中药材、五八组发展魔芋、六七组发展冬桃、养蜂产业贯穿全村”产业发展格局,帮助贫困户增收。

2017年,通过招商引资,村上成功引导两名在外创业成功的党员,积极回到村上大力发展冬桃产业1000亩,并建立县级产业园区,通过党员示范带头,从而带领群众致富增收。

园区发展了,村民也挣到钱了,但是从几年的发展来看,桃园品种过于单一,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且大面积冬桃上市,存在销售风险,改良桃树品种迫在眉睫。从2018年开始,冬桃园通过嫁接改良,变原来1个类型1个品种为现在4个类型7个品种,种植风险大大降低。“预计从2021年开始,桃园从5月中旬到10月中旬每月都会有新的品种上市,这给企业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桃园企业负责人刘理新说。

目前,联沟村已成立茶叶、养蜂、魔芋三个合作社,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发展生产茶园1700亩,发展冬桃1000亩,发展中蜂500余箱,种植魔芋400余亩。

美了乡风淳了民风

联沟村6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坤秀,孩子早年夭折,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日子过得紧巴巴。通过周帮新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目前刘坤秀发展养羊50来只,养蜂10多箱,还有茶叶、魔芋、养猪、养鸡等,现已成为村里的产业大户和致富带头人,2019年获得安康市贫困群众“自强标兵”。

对于群众发展产业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周帮新认为,只有坚持培树典型,净化良好民风,通过树立自强标兵、产业致富带头人,引导村民从人情攀比转化到产业发展中,才能逐步形成“崇尚新风尚、杜绝慵懒风”。

周帮新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商议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建立了“诚信榜”发布制度和红黑榜、“道德讲堂”,时下,联沟村已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有效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产业初具雏形,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周帮新又会同村“两委”规划发展生态旅游,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赏桃花、品春茶、尝蜂蜜、摘冬桃”已成为联沟村的特色旅游品牌。

周帮新的忙碌带来了他渴望的收获,从一个后进村到现如今以茶叶、冬桃、魔芋为主导,养蜂、中药材种植全面发展的产业大村,昔日的贫困山村发生了蝶变。截至2019年,联沟村197户613人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从42.7%下降到1.7%,整村实现了脱贫“销号”。

如今,在周帮新的驻村扶贫工作共同努力下,联沟村抓党建、打基础、促脱贫成效初显。村民心顺了、干部团结了、环境改善了、民风淳朴了……联沟村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后劲”和活力。

周帮新个人先后获得洄水镇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紫阳县“优秀共产党员”、紫阳县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紫阳县助力脱贫攻坚“优秀青年”、安康市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等等荣誉。

驻村工作繁重,离家又比较远,两个年幼的孩子只能委托给妻子,照顾不上家庭是生活中的常态,但周帮新对扶贫事业无怨无悔。共产党员、第一书记,面对这两个金子一样闪光的词汇,周帮新说,驻村没有完成时,帮扶永远在路上。

五年来,周帮新用脚步丈量民情,时刻将贫困户冷暖挂在心间,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怀着真情解民忧解民困,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把口碑深深刻印在群众心坎上。

华商报记者 张建全 通讯员 唐波

紫阳有位年轻干部“逆向而行”,村民们把这个第一书记当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