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闊三江水,魚肥百草泉。
白鷗翔紫塞,碧浪映霞天。
這首詩,是1961年老舍先生眼中的滿洲里風光,與駱駝祥子討生活的老北京皇城根兒衚衕顯然截然不同,似乎這裡是“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草原海子。
可是我一想到滿洲里,她是這個樣子:疏淡的藍天白雲下,一座鮮花綠樹簇擁色彩豔麗有洋蔥頂的歐式城堡。
其實這也還不是真正的滿洲里。
滿洲里風情,有人這樣描述:
“一眼望俄蒙,雞鳴聞三國”
我覺得遠遠不夠道出其神韻。我們可以這認為:這裡應該是一座“最不中國”的中國邊境小城,建築、民俗、飲食、風景、歷史、文化……
教堂,是俯瞰整個滿洲里的最佳地點。要了解滿洲里,請你先從這裡人們的婚禮開始。
畢竟婚禮是人生一段新的開端,不管這是不是圍城。
黃昏時分,我們驅車趕到滿洲里市城郊東山植物園內小山之上的天主堂,親眼見識了一場西式婚禮。
暮色下的滿洲里婚禮宮大門被鍍上一層金黃,簡樸、莊重、典雅的哥特式建築更顯莊嚴肅穆。
通往被滿洲里人親切稱之為“教堂”的婚禮宮,是一條長長的登山林蔭路,向上筆直可見遠處高高聳立山頂的教堂。
山頂之上,肅立在黃昏柔和暮色下的尖塔立柱結構歐式建築,線條流暢氣勢磅礴。緊閉的教堂硃紅大門,流淌溢出黃金色的光芒。
遠眺腳下,厚重而鑲金邊的晚霞襯著如蛋黃般的夕陽,華燈初上的滿洲里市金碧輝煌,一座座異域風情的俄式建築在晚霞下如同異國他鄉。
非常湊巧,藉著一對新人在這裡舉辦婚禮的光,我們免費參觀了一下氣勢恢宏宏的教堂內部。
新娘子一身潔白的婚紗,滿頭白髮的老牧師肅穆莊重,親朋好友嚴肅認真,在這濃濃的“福音派”建築風格中,婚禮虔誠而真摯,高雅而神聖。
沾沾喜氣,吃塊喜糖,真誠祝福新人白頭偕老。
在滿洲里,西式婚禮很正常了,不算多時尚。
不是奢華的婚宴大吃大喝,而是用心來發誓:無論生老病死,不離不棄。上帝見證。阿門!
夜晚滿洲里市區的氣息,是獨具特色的味道,不出國門而到了國外,夜色中被兩個俄羅斯女人“調戲”了。
從教堂開車約20分鐘,來到滿洲里市區,這裡早已經燈火闌珊了。漫步在整潔乾淨的中蘇金街,我似乎一步跨入了另一個世界。
如果說夜上海的奢華,是帶著現代氣息的大家閨秀;夜色中的滿洲里,就是小家碧玉的異國風情。
豔麗的霓虹燈光,映照著每一座大樓,每一條街道,甚至每一個角落成五彩繽紛。流光溢彩的霓虹燈,不斷地變換著五顏十色的光芒,掩映在樹叢中的各式與國內風格迥異的建築,高大美觀,奢華而雍容,色彩濃郁。
紅、黃、藍、紫色的洋蔥頂,高聳纖細;形態多變如“C”“S”或渦卷形曲線的陽臺,造型輕盈、華麗、精緻、細膩。
路旁漆著不同顏色且造型別致的柵欄裡,樟松青翠,草坪如毯。拐到一個巷子裡,驚喜突如其來,我居然見到了俄羅斯式的木刻楞房子和石屋。木格楞的原木,被鮮豔的油漆粉刷一新,優雅大方而充滿了童趣;石頭建築則做工精細,深沉莊重。
好多商場店鋪的招牌都印有中、俄、蒙三種文字,身邊不時走過一個個金髮碧眼的俄羅斯朋友,這讓我心中充滿了一種怪異感。
心裡默默唸叨著滿洲里這個名字,被瀰漫著的俄羅斯氣息包圍,我恍惚間感覺:這莫不是到了俄羅斯?
怕是老舍再來也會吃驚這滄桑鉅變吧?
恐怕任誰也想不到,只用短短四十年,中國就發展崛起,為世界矚目,而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信你看看滿洲里。
兩位金髮的俄羅斯姑娘說笑著從我身邊走過,她們欣然同意合影拍照,比我還自在且自然,似乎她們是熱情好客的地主。
揮手告別時,我憋出一句“哈拉少”,沒想到這兩個俄羅斯女人用熟練的漢語說:“歡迎到滿洲里玩兒。常來啊。”其中一個還打了個嗝兒,我聞到了一股哈啤的酒味兒。
你難道不知道,你才是“老外”嗎?你這大舌頭的俄式中文讓我感覺被調戲了有木有?
揮手告別熱情滿滿的俄羅斯姑娘,與一個個大腹便便酒意滿滿的俄羅斯大叔擦肩而過。買幾個套娃、復活節彩蛋,拎著俄羅斯軍用望遠鏡,好奇的走著逛著,累了來一份紅菜湯紅腸魚籽醬啃一口大列巴……
除了中餐館,大街小巷裡,還有很多的俄式西餐廳,其裝飾也頗具俄羅斯風情,還有的店家大喇叭裡放的都是俄語叫賣聲,嘰哩哇啦,卻一點兒都沒有違和感。
這裡的早餐品種也是如此豐富,還超便宜。作為一個旅遊城市,物價低的超出我的想象。吃完早餐,付款時,竟然有一種佔便宜了的感覺。
30萬人口的滿洲里,真是一座“最不中國”的城市啊。
鐵路這邊是中國,鐵路那邊是俄國,就隔著一條窄窄的鐵路線。
到滿洲里,中俄交界的國門是一定要去的,那怕和我一樣,隔著欄杆遠遠看一眼。
國門在市區向西8公里處,也是中俄兩國鐵路連接點。國門前擠滿了遊客,火車頭廣場位於國門旁,停放著一輛古老的蒸汽機車車頭。歲月的侵蝕下,車頭如同盡顯老態的老人,沉默而不失威壓,不知道曾經經歷過什麼悲壯雄霸的故事呢?引人無限遐想。
我沒有進景區,聽出來的遊客激動的在跟同伴描述,她“遠遠望到了俄國的房子,紅頂白牆,街上黃頭髮、高鼻樑、白皮膚的俄羅斯人都看的清清楚楚。真是和我們太不一樣呢。”
窄窄一條線,線這邊是中國,線那邊是異鄉。
老舊的火車頭靜靜的看著。它永遠也不會明白,那條1901年修建,不過幾米寬的火車鐵軌,怎麼就能分割了如此相似的兩個世界。
清晨的猛獁公園,讓滿洲里多了一股蠻荒氣息的草原風情
清晨的滿洲里市區,早早就是一片喧囂,但晨光中的公園,卻還是那麼淡然從容。遠遠看了一眼國門,我們就來到這仙氣與蠻荒氣息並存的猛獁公園。慢慢走在這秋意中,雕塑仙鶴如同真在展翅欲飛。
造型各異的仙鶴讓這裡仙氣飄渺,而遠處的草原安然靜謐。
草原的風帶著一股寒意和清爽,吹拂過朦朧的巨象影子。雲層後的太陽努力把天空渲染,空寂中,遠山如黛,喧鬧的滿洲里在身後,龐大威猛的猛獁巨象仰天長嘯著從草原踏上征程,轟然而行,它們邁著沉重的腳步從遠古來,大地都在顫抖,轟鳴似震顫心底,一股蠻荒氣息撲面而來,讓人感覺來到了非洲大草原。
草原,巨象,荒野,晨光中晶瑩剔透的狗尾巴草,蒙古式的滿洲里,就這樣驟然展現在我眼前。
與草原相連的呼倫湖,充滿深沉的歷史厚重感。千百年見證了怎樣的滄海桑田?
我更想見見葉聖陶先生筆下的呼倫湖,是一個怎樣的“萬頃銀鱗閃”。
晴波萬頃銀鱗閃,幾抹輕藍天際岸,無山無樹益茫茫,頗覺相形笠澤遠。-葉聖陶
據說,20世紀以前,這裡還是牧民理想的牧場,水肥草美。在很多很多年以前,這裡是北方眾多遊牧民族的主要發祥地,東胡、匈奴、鮮卑、室韋、回紇、突厥、契丹、女真、蒙古,一個個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壯大,登臺亮相一時叱吒風雲,然後衰落,直至退出歷史的舞臺。
唯有漢文化綿延傳承幾千年,同化、融合、發展,穩穩成為這塊土地的主人。
汽車平穩衝過一個低矮的土坡,一個一望無垠的巨大湖泊豁然出現在眼前,大草原一覽無邊,天高地闊。
滿洲里原稱“霍勒津布拉格”,蒙語意“旺盛的泉水”,看到呼倫湖,我想這裡的泉水豈止是旺盛。
我也明白了,為什麼我那位滿洲里朋友總是邀請來吃魚了,不過,鐵鍋燉魚確實是香啊,口舌生津。
曲折的白色欄杆棧橋延伸進湖泊深處,幾棟可愛的小房子畫龍點睛點綴成一幅山水畫。17世紀還被大清朝作為發配之地的“寧古塔”,在新時代了煥發嶄新的容顏。寧古塔披甲人今何在?
眼前唯有色彩豔麗的歐式閣樓與蒙古包比鄰而居,小舢板隨波盪漾,水鳥在岸邊湖中盤旋。呼倫湖,續續在眼前展開畫卷。
這個與貝爾湖互為姊妹湖的呼倫湖,又名呼達賚湖、達賚諾爾,在蒙古語裡是“海一樣的湖”。湖長93公里、周長447公里的中國第四大淡水湖,初秋的上午竟然沒有幾個遊人。
葉聖陶先生說的萬頃銀鱗閃,我沒有見到,只有倒映藍天白雲的清澈湖泊、一人高的茅草和茫茫草原,偶爾有魚躍水面,蕩起一圈圈漣漪。
在這裡,滿洲里又呈現給人們“天蒼蒼野茫茫”大草原的味道。
藍天白雲下,碧波、草原一望無邊,讓人神清氣爽。
岸邊是隨風搖曳的水草,遠處是起伏連綿的大草原,真想穿上蒙古袍,騎著駿馬盡情奔馳;或者騎著雙峰駝漫步在綠色地毯上;要不,乘坐牧民原始的勒勒車遊蕩在這水邊草原;要是能划著小船在呼倫湖中垂釣,想來也是極美的。
再有幾個蒙古人,這裡和地廣人稀的外蒙古又有什麼區別?
我正在對著呼倫湖浮想聯翩,遠處又開來幾輛轎車,幾個孩子大聲的歡笑遠遠的傳來,打破了呼倫湖的寧靜。
人繞著湖泊,採摘幾朵黃色雛菊,聽白色水鳥輕鳴,看雄壯駿馬飲水湖邊,這一切都凝成一幅極美的畫。
曾經的風流雨打風吹去,只有奇詭的雲朵歲歲年年不失約。
在岸邊停泊的小船邊綠茵草地席地而坐,我靜靜的看那湖邊認真專注的垂釣者,享受著歲月靜好。
一上午的時光就這麼過去了,我感覺到的是從沒有過的平靜。生活原來可以這麼愜意。
在滿洲里,好似去了蒙古、俄國,感覺出國不出國也差不多少了。
四季分明的滿洲里,十月的午後陽光暖洋洋的。
回到蒙古包,躺在曬得熱乎乎的木地板上,不知不覺間就迷糊了一會兒。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人要懂的知足才能快樂。日子可不就是要愜意的過,夫復何求?
我抬頭看見一位垂釣小夥兒,正一臉笑意的甩起魚竿,滿足而輕鬆。一條巴掌大的魚兒掙扎著,在陽光下把水珠和尾巴摔成晶瑩......
小貼士:來滿洲里,最好去一趟扎賚諾爾煤礦博物館,進入地下,瞭解真實的礦洞,地球結構。一座從1902年沙俄東清鐵路辦礦到現在100多年來的煤礦發展歷史,告訴你地層學知識、古生物學知識以及煤炭的開採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