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被禁5年电影《狗十三》:揭露了中国式教育3个扎心真相

豆瓣8.7被禁5年电影《狗十三》:揭露了中国式教育3个扎心真相

被雕刻的青春

电影《狗十三》是曹保平导演继《光荣的愤怒》《李米的猜想》之后的另一佳作,影片围绕一只名叫爱因斯坦的小狗展开。

爱因斯坦作为父亲的补偿进入小主人公李玩的生活,然后形影不离,接着走失,被替换,再失去。

故事一波三折,表面上说的是小狗,其实讲的是一个叫李玩的13岁女孩一步步长大的故事。

曹保平说,“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女孩成长的电影,也可以理解为长大成人必经的艰难岁月。”

影片最早吸引我的,是挂在李玩家门口的一幅对联,乍一看,居然一个字都不认识。

豆瓣8.7被禁5年电影《狗十三》:揭露了中国式教育3个扎心真相

愿景很美好,生活很残酷

细查,才知道这里面寄托了李玩爷爷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憧憬:

横批:福禄寿

上联:拐李先生法道高,钟离磐石把扇摇。洞宾背剑清风客,采和花篮献蟠桃。

下联:国舅手执阴阳板,湘子云中品玉箫,仙姑敬奉长生酒,果老骑驴乐逍遥。

愿望很美好,现实很残酷。《狗十三》原名《狗13》,整部剧没有一个坏人,但没有坏人的生活并不等于快乐的生活。

豆瓣8.7被禁5年电影《狗十三》:揭露了中国式教育3个扎心真相

01.孤独:念天地之悠悠,我只能和狗狗为伴

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小孩,有瓜果,有走兽,有蚊蝇,足以撑起盛夏某个路口。

13岁的李玩,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衣食无忧。作为补偿,爸爸送给女儿一只狗,李玩叫它爱因斯坦。晚上,一只狗、一个女孩、一碗泡面,日子简单而快乐。

这让我忆起,《边城》里那个父母双亡,拥有着黝黑皮肤,明亮眸子的翠翠身边,也有一只黄狗。

狗狗对于这个13岁的少女而言,是伙伴、是亲人。

后来,爷爷带着爱因斯坦去买菜,狗丢了。李玩疯了一般找遍了每一个角落;巷口的每一棵树、每一面墙、每一根电线杆上,都被他贴了寻狗启示;她歇斯底里的思念,思念有爱因斯坦陪伴的日子。

谁说青春是美丽的,青春里孤独的滋味,只有身在青春的人懂得。

在成人的世界里,这叫做“为赋新词强说愁”,但在李玩13岁的那个夏天,这不是“闲愁”。

豆瓣8.7被禁5年电影《狗十三》:揭露了中国式教育3个扎心真相

就像电影开头,李玩说的那样:

你知道人总是这样的,比如,今年过年我买了件绿毛衣,从交了钱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悔,红色的也好看啊。但要是买了红的,我肯定也后悔,对吧。


就像,人在夏天,很难记起冬天有多冷,到了冬天,又忘了夏天有多热。

成年的我们,早忘了年少时为什么会为一片叶子哭的梨花带雨、为一朵花而欢呼雀跃。

青春里,孤独倾听了我们所有的快乐与悲伤,分享了我们所有的笑容与眼泪,治愈了我们所有的新伤与旧疤。

《大话西游》的结尾有句话:

“你看那个人,好奇怪哟,像一条狗”。

像条狗的人,是放弃了人间的男女清欢,无欲无念,兢兢业业走在西天取经的路上的至尊宝。

他如很多感到孤独的人一样,收起了任性,只顾奔波。人生百年,谁不曾大闹天宫,谁不曾头上紧箍,谁不曾爱上层楼,谁不曾孤单上路。

孤独,是一个人必经的修行,无所谓早,也无所谓晚。

豆瓣8.7被禁5年电影《狗十三》:揭露了中国式教育3个扎心真相

再回首,往事如烟

02.隔膜:独怆然而涕下,“我打你,是因为我爱你”

影片中,观众口诛笔伐的就是这句“爸打你,是因为爱你”。

在这里,有人看到了暴力,有人看到了血腥,还有人看到了伪善。而我,只看到了隔膜,深深的隔膜。

李玩不懂,为什么没有人帮自己找爱因斯坦?为什么爸爸会如此生气,甚至对自己大打出手;父亲也不懂,为什么孩子会如此任性,为了一只狗,搅得家里鸡飞狗跳,难道一只狗比家人还重要吗?

亲人之间深深的隔膜,是事件的始作俑者。他们在意的是彼此的态度,而非其他。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用错误的方式,对爱你的人,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

父亲打女儿,是气她不懂事、推伤爷爷还差点弄丢奶奶,是恼她不爱惜自己,深夜和男孩子喝酒,谁敢说这不是真爱。

但父亲挥动老拳,砸向女儿的那一刻,爱就变了味道。“我打你,是因为爱你”是每一个父母最真情的告白,但也是将孩子推向对立最有效的手段。

豆瓣8.7被禁5年电影《狗十三》:揭露了中国式教育3个扎心真相

爸打你,是因为爱你

沈从文《边城》里,白石塔下孤独的翠翠遥遥无期的等待、老大天宝客死他乡的伤痛、老二傩送心怀愧疚有家难归的苦楚,不都是因为亲人之间彼此的隔膜,造成了难以抹去的隐痛。

鲁迅《伤逝》中,子君和涓生彼此相爱,但深深的隔膜,让爱情走向终结。

豆瓣8.7被禁5年电影《狗十三》:揭露了中国式教育3个扎心真相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李玩有乳糖不耐受的毛病,一喝牛奶就吐。于是,聚会上,爸爸递过去的一杯牛奶又成了不爱女儿的罪状。

前天,儿子肠胃感冒,肚子不舒服,食欲极差。他爸爸早早起床去菜场买菜,想要给儿子改善伙食。

在厨房里忙碌了一早上,等我们坐在餐桌前时发现,桌上有儿子爱吃的虎皮辣子烧茄子、熬了一早上的香菇牛肉酱、山珍野菜大肉包,满满一桌子,却没有一个是肠胃感冒的儿子可以下嘴的。

这难道不是爱,是害吗?

成人做事也难免思虑不周,没有谁的生活经得起慢镜头回放。

有一位名人说:爱是用来挖掘的,不是用来考验的,我深以为然。

豆瓣8.7被禁5年电影《狗十三》:揭露了中国式教育3个扎心真相

李玩爸爸答应带去女儿天文馆,但临时有推不开的应酬。

电影院里,观众和李玩一样,希望看到父亲漂亮的起身,牵着女儿大跨步的离开,留下目瞪口呆的客人,扮演一个完美父亲。可是,现实中,有几个父亲可以这般不计后果。

电影结尾,父亲掩面哭泣说,“你爸,不是个好爸”,谁又何尝不想做一个好爸呢?

“平行线”式的爱,会让彼此隔膜;“相交线”式的坦诚相待,会让冰山消融。

豆瓣8.7被禁5年电影《狗十三》:揭露了中国式教育3个扎心真相

很佩服《狗十三》的导演和编剧,他们带着对成人世界深深的无奈来拍摄。这份无奈贯穿电影始终,成人的生活,谁不是一边崩溃,一边自愈。

姜文在《狗日的中年》中说:

“中年是个卖笑的年龄,既要讨得老人的欢心,也要做好儿女的榜样,还要时刻关注老婆的脸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


中年为了生计、脸面、房子车子票子不停周旋,后来就发现激情对中年人是一种浪费,梦想对于中年是一个牌坊,守得住忠烈,还要做得好婊子。”

豆瓣8.7被禁5年电影《狗十三》:揭露了中国式教育3个扎心真相

03.涅槃:品长大的滋味, “蓝色蛹”变“金色蝴蝶”

成长很痛

李玩站在姐姐的前男友的自行车后座上问他: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

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人?

电影中的爷爷是大人吗?爸爸饭局上那些“油腻”的中年人是大人吗?有人说,这部电影里几乎都是孩子,只有她变成了大人。

余秋雨《山居笔记》里说,成长是:

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


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的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

成长很痛,但没有谁能够永远活在童年里。

豆瓣8.7被禁5年电影《狗十三》:揭露了中国式教育3个扎心真相

妥协需要勇气

李玩在挨打后,一句“我不闹了”,不是因为读懂了父亲的爱,而是明白再闹于事无补。

李玩在得知第二只狗狗绝世而亡后,没有哭天抢地;在路上偶遇真正的爱因斯坦后,选择静静的离开,在面对所谓的大人递来的狗肉时,礼貌的说谢谢,然后将狗肉塞进了嘴里。

有人看到这里,哭了,有人看到这里,拍桌子骂人了。

豆瓣8.7被禁5年电影《狗十三》:揭露了中国式教育3个扎心真相

我想说,然后呢?

街市依旧,日子依旧。长大是一场迟早要来的典礼,妥协是成长路上必修的功课。

既然不能让孩子永远活在青春里,那就让孩子学会成人世界的生存技能,比如妥协。

西楚霸王项羽屡战屡胜,一次战败,坚决不肯过江东,最后自刎乌江,将江山拱手让人;刘邦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一次胜利,成为名垂青史的汉高祖。

学会妥协,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善意。

豆瓣8.7被禁5年电影《狗十三》:揭露了中国式教育3个扎心真相

接受才是大智慧

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能够坦然面对,接受现实者其实寥寥。

影片结尾,李玩在街上偶遇朝思暮想的小伙伴爱因斯坦,看到它一切安好,选择转身离开。

世上无常,无法用简单的对错来定义。李玩的两只狗,第一只,时隔多日,早已另觅新主;第二只,却在离开主人后绝食而亡。

生活不可能尽善尽美,因为有缺憾,才显得多姿多彩。

用磨砺助力成长,用挫折引领成功,用微笑领略人生百味,有时遗憾也是另样的美丽。

接纳人生中的不如意,是对生活的一种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是不断成长的大智慧。

笑一笑,不是为了原谅别人,只是为了更好的自己。

“蓝色蛹”变“金色蝴蝶”,成长的滋味,就如同凤凰涅槃,浴火方能重生。

豆瓣8.7被禁5年电影《狗十三》:揭露了中国式教育3个扎心真相

04.结语

这部《狗十三》太真实、太熟悉、太多似曾相识,正处在青春期的13岁少女李玩,一如曾经走在青春里的我们,渴望被了解、被陪伴和被爱。

在“我打你,是因为爱你”的中国式教育理念里,李玩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成人礼”,从伤痛到和解。牛奶换成了红酒,旱冰变成冰刀,“蓝色蛹”破茧而出,化成“金色蝴蝶”。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萤火虫的光点虽然微弱,但亮着便是向黑暗挑战。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既然不能永远活在青春里,那就学着长大,把青春留在记忆里。

成长很痛,妥协需要勇气,接受才是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