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颜渊---4

《论语读后感》颜渊---4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子张问怎样才能崇尚德行并辨识迷惑。孔子说:“围绕忠信而行事,以义理为目标,这就是崇尚德行,爱他想让他水远活着,厌恶他想让他马上死掉。既想让他活着,又想让他死去,这就是迷惑。《诗·小雅·我行其野》说:‘其实不是因为新人家族更富有,只是因为你变了心,’(被抛弃的女人,就是一个迷惑中的人。爱之深,恨之切,既想让夫婿死,又想让夫婿活。)

迷惑这事在现代的爱情生活中比比皆是,伤害了对方,也伤害了自己,还有的连带伤害下一代。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施政。孔子回答说:“君像君,臣像臣,父像父,子像子。”齐景公说:“说得好啊,假如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到嘴吗?”

孔子适齐在齐景公三十年,即公元前522年,时年孔子三十五岁。各得其位且能安分守己,天下就太平了,但是人是有欲望的,也是有个体差异的,所以天下从来没有太平过。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孔子说:“凭借一面之词就能判断诉讼的人,这是子路能做到的吗?“子路允诺去做的事,从不拖延过夜

古代打言司,原告和被告叫作“两造”·聆听诉讼必须兼听两造,一面之词可作“片言”,孔子以具体事例展示子路耿直急躁的性格。“子路无宿诺。”此句是否孔子所言,不得而知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孔子说:“处理诉讼,我像别人一样。必定要做到没有诉讼才好?”

孔子当过鲁国大司寇(公元前500年一公元前498年)。听人告状、处理诉讼是他的本职工作。孔子认为,他处理诉讼的能力很一般,和普通人一样。他的理想是天下没有诉讼。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诉讼是越来越多,看看现在的法律分的有多细就知道了。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子张问如何从政。孔子说:“在其位不能懈息,行事时忠心竭力”

居:在此用为占据职位义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此章与《雍也篇之六》重复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成全他人的美化,不助长他人的邪恶,小人的做法相反

这是一句源自古代的格言,《谷梁传·隐公元年》曰:“《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人之美的原意是,成全一个人向美好方面发展,亦可泛指成全他人的美化。我们要在别人做好事的路上推人一把,不要在别人做坏事的路上煽风点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