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与鸭脖子的历史大揭秘:“九头鸟”为何偏衷爱“下脚料”?

湖北有什么特产?

说起这个问题,估计许多朋友都会嗤之以鼻:这么简单谁会不知道,不就是热干面、小龙虾、洪湖藕以及最出名的辣鸭脖了。

湖北人与鸭脖子的历史大揭秘:“九头鸟”为何偏衷爱“下脚料”?

热干面、小龙虾、洪湖藕、辣鸭脖这四大湖北特产之中,数辣鸭脖最出名。

不过,这也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有着“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之称的,向来以精明著称的湖北人怎么会偏爱鸭脖子这种在常人看来应该是厨房下脚料的东西呢?

湖北人确实是偏爱鸭脖。

甚至为此而发明了一首方言神曲:《嘬鸭脖》。

湖北人与鸭脖子的历史大揭秘:“九头鸟”为何偏衷爱“下脚料”?

嘬鸭脖已经从一种小吃演变成了一种文化。

以至于有了一种说法:双手涂着红色指甲油的女人利落地将鸭脖斩成几段,然后款款地吸着香烟。妩媚中夹杂着泼辣又不失精明。假如说你有一天见到了一个像这样的酷似从龙门客栈中走出来的金香玉老板娘一样的女人——

那她不是从武汉来的也是一个湖北女人!

可问题是,鸭脖子这种东西,骨多肉少,用筷子吃太耗功夫,用手抓着吃形象又实在不雅。

况且,鸭子这种家禽又不是什么近现代舶来品。

根据史料《尔雅》中的记载,早在上古时代,伏羲氏发明网捕捉野鸟,其中就有绿头野鸭。

湖北人与鸭脖子的历史大揭秘:“九头鸟”为何偏衷爱“下脚料”?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上古伏羲氏时期,国人就开始捕捉绿头野鸭并进行驯化了。

考古学家在福建省、河南安阳殷墟、辽宁凌源、江苏句容等地发掘出土的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之中就有大量的造型别致、工艺精秀的铜鸭尊和彩绘陶鸭,甚至还有部分鸭蛋!

鸭子作为三大家禽之一,驯养的时间久远,那么中国人吃鸭子的历史自然也短不了。

鸭子的烹饪手法自然也少不了。

北京的烤鸭、南京的盐水鸭、开封的蒸鸭、金陵的桂花鸭、广东地区的烧鸭等等做法琳琅满目。

以及鸭血粉丝汤、鸭血糕、炒鸭血、香炸鸭骨、椒盐鸭架等等食品更是多到每天吃一道,都得一年时间甚至更久才能吃完的地步。

湖北人与鸭脖子的历史大揭秘:“九头鸟”为何偏衷爱“下脚料”?

中餐之中以鸭子为原材料制作的菜肴数量多的甚至一个人一天吃一道,要用一年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吃完。

有香酥的鸭皮鸭肉鸭骨可吃,有浓醇的鸭汤可喝,可湖北人民为什么偏偏就非要和脖子过不去呢?

这其中是由什么历史缘故吗?

曾经有一些公众号以及一些商家的广告上宣称湖北鸭脖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但其实这不过是商家的广告手段罢了!

湖北虽然号称千湖之省,水资源丰富,不过湖北的鸭子资源实际上并不发达,至少在现代之前并不发达。

鸭子的种类,大致可以分成三个用途种类:

  1. 肉用型:具有代表性的是:北京鸭、樱桃谷鸭、狄高鸭、番鸭、天府肉鸭。
  2. 蛋用型:有绍兴鸭、金定鸭、攸县麻鸭、江南1号、江南2号、卡叽—康贝尔鸭等。
  3. 兼用型:有高邮鸭、建昌鸭、巢湖鸭、桂西鸭等。

在这三个分类之中,仅有麻鸭这一种蛋用鸭是湖北的特产。

湖北人与鸭脖子的历史大揭秘:“九头鸟”为何偏衷爱“下脚料”?

湖北养殖数量最多的是麻鸭这种蛋用鸭。

而作为主要肉用的鸭子品种,实际上在湖北地区养殖数量极少。

当然了,肉用鸭的养殖数量少不代表湖北地区就不吃鸭肉了。

以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为例。

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东坡这个人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大家,还是我国历史上出名的大“吃货”,中餐之中有 66 道菜都和他有关。

在他被贬湖北的这段时间,苏东坡在当地可没少研究吃食。

比如现在大家都熟悉的东坡肘子、红烧肉、东坡鱼等都是那个时期的杰作。

而鸭子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湖北有一道菜,名字叫做油茶鸭,据说就是苏东坡当时发明的。

湖北人与鸭脖子的历史大揭秘:“九头鸟”为何偏衷爱“下脚料”?

湖北油茶鸭据说就是苏东坡发明的菜品。

根据菜谱的记载,油茶鸭的做法,是从古代的炙鸭改进而来。

在《食珍录》中曾经记载过,当时的人们食用鸭子的方式主要是“炙”,也就是烧烤,可以整只烤,也可以切碎、切块烤。

那么,湖北地区的吃法自然也不会例外。

这一点上,从苏东坡发明的菜:油茶鸭上就可以证明。

明代吏部左侍郎顾元起所著《客座赘语》,清代的《物产风土志》等著作上对于当时人们食用的方式记载也大多是在宋代的基础之上。

换句话来说,一直到了民国时期,人们食用鸭子的方式都没有太大的差异,脱不过整鸭蒸烤、切块煎炒等做法。

而那个时候,也就只有四川的火锅之中出现过鸭肠,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专门食用鸭脖的。

湖北人与鸭脖子的历史大揭秘:“九头鸟”为何偏衷爱“下脚料”?

一直到了民国时期,国人食用鸭子除了先前的鸭肉鸭骨之外也不过是增肌了内脏,尚且没有专食鸭脖的。

实际上,一直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鸭脖这个小吃才在湖北地区出现。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除非切块剁碎,湖北的鸭子端上桌,个个还是都有一个优美修长的颈子的——

那时候没有人会专门吃鸭脖的,就跟南京人或者是北京人一样,顶多就是鸭四件,一对鸭翅加一对鸭腿。

更何况在改革开放前十几年,吃鸭子对一个家庭来说,绝对是一件奢侈事,没人想过把鸭脖单独拆下来。

不过,这一情况在90年代发生了改变。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武汉精武路上有家川菜饭馆生意火爆,为避免食客等待主菜的时间太长,川籍师傅就用家乡做法卤制猪尾巴、鸭颈等作为凉菜出售。

湖北人与鸭脖子的历史大揭秘:“九头鸟”为何偏衷爱“下脚料”?

现在的湖北鸭脖的做法最早是从川菜卤凉菜中演变而来的。

由于湖北地区原本就有嗜辣的饮食习惯,再加上川菜卤制过程之中添加的各类香料原本就很能提升人的食欲,这一菜品陡一推出便备受食客们欢迎。

眼见这么多人喜欢,周边的餐馆自然也纷纷跟进,很快便成为了武汉当地著名的主打小菜。

而在这一过程之中,商家们也根据湖北当地的口味对卤制方法进行了适当的改进,以便口味更佳贴近当地人。

由此,现代我们在街边随处都能买到,深受许多人喜爱的休闲零食——辣鸭脖才算真正诞生。

湖北人与鸭脖子的历史大揭秘:“九头鸟”为何偏衷爱“下脚料”?

现在常见的辣鸭脖是90年代后的产物。

现在,鸭脖子已经和小龙虾并列为各大体育赛事、爱情剧集、综艺选秀的头号下酒菜。

并且,鸭脖子现今已经居然比鸭子还要贵,一斤能卖40到60元!

经过红辣椒、花椒、大料等几十种香料卤制后的鸭脖子,剁成数截大小刚好能在口中自由转动的小段。

鸭脖肉层次分明,颇有嚼劲,各类调味料的滋味在口中慢慢绽开。

舌头和牙齿出力,鸭脖在嘴里游走几个来回,悠悠然吸吮骨节中浓郁的骨髓,入口时的鸭脖肥厚鲜亮,吐出来的骨头瘦削惨白。

尤其是在炎炎夏日,三五个好友聚在一起,买些鸭脖搭配上冰镇的啤酒,一边啃一边聊天,吃一口火辣的鸭脖,呷一口冰凉的啤酒,既不会饱肚,又别有趣味。

湖北人与鸭脖子的历史大揭秘:“九头鸟”为何偏衷爱“下脚料”?

朋友聚会,啃鸭脖休闲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当然了,除了休闲趣味,之所以湖北辣鸭脖会这么受欢迎,并且短时间就风靡全国也和它本身的一些特点有关。

首先,鸭脖子本身虽然味道寡淡,但是香料卤制后却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变得滋味十足。

不管是五香、甜辣、微辣还是麻辣,卤制后的鸭脖滋味都非常浓厚,既可以作为单独食用的小吃,也可以作为一道凉菜佐餐。

这种既可以充当小吃,又可以在正餐之中发挥作用的特性非常符合现代人对于生活快节奏的需求。

尤其对于在大城市之中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每天下班之后买上两根鸭脖,又方便滋味也不错。

再次,湖北人有些时候对于吃食其实很有些挑剔。

吃肉要吃土猪肉,吃菜要吃新鲜菜,这一要求对于湖北人来说几乎是一个常态。

而在湖北更是有一种说法,那就是不管吃什么肉,“活肉”的滋味都是最好的

湖北人与鸭脖子的历史大揭秘:“九头鸟”为何偏衷爱“下脚料”?

湖北地区有一种说法:吃肉的话,活肉最好吃。

所谓“活肉”,其实指的就是动物身上运动最多的那个部位。

比如猪鼻子,鸡翅膀、鱼鳃后的那一块肉等等。

鸭脖便正是活肉。

由于鸭子整天寻吃觅食,头颈不停的一伸一缩,肌肉纤维锻炼得非常有韧性。

这样一来,它既不会像鸭肝鸭肠之类的,一口下去满嘴都是肉,很容易腻。也不会像鸭翅、鸭掌骨肉容易分离,吃起来少了许多趣味。

更重要的是,鸭脖子耐嚼不至于一口吃光,就像是瓜子一样,非常适合休闲。

鸭脖子在作为小吃的时候,其食用特性几乎可以和瓜子相媲美了。

湖北人与鸭脖子的历史大揭秘:“九头鸟”为何偏衷爱“下脚料”?

鸭脖作为休闲食品的时候,休闲属性不弱于“休闲神器”瓜子。

要说起休闲食品之王,那么瓜子绝对堪称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位。

许多外国人都对中国人休闲的时候抓一把瓜子在手里都疑惑不解,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没事就嗑两颗榨油用的坚果。

其实,这主要是为了这个东西可以长时间吃却不会腻的缘故,刚好可以用来打发时间。

而嗑瓜子的趣味,更是可以增加这一项活动的有趣性。

而鸭脖子在这一点上,也丝毫不逊瓜子。

这种食物,如果用大口啃的,那么最终会因为里面细小的骨头扎的满嘴泡而痛不欲生。想要充分享受,就只能用嘬的。

湖北人与鸭脖子的历史大揭秘:“九头鸟”为何偏衷爱“下脚料”?

鸭脖子不能用啃的,得用嘬的。

对于精细的人来说,买上两根鸭脖,都够嘬上半天了。

用来消闲刚刚合适。

而或许也正是由于它廉价、美味又耐嚼而不至于一口吃光的特质,才使得湖北人对这个视频如此钟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