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命運|藍玉:馳騁沙場,叱吒風雲,卻無法逃脫悲劇的結局

性格決定命運|藍玉:馳騁沙場,叱吒風雲,卻無法逃脫悲劇的結局

文/子淳

"明初四大案"中的藍玉案,受牽連的官員超過一萬五千人。朱元璋下令:這些官員一律格殺勿論,並且被視為恥辱,載入《逆臣錄》。

朱元璋藉著藍玉案,幾乎把所有能帶兵打仗的將領們都殺光了,這是為何呢?

很多史書認為,藍玉是朱元璋為太子朱標挑選的治國大將,所以對藍玉非常器重。可惜,太子朱標年紀輕輕就病逝了,朱元璋不得不下令傳位朱標的兒子朱允炆。

朱允炆年幼,朱元璋擔心他無法控制位高權重的藍玉及其背後勢力,所以逼藍玉認下"謀反罪",剝皮滅族,還借勢殺了一萬多的"藍玉同黨"。一時間,官宦們人心惶惶,不知自己的人頭能保到哪天。

那麼,藍玉到底何許人也?為什麼他能得到朱元璋的器重?最後,朱元璋又為何要殺他,並牽扯出驚世駭俗的藍玉案?

01

藍玉,出生於安徽定遠,是明朝的開國將領,為推翻元朝立下汗馬功勞,是位有勇有謀的大將軍。不過,他成為名將的道路極其漫長。

從軍之初,藍玉在姐夫常遇春帳下效力,非常賣力,屢立戰功。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誇讚藍玉有膽有謀,有意提攜藍玉。

然而,明初出類拔萃的名將非常多,比如常遇春,徐達,馮勝,朱文正等名將堪稱戰神,他們的軍事才華令人望塵莫及。

相比之下,藍玉就遜色多了。他很有自知之明,兢兢業業,勤學苦練,勇敢善戰,默默為各大名將打下手,如同一隻蟄伏的鷹,期待著自己一戰成名的那天。

他積極隨軍出征,多次主動請求當先鋒官,英勇殺敵,多次獲勝,漸漸得到朱元璋的器重。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朱元璋封藍玉為永昌侯,俸祿二千五百石。

藍玉心裡清楚,要想成為名垂千史的名將,他必須完成以往名將做不到的創舉。

02

在朱元璋與元朝爭奪最高統治權之時,藍玉很不幸被元朝名將擴廓帖木兒(漢名:王保保)擊敗,他發誓要讓王保保血償此辱。然而,歷史沒有給他這個機會,王保保最後客死他鄉。

因為沒法與王保保在戰場上一決高下,藍玉一度非常消沉。但很快,他就找到了新的目標:徹底消滅元軍。

其實,當時元軍已經被明軍驅趕到內蒙古去了,無奈他們賊心不死,時不時派兵騷擾明軍邊界。朱元璋忍無可忍,於洪武二十年,任命馮勝為主帥,藍玉為副將軍,出兵征討元朝餘孽。

這次征討對象主要是元將納哈出,他擁有二十萬騎兵。朱元璋親自做出作戰計劃,精準得無懈可擊,納哈出無力抵抗,只得投降,藍玉高興地為他設宴招降。

不料,藍玉的性格差點誤了這場大事。

宴會上,藍玉看到納哈出外套破舊,於是脫下自己的外套,請納哈出穿上。他本是一番好意,納哈出卻認為藍玉是在向他示威,代表著勝利者對失敗者的施捨和控制。自尊心極強的他拒絕了。

藍玉不管不顧,反覆勸說納哈出一定要換上自己的外套,不然他就不喝酒了。納哈出卻說,藍玉不喝酒,他就不穿衣服了。

雙方都是性格豪爽的粗人,卻在一杯酒一件衣服的事情上爭論不休,差點打了起來。最後還是主帥馮勝挽回大局,史稱"金山之役"。

通過這件事情,我們不難看出,藍玉的性格有著致命的弱點:不懂協調人際關係,與人交往時,常常以自己為中心。這樣的人,很容易居功自傲,你給他點顏料,他就能開起染坊。

性格決定命運|藍玉:馳騁沙場,叱吒風雲,卻無法逃脫悲劇的結局

03

招降納哈出後,朱元璋卻定了馮勝的罪。藍玉以這種滑稽的方式,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主帥位置,也迎來了他一戰成名的機會:率領15萬大軍進攻北元,徹底殲滅北元勢力。

藍玉是幸運的,他率領的15萬大軍,是一支優秀而強大的軍隊。軍隊裡的士兵個個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步伐一致,英勇善戰,隨時隨地都有作戰能力。

他也是不幸的,因為北元皇帝提前收到情報,他帶著自己的親信和軍隊,躲了起來。藍玉面臨的難題,不是如何打敗敵人,而是如何找到敵人。

藍玉迎難而上,他帶著士兵穿越高山,趟過河水,最終進入沙漠。有限的情報告訴他,敵人就躲在捕魚兒海(今稱:貝爾湖)。

大漠環境極其惡劣,荒無人煙,無法補給糧草,將士們只能自己揹著重重的糧草前進,行軍途中,不斷有士兵倒下,但剩下的將士們依然頑強地前進。

洪武二十一年三月,藍玉率兵北進,四月他們終於來到捕魚兒海附近。此時,他們的糧食和水源即將耗盡,而敵人卻依然隱藏在漫天風沙中,不見蹤影。因此,士兵的信念開始動搖,紛紛提出打道回府的建議。

藍玉沉著氣,用堅定的語氣告訴將士們:"敵人就在附近,此戰一定可以殲滅元朝餘孽!"

軍心大振,藍玉傑出的軍事才華征服了所有的將領。他們聽從指揮,更加小心隱秘的前進,就連做飯也先在地上挖個洞,然後再到洞裡做飯,以免炊煙暴露自己的行蹤。

就像貓捉老鼠般,明軍終於發現了元軍的大營,此時的元皇帝正與各路將領們飲酒作樂,絲毫不知危險已在眼前。熬紅了雙眼的明軍先鋒,提起軍刀放肆殺戮,蒙古帳篷裡血流成河。

藍玉順利地俘虜了幾萬兵馬和成千上萬的牛羊,以及元妃,公主皇孫貴族等。此為"捕魚兒海之戰",明軍大獲全勝。

04

功績在手,藍玉居功自傲的缺點開始膨脹,他看元妃長得美,公然入賬凌辱。元妃剛烈,羞憤自殺。

此消息傳到朱元璋耳裡,他勃然大怒,但念在藍玉功高蓋世,還是給他封了公爵。藍玉得到賞賜後,以為朱元璋默許他的行為,變得更加囂張。

班師回朝的路途中,明軍半夜經過一個關卡。由於守城的官員們沒有及時開城門,藍玉竟然命部下攻打城門,接著盛氣凌人,大搖大擺地進入城池。

朱元璋得知此事後,氣急敗壞,本想封藍玉"梁國公",但轉念一想,封他"涼國公"。"涼",是冰涼的涼,不是棟樑的梁。寓在提醒藍玉收斂自己的行為。

可惜,藍玉終究是粗人,他無法領悟朱元璋的寓意。內在品德的缺陷,永遠無法匹配卓絕的戰績。這是導致他最終難逃悲劇命運的根本因素。

隨著藍玉的兵權不斷壯大,他開始不經朱元璋同意,私自在朝中任命自己的親信為官為將, 並且收養了一千多義子。朱元璋對他的行為極為不滿,經常批評他。

可藍玉就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不但沒有警醒自己的行為,反而經常向朱元璋討要更多賞賜。

後來,藍玉西征返回後,朱元璋封他為太子太傅。藍玉竟然不滿足,經常喊冤:"難道我就不能做太師嗎?"朱元璋對他日漸厭惡,常常不採納他的進言。

藍玉的悲劇由此可見端倪。

性格決定命運|藍玉:馳騁沙場,叱吒風雲,卻無法逃脫悲劇的結局

05

藍玉與太子朱標的關係很好,他對太子忠心耿耿。朱元璋原意是提拔藍玉,為朱標治國培養一流武將。

藍玉護主之心過於直白,他提醒太子要提防朱棣,說朱棣有帝皇氣象。此話不小心傳到朱棣耳裡,朱棣狠狠地在朱元璋面前告了藍玉的狀。

朱元璋對此行為也非常生氣,畢竟他朱標朱棣是親人,而藍玉只是個外戚,自己的家事何時輪到一個外人說三道四?

藍玉頻出昏招,朱元璋對他已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了。按朱元璋的性格,藍玉難逃一死。太子朱標之死,只是一個導火線。

朱標是位仁慈的太子,他不滿朱元璋殺害功臣的做法,於是上湊勸阻。

朱元璋丟給他一根帶刺的棍子,讓朱標去撿。朱標當然不撿,朱元璋冷道:"我殺大臣,是為你拔掉棍上的刺!"

朱標反駁他:"皇帝要有堯舜般的仁愛,大臣們才會像擁戴堯舜般擁戴您。"

朱元璋聽後很生氣,文弱的太子竟敢諷刺自己德不配位,所以才需要剷除不服從的大臣。他一生氣操起椅子就扔向朱標,朱標嚇了一跳,回東宮後便一病不起,很快就去世了。

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他培養的文臣武將也該倒戈了,他們都是身經百戰,功高蓋世的英雄豪傑,怎麼會服從年幼的新太子朱允炆的命令?

考慮到這點,朱元璋開始著手為朱允炆"拔掉棍子上的刺"。藍玉,目中無人,驕橫跋扈,是最大的毒刺。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告發藍玉"謀反罪",將其逮捕,嚴刑逼供,藍玉承認"謀反罪"。朱元璋開啟新一輪的大臣殺戮,連傅友德,馮勝,王弼等公侯名將都受其牽連,被殺者高達1.5萬人。

可以說,藍玉的悲劇,從他性格養成的那天起就註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