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和截擊機有什麼區別?

軍武小咖


目前世界上已經沒有國家再進行截擊機的研製工作了,之前比較有名的截擊機就是蘇聯時代的米格-25和米格-31截擊機,實際上截擊機也是屬於戰鬥機的行列,這是因為這款機型的任務稍微有點不同而已。米格-31是世界上飛行最快的戰鬥機,蘇聯研製這款機型的目的就是利用高速性能對轟炸機以及偵察機等進行攔截作戰,所以米格-25和米格-31就被稱為截擊機了。

如今的戰鬥機已經是多功能化,這就是所謂的多用途戰鬥機,截擊任務也是其中之一。包括歐洲 聯合研製的歐洲颱風戰鬥機就是一款具備高速截擊能力的戰鬥機,在EJ200渦扇發動機的驅動之下臺風戰鬥機具備了超音速巡航能力,這個使得颱風戰鬥機稱為北約經常執行緊急起飛任務的機型之一。

截擊機跟注重攔截,因此不需要強調格鬥能力,米格-31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為了追求高速能力採用了許多不鏽鋼打造的部件,而機動性能欠佳。但是多用途戰鬥機就不一樣了,因為除了高速能力之外還需要各種環境下的格鬥能力,所以機動性就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目前在五代戰鬥機大規模裝備的情況下,截擊機這個老舊的機型只能作為搭載大型武器的一個平臺使用。俄羅斯的米格-31戰鬥機就可以攜帶射程超2000千米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進行作戰,這也是截擊適應時代變化的結果。


航空視界


凡是可以在天上打飛機的都可以稱之為“戰鬥機”
所以截擊機是屬於戰鬥機屬於戰鬥機的一個分支。如果要說戰鬥機和截擊機之間的區別就要搞清楚——截擊機是什麼。截擊機這個概念出現在二戰末期的日本,目標很簡單——可以在超過17000米的高空攔截那些已經幾乎炸平日本的B-29!於是,截擊機的真正鼻祖就是:日本"震電"戰鬥機!

二戰結束之後這種專門用於打擊轟炸機的截擊機的概念便延續了下來,並興盛於冷戰之初,消亡於柏林牆倒塌之前!算是戰鬥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插曲”。在二戰之中,美國對德、日兩國的戰略轟炸,尤其是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兩枚原子彈,使全世界的軍事理論家都認識到一個殘酷的事實——大型戰略轟炸機具有改變戰爭進程甚至是國家命運的能力!所以,如何有效攔截敵方的大型戰略轟炸機,成為了鐵幕雙方國土防空最重要的任務。但是,由於當時技術水平的限制,戰鬥機的高空性能和低空性能無法兼顧,且高速性能和高機動性能也無法兼顧;那麼為了對付那些飛得越來越高、越來越快和越來越遠的“大炸B”們,各個航空大國的飛機設計師們就很自然的想到把截擊機從戰鬥機當中獨立出來,成為一個專用機種。於是,現代截擊機正式登場!

(殲-8II是我國為了對抗毛熊的轟炸機而研製的一款高空、高速截擊機)

所以,截擊機的特點很明顯——飛得高、飛得快、爬升能力強、火力強大並且自身擁有強大的感知能力!但纏鬥能力差,低空穩定性能差!只適合在高空快速發現目標、快速接近目標、快速摧毀目標並快速撤退的特殊機種;不適於與敵方戰鬥機纏鬥,爭奪戰場制空權。

冷戰時期,研製截擊機的國家只有美、蘇、英、中四國,其中以美、蘇兩國為最強,發展了三代截擊機:

第一代截擊機(50年代初之60年代中期)美國代表作:F-101和F-102系列

蘇聯代表作:蘇-9截擊機以及由轟炸機半路出家的圖—128

以及英國的代表作:世界上最早實現”超音速巡航“的”飛行孕婦“——閃電戰鬥機(可能是最醜的截擊機了)

第二代截擊機(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重點突出了高空、高速、高爬升性能。美國的代表作:因技術原因未能服役的YF-12A三倍音速截擊機(SR-71黑鳥的鼻祖)!蘇聯代表作:大名鼎鼎的三倍音速截擊機——米格-25

第三代截擊機(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隨著航空技術的發展,已經可以把戰鬥機的高空性能和低空性能、高速性能和高機動性能、強大的戰場感知能力和強大的火力以及大航程融合到一架飛機上!所以,第三代截擊機和第三代戰鬥機之間的界限十分模糊,而第三代截擊機也成為了專用截擊機的”絕唱“!

美國代表作:F-14“雄貓”(不要懷疑!雄貓的研製目的就是用來攔截蘇聯轟炸機用的,只不過由於發動機技術和可變後掠翼技術的發展,使雄貓擁有了極強的格鬥能力)

蘇聯代表作:世界上第一個使用相控陣雷達的戰鬥機——米格-31“獵狐犬”當然,從時間上來算,還有我們的“八爺”,但是從性能上來說嘛..............“八爺”勉強算個二代截擊機。


TDtank126


這兩個名詞區分開來就需要很深的功力。現代化的戰鬥機已經很寬泛了,尤其是通用化概念出現之後,戰鬥機的多任務選擇性大大提高,分類也越來越說不清,就像是驅逐艦越來越像巡洋艦一樣,飛機的劃分也越來越模糊。說起截擊機還要回到二戰時代。

二次大戰出現前所未有的戰略轟炸戰術,英美動輒上千架轟炸機的集群給軸心國帶來毀滅性的破壞,雖然近幾年不斷有人否定戰略轟炸的實際效果,但它對軸心國戰爭潛力的打擊也是有目共睹的,德國人率先提出需要一種

重火力、高空、高速戰鬥機,專門用來攔截敵方轟炸機,這就誕生了最早的截擊機。

由於時間緊迫,很多BF-109和FW-190都是加裝機炮吊艙後匆忙上陣,為了應對高空飛行中發動機功率下降的問題,只能匆忙給發動機加裝增壓渦輪來解決問題。這就說明高空截擊機和戰鬥機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需要增大火力並解決高空飛行的技術性問題,一般戰鬥機也可以具備截擊機的能力。

而進入現代化之後,由於冷戰的催化作用,兩大陣營都不缺少在軍事上的投入,空軍自然很燒錢的開發出多種機型,攻擊機、殲擊機、截擊機等等爆炸式的出現。這時候的截擊機具有高空、高速、重火力的統一特色,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蘇聯的米格-25,它可以飛到3萬米以上的高空和3馬赫以上的時速,甚至被以色列爆出連導彈都追不上它。

此外米格25還可以發射重達半噸的R-40空空導彈 ,改進型的R-40 配備主動搜索雷達,加上米格25機載雷達的強大制導能力,最大打擊半徑可達75公里,是真正的超視距作戰能力,在上世紀60年代做到這些是很不容易的。但是米格25的這些截擊機心跟那個是犧牲了戰鬥機格鬥性能換來的,它的任務定位只是攔截高空飛行的轟炸機、導彈等目標。

截擊機被賦予了最強大的技術,因此能勝任普通戰鬥機無法完成的任務,遠比蘇聯技術先進的美國也研製過截擊機,而且整體性能更先進,幾乎具備了代替戰鬥機的潛質,這就是康維爾公司推出的F-106截擊機,美軍技術現金在發動機推重比更高、且電子設備採用微型電子電路,質量和體積都縮小了三分之一。實戰中發現,採用三角翼的F-106可操縱性非常強,空軍甚至有將其改裝成戰鬥機的想法。

F106的座艙呈三角形,內部視野並不是很好但可以減小阻力提高速度優勢,它本身並不注重狗鬥性能。速度快但只有少數型號配備航炮,其目的也不是為了戰鬥機之間近距離格鬥,也為了攔截轟炸機時多一點火力投入,它主要的武器還是遠程空空導彈,期設計思想和武器選擇都是為了服務攔截轟炸機,這就是殲擊機與戰鬥機的區別。


利刃軍事


截擊機是戰鬥機的一種,這裡可能要問的是殲擊機和截擊機的區別吧。

殲擊機主要是與敵方戰機空戰,強調高機動性,代表性的機型有蘇-27,F-16等,而截擊機主要是攔截敵方轟炸機,巡航導彈等目標,要求航程遠,速度快,導彈攻擊能力強,不特別強調機動性,代表性機型有殲-8,米格-31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截擊機和戰鬥機區別很大,1944年,盟軍轟炸機開始轟炸德國本土,而且,這些B-17轟炸機還有性能非常好的P-51戰鬥機護航,德國戰機攔不住,這時,德國人就想搞一種簡單、高速、廉價的戰機,不是去跟P-51空戰,而是接到警報就起飛,在盟軍轟炸機抵達攻擊地區之前,力求將其攔截,於是搞出一種Ba349截擊機這種怪物,使用火箭動力,垂直起飛,頭部帶著24枚裝火箭巢。

這種東西速度非常快,到達轟炸機附近,對著就是一通火箭彈齊射,只要把轟炸機打爆就是成功。

後來當然不再用這種奇葩概念,而是使用大推力發動機,大功率雷達,遠程空空導彈,對敵方轟炸機進行攔截,現在殲擊機和截擊機區別越來越小了,因為技術發展,殲擊機裝備了大功率雷達,導彈射程也非常遠,攔截效率同樣非常高,機動性能還非常好,所以,現在不用再專門研製截擊機,因為殲擊機已經足以完成它的任務了。N


聯合防務


從概念上說,具備空戰能力的作戰飛機都是戰鬥機。戰鬥機分為三種,制空權戰鬥機、戰鬥轟炸機、截擊機。制空權戰鬥機又叫狗鬥戰鬥機,主要機型是美國F15、F22,俄國的蘇27,中國的除殲八以外的殲字系列。可能有人覺得奇怪,殲十也是制空權戰鬥機嗎?是的,殲十也是。可能大家認為制空權戰鬥機都應該是雙發的,實際上也差不多,殲十可能是唯一的例外。那麼戰鬥轟炸機都有哪些呢?主要美國和西方的戰鬥機型號,F16、F18,歐洲的戰鬥機也大至屬於這一類型。中國和俄國,這類機型較少。相反,截擊機卻比較多,比如著名的米格25,中國的殲八。此外還有中俄的所有制空權戰鬥機的初期型,也屬於截擊機。比如殲十A,就保留了一定的截擊能力。所謂的截擊機就是保護領空,它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速度足夠快,二足夠廉價。所謂廉價也是相對於戰鬥轟炸機而言的,前者必須比後者更廉價,這樣才能在一對一的空戰中保持足夠高的效率比,否則就得不償失了。殲十A完全滿足這兩個條件,所以它即是制空權戰鬥機,也是截擊機。


大熊貓68508222


我猜題主本來想表達的意思是空中優勢戰鬥機和截擊機的區別,那麼我就先按照這個默認的思路回答下去了。

空中優勢戰鬥機的代表:F15

所謂一般意義的戰鬥機,也就是空中優勢戰鬥機,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將是空軍的主力,無論是西方陣容的F-15、陣風、颱風、F22還是東方陣容的蘇27、米格29、殲10以及蘇57、殲20,都是典型的空中優勢戰鬥機,作用嘛?當然就是看家護院,打架鬥毆,空中優勢作戰了,無論是近距離的空中格鬥,還是中距空中攔截,都是其看家本事。(當然五代機儘量避免格鬥)

截擊機的代表:米格25、狂風截擊機

而截擊機,更多是一種冷戰背景之下的作戰飛機理念,其核心目標是在對方的轟炸機進犯之前,快速拍馬趕到現場,第一時間把遠程對空導彈打出來,迫使對方逃跑或者擊落。最典型的截擊機代表就是以高空高速能力、作戰半徑大著稱的米格25,其作戰對象為美國的B-1B、B-52等轟炸機,以及歐洲的狂風截擊機,作戰對象為前蘇聯的圖95、圖160、逆火等。真和正宗的空中優勢戰鬥機正面剛的話,都不是對手,但論跑得快、跑得遠,卻是一把好手。

二者界限也不一定絕對:比如擁有優異空戰和高空高速、遠程攔截能力的F14

當然,二者也不是有絕對界限的。某種程度上,擁有優異的空戰能力的F14雄貓戰鬥機,其基本作戰任務之一就是充分利用變後掠翼帶來的高空高速優勢,結合6枚碩大的不死鳥遠程空對空導彈,攔截紅色蘇聯的逆火、圖160的飽和式反艦導彈攻擊海,你要把F14看做一款擁有優秀空戰能力的截擊機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其它國家往往很難做到這一點,因為美帝的科技樹確實技能過於領先。


大型平甲板載機漁政船


其實,沒有專門的截擊機,只有殲擊戰鬥機;攔截敵機(括轟炸機、強擊機等)都是殲擊戰鬥機的作為;一般殲擊機都具有攔截(截擊)的性能與功能;當然,飛機先進更好:比如隱身,加力,干擾,武器等;攔截主要是時機性和戰術性以及武器性能……從而克敵制勝;








雲墨世界_


截擊這個名詞來自於國土防空概念,由蘇聯將其發揚光大併為此研發了多款堪稱經典的截擊機。

在國土防空概念中,對於國土遼闊、縱深較大、周邊安全形勢比較惡劣的國家而言,需要面對可能多個方向出現的敵方戰略轟炸機、戰術轟炸機以及偵察機等空中目標。這些轟炸機如果配置遠程空地導彈、空射巡航導彈或者核導彈時,單純性依靠現有的以地空導彈+雷達構建的國土防空網就難以禦敵了,這時就需要派出專業型的截擊機跨出陸地邊界,前出國境線/領海線上百公里之外對其進行攔截,從而才能夠確保國土安全。

這種概念形成的背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之間,當時的美國已經裝備了大量的超音速轟炸機,都是可以以兩倍音速進行空中突防的。正因為如此,蘇聯方面才竭盡全力研發了蘇-15、米格-25/31等一批高空高速截擊機,基本上都是2萬米升限,2倍以上音速,在國土防空軍遠程雷達網的支持下,可以提前升空進行前出截殺。

在最瘋狂的時候,蘇聯還在大型轟炸機的基礎上為其配裝遠程空空導彈,從而擔當起截擊機的任務,這就是Tu-128截擊機,這也是世界上體積最大、重量最重的截擊機。雖然又重又大,但是這玩意依然是可以超音速飛行。

當然這種蘇式截擊機中最有名的還是要數米格-25/31系列,雙2.5和雙3.0性能,堪稱是截擊機中頂級作品。

在蘇聯解體之後,截擊機這種概念基本上就成為過眼雲煙了。

總的來說,截擊機和戰鬥機相比,功能單一,突出的就是高空高速性能,而且空戰模式就是“一錘子買賣”,攔截敵方高速轟炸機,發射導彈之後,就撤離。現在已經不再發展截擊機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高性能多用途的戰鬥機,各種任務都可以執行,包括截擊任務,這樣就能確保高性價比,不必向蘇聯那樣一個任務發展一個機型,那樣太費錢了。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如想了解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


老鷹航空


圖為中國六代戰機想象圖

目前,戰機從實際實用用途來看,分為強擊機、截擊機、殲擊機、轟炸機、電子戰機、預警機等等,在此基礎之上還可以分為陸基類和海基類。其中,我們平時所說的多用途戰鬥機大多是指強擊機、殲擊機和截擊機的合體,執行的軍事任務不一樣,掛載的武器也不一樣。

圖為俄羅斯米格-41型截擊機示意圖

定義知識科普

戰鬥機其實就是殲擊機(fighter plane),主要用於在空戰中消滅敵軍戰機或其他飛航器的軍用飛機,最大的特點是用途多元化。

截擊機(interceptor)主要用於截擊敵軍轟炸機、偵察機或者彈道、巡航導彈的軍用飛機,最大的特點是高空、高速、高航程。

兩者之間的區別其實還是很大的,我們來詳細解析一下!

軍事定位不同

圖為中國殲-16重型多用途戰機

殲擊機在業內一般也會被稱之為多用途戰機,主要的目的是消滅敵機和飛航器後奪取戰場制空權,想要奪取戰場制空權,戰鬥機就要具備高機動性和高隱身性才可以。

圖為俄羅斯米格-31型截擊機

截擊機主要是以攔截為主要目的,想要在廣闊的空域對敵機進行攔截,那就要具備優先發現目標的能力,換言之,截擊機需要裝配大功率雷達,而後,憑藉高空、高速、高航程對敵機進行消滅和驅逐。

武器裝配不同

圖為中國殲-11B重型戰機

殲擊機可以裝配空空導彈、空地導彈或空海導彈,而截擊機主要裝配的是空空導彈。

截擊機實際上更像是一個空中導彈發射平臺,它具備有效殺傷範圍大、精度高、全向攻擊性能好等特點。

知識延展

目前,世界上各軍事強國在截擊機退役後基本都不會再裝備了,因為現代化重型制空戰機已完全把殲擊機與截擊機的性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國與國之間的區別就是,軍事大國裝備重型、中型戰機,中小軍事強國裝備中型、輕型戰機。

譬如:中國的殲-15和美國的F-18“超級大黃蜂”均具備殲擊機和截擊機的全部性能。

圖為中國的殲-15重型艦載戰機

圖為美國F-18“超級大黃蜂”艦載戰機

我們從美國和俄羅斯近年來的戰機發展上就可以看出來:

美國深化改良升級F-15和F-16戰機,極大提升高空戰能力。

俄羅斯深化改良升級蘇-27戰機,最終蘇-35戰機問世後就是典型的4++代多用途戰機。

其實,美國和俄羅斯都在嘗試戰機的多用途性,但,多用途性能想要發揮到極致肯定是要犧牲一部分性能,譬如:機動性、遠程空戰能力、全向性能等。


墨墨觀察


戰鬥機是一種統稱,以前也翻譯為驅逐機,殲擊機。主要任務是負責清除敵方飛行器與飛航導彈,奪取戰場遮斷權。

截擊機是戰鬥機中一個分類,主要就是要求在地面引導下高速接近敵方飛行器,利用大載彈量的條件進行攔截射擊,然後撤退,更換下一批截擊機。

以蘇聯俄羅斯為例,蘇15,米格31,甚至轟炸機改進的圖128,是代表性的截擊機。因追求攜帶彈藥量、大航程,所以電子設備與雷達等比較粗糙。而又因為體積龐大,機動性差,難與敵軍戰鬥機進行空戰格鬥,只適合俄羅斯這種疆域廣闊的國家。截擊機已逐步沒落,俄羅斯下一代截擊機到目前還沒有後繼機型。

下圖:圖128,米格31,蘇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