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看不腻,那些年的周星驰

百看不腻,那些年的周星驰

不知为何,每逢电视台重播周星驰的电影,我们或许会抱怨:“又播?我都看过N次啦!”谁知一开播,大家又会乖乖坐一起看完全场!的确,在目前漫长的抗疫过程中,尤其加上其他社会问题,人心灰冷,只能看一出喜剧自我麻醉。而周星驰的电影,有的或许只能笑一笑,但也有不少绝非只是无厘头笑料,其实还有以下几个因素,才使大家对他当年每部电影、乃至每句对白都难以望怀!


3月初,翡翠台在15小时内两次播映周星驰94年的贺岁片《破坏之王》,而成为网上“讨论”热点。且不论这是否人为疏忽,还是节目编排上有工作人员是星爷“铁粉”而让之过关,反正星爷当年的多部代表作,一天看多遍,观众也不会生厌。他的电影,既逗你欢笑,也令你对自己,以至星爷对他自己,都不乏自省与自嘲,在形式上和题材上渗入多种元素,造就这别无分店的周星驰。


一、呼应小市民心态

90年代香港经济发达,小市民都指望靠这时势“发迹”。1990年《赌圣》中的周星驰,凭借特异功能及傻气,做到功成名就兼赢得美人归,何不是小市民的欲望投射?往后周星驰也多演小人物,如《破坏之王》中的外卖仔、到千禧年后《少林足球》中的少林弟子等,最终都能名成利就,但主角在成长过程中多经历一段磨炼,好让观众看得开心,也告诉大家凡事没有不劳而获。


百看不腻,那些年的周星驰

《赌圣》


二、动漫特效

星爷对CG的重视,可算始于《少林足球》,往后的《功夫》、《长江7号》,及他只导不演的《西游·降魔篇》和《美人鱼》,所呈现的特效不求百分百逼真,反而追求近似动漫之风,带来滑稽佻皮效果,又与电影主题相辅相成。但到《西游·伏妖篇》,特技之滥则见星爷走火入魔!


百看不腻,那些年的周星驰

《长江7号》


三、功夫

众所周知,李小龙是星爷的偶象。一出《新精武门1991》,当中一场星爷被打到“爆缸”而以右拳击退日本高手,完完全全是向《精武门》致敬。他在多出电影一出手,犹如李小龙上身:《赌侠》中大耍双截厕所泵;《功夫》中那身白衫黑裤唐装,无不是展示他对偶象的敬意。


百看不腻,那些年的周星驰

《赌侠》

四、歌舞

周星驰对60、70年代的粤语歌舞片似乎情有独钟,例如《整蛊专家》里他与刘德华重新演绎当年陈宝珠的电影《彩色青春》中的歌曲《青春阿哥哥》,大唱“我要努力向上⋯⋯”演绎到位。再到他自导自演时,也在《少林足球》、《功夫》加入众人共舞的场面,怀当年歌舞片之旧。


百看不腻,那些年的周星驰

《整蛊专家》


五、言志

《喜剧之王》和《新喜剧之王》,让我们看到小人物怎样挣扎求上位,其实这也是周星驰的个人写照。初入行的他,由电视台临时演员直至成为影坛男一号,体会人生际遇之苦乐,唯有奋斗,借以自勉及勉励他人。到《新喜剧之王》对上述主题更加以强化,戏中如梦做不成主角,反而其好友获选,明喻数十年前周星驰主动考TVB艺训班并找好友梁朝伟作伴,最终反而后者被录取并不久当上小生,对星爷来说或是一段苦涩的过去。

百看不腻,那些年的周星驰

《喜剧之王》


百看不腻,那些年的周星驰

《新喜剧之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