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之战,奠定了之后一百年的历史走向,一切都从这里开始

高平之战,指的是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北汉、契丹联军与后周在泽州高平城(今晋城高平市)一带进行的一次关键性战役,此战中,后周初战不利,柴荣冒着矢石亲临战场,终于扭转战局,此战以后周的大获全胜告终,中原王朝从此由弱转强。高平之战不仅仅是后周和北汉、契丹联军之间进行的一次关键性战役,也是五代十国时期最为重要的一次决战,更是奠定了宋朝建立的基础,这一战成为了赵大平步青云的升迁之梯。


高平之战,奠定了之后一百年的历史走向,一切都从这里开始


  当时是五代十国的后周时期,后周国主柴荣刚刚继位一个月,契丹和北汉联合入侵。领导北汉军队的是北汉国主刘崇,北汉和后周有杀子之仇和夺国之恨。仇恨具体是,后周的上一任国主郭威杀死北汉国主的儿子刘赟,篡位成功。


高平之战,奠定了之后一百年的历史走向,一切都从这里开始


  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两边在高平展开了大决战,柴荣率领左、右、中路,三路军队抵御契丹和北汉联军。柴荣的布置是好的,但是世事难料,后周右路军碰上了北汉第一狼人张元徽,张元徽亲自率领千余精骑冲击后周的右军。后周的右军主将樊爱能、何徽哪里能抵挡得住北汉军的凶猛攻势,抵挡不住,就率领骑兵率先逃走。后周右军死的死降的降,一下子便被打垮了,有近千人投降。柴荣看到战事紧急,后周军濒临溃败的边缘,亲自率领左右的亲兵冒着矢石出阵督战。

  右路军崩盘,位于中路柴荣非常危险。此时,陪伴柴荣身边的正是张永德和赵匡胤。关键时刻,赵匡胤出来说:“主危如此,吾属何得不致死”,皇上这么危险了,我们怎么能不拼尽全力呢?

  张永德听此也镇定下来,冷静分析,敌人现在就是靠着他们的气势,我们完全可以打败他。赵匡胤带领弓箭手的军队作为左路,我带领军队作右路,左右夹攻。

  张永德和赵匡胤各带两千人,从左右两路包抄上去。赵匡胤一马当先,身先士卒。他手下的士兵蜂拥而上,锐不可当。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北汉军锐不可当,张元徽看到赵大冲来,弯弓搭箭直取赵大,结果马失前蹄,一下子从马上摔了下来,那一箭也失了准头,只是射到了赵匡胤的左臂上,混战之际,张元徽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死了,北汉军士气大跌,很快,北汉军队被打败,刘崇只带几百骑逃回了晋阳,而契丹大军也不战而退。

  高平之战胜利后,柴荣把右路军的两个统帅和他手下70多个将领全部抓起来,一律斩首。赵匡胤获得张永德的赏识,他佩服赵匡胤有胆有识,后来赵匡胤的一帆风顺,都有张永德的鼎力支持。除此之外,赵匡胤还被任命为:殿前军的都虞侯。殿前军的都虞侯是禁军的五位高官之一。

  周世宗认为高平之战之所以打得如此艰难,是因为右路军首先溃败,所以周世宗下决心整顿禁军,他把这个任务交给赵匡胤。这对于赵匡胤来说是一个新的机遇,整军意味着,他可以对军队作一系列的调整,这可以使禁军与赵匡胤的关系更加密切,更符合赵匡胤的心意。值得一提的是张永德是后周前任国主郭威的女婿,他和柴荣是亲戚。而赵匡胤则更加卓越,他在后来统一了中原,开辟了宋朝。

  高平之战,使得北汉一战丧失了数名猛将数万精锐,也使赵匡胤崭露头角,获得柴荣的赏识,为他建立宋朝奠定了基础,可以说高平一战决定了中国之后近百年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