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勃拉姆斯和約阿希姆的恩怨與《大小提琴雙重協奏曲》

眾所周知,勃拉姆斯與小提琴大師約阿希姆友誼深厚。勃拉姆斯還是默默無聞的時候,已經成名的約阿希姆對勃拉姆斯的才華推崇倍至,將勃拉姆斯引見給了音樂界的前輩舒曼和李斯特,勃拉姆斯才得以開始他的作曲家生涯。後來,約阿希姆曾經在勃拉姆斯創作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過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技術諮詢,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並首演該作品,取得了成功。

他們的友誼開始於1853年,然而1880年,勃拉姆斯發現與他交往多年的約阿希姆心理上逐漸改變,疑心病甚重,他常常無端地指責他的妻子阿瑪麗與勃拉姆斯的出版商希姆羅克之間有著不正當的關係。作為相交多年的老朋友,勃拉姆斯總是勸說約阿希姆,他的猜疑是沒有根據的,他的妻子阿瑪麗是無辜的,被冤枉了。他們夫妻間爭吵不斷,最後還是離婚了,他妻子在法庭上卻用勃拉姆斯的信件作為證言來指責約阿希姆。約阿希姆在這件事情上十分不快,遷怒於勃拉姆斯,兩人就不相往來了。

這首a小調雙重協奏曲就是後來勃拉姆斯為約阿希姆“量身定做”的作品。他在給約阿希姆的信中附上了這首作品,希望兩人重歸於好。約阿希姆收到信和作品,深受感動,不久和勃拉姆斯冰釋前嫌,和好如初。約阿希姆在1887年給勃拉姆斯的回信中寫道:“你的雙重協奏部分已經完成了,從作品綱要來看,這個樂曲既生氣勃勃又另人愉快。我認為小提琴部分已經沒有必要再做一些無意義的修改了;我迫不及待地將樂譜拿給豪斯曼,他看過後非常高興和興奮,明天,我們將再次碰面並開始調絃,做一些必要的準備。”

這首作品1887年10月18日在科隆首演,由布拉姆斯指揮,約阿希姆演奏小提琴,豪斯曼演奏大提琴。不過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對協奏曲卻並不欣賞,認為這部作品“對樂器而言並不出色”。據說勃拉姆斯曾經為小提琴和大提琴寫過第二首協奏曲,但在受到負面的評價後銷燬了他的作品。這部作品就成了勃拉姆斯所創作的最後一部大部頭的管絃樂作品。

(原創)勃拉姆斯和約阿希姆的恩怨與《大小提琴雙重協奏曲》

科隆大教堂

全曲共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快板,開始句由大提琴中較低沉的音色,而不時由明亮的小提琴聲來應和,大提琴單獨待續奏出狂想般的華彩經過句,最後獨奏小提琴加入進來。大、小提琴二重的華彩段越來越豐富,發展成由整個樂隊來陳述的主要主題,這是布拉姆斯所特有的附點節奏和三連音混合的音型。第二主題是一支輕輕擺動的旋律,由獨奏大提琴柔和地引進,並由獨奏小提琴呼應。這首二重協奏曲類似巴洛克時代大協奏曲的寫法,一小組獨奏樂器因整個樂隊交替出現,形成對比。

第二樂章,柔板,以憂鬱的、色彩幾乎是陰沉暗淡的旋律開始,最初的4個音作為一種動機音型,由管樂部分莊重而又緩慢地奏出,樂章開始和結束都用這一音型,旋律本身由獨奏小提琴和大提琴相距一個八度奏出,很像男聲和女聲混在一起。

第三樂章,不太活潑的快板,末樂章以抑制著的歡樂情緒開始,由獨奏大提琴奏出舞蹈音型,小提琴重複後很快雷鳴般地全奏重複,這個旋律具匈牙利式迴旋曲迭句的特徵,使人認為這個樂章是迴旋曲式,但這個樂章實際卻像第一樂章,用明確的傳統奏鳴曲—快板曲式寫成,舞曲般主題的發展幾乎帶有輕盈的諧謔曲風格,各主要主題再現時在音色上都有微妙的變化。

筆者收藏的布拉姆斯《大小提琴二重協奏曲》CD唱片

帕爾曼小提琴,馬友友大提琴,巴倫博依姆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

(原創)勃拉姆斯和約阿希姆的恩怨與《大小提琴雙重協奏曲》

TELDEC 0630-15870-2

布拉姆斯《大小提琴二重協奏曲》演奏視頻(請點擊下面“瞭解更多”欣賞)

安妮-索菲亞·穆特小提琴,馬克西米里安·霍爾儂大提琴,楊松斯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