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古文中隐藏的天文知识?

贤目闲话


古文中隐藏的天文知识,从先秦时期就有了。先秦到今天快三千年,不知有多少文学作品中隐藏了天文知识。我个人感觉恐怕编本辞典,都要好厚好厚。

既如此,也不必求全,仅谈几个记忆中的例子。

先说个最基础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千字文》开头的: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外太空是是黑色,土地是黄色。我们所处的宇宙从大爆炸之后的混沌蒙昧状态逐渐变得有序,于是我们看到了太阳的东升西落,看到月亮的阴晴圆缺,那点点繁星,遍布于无边而浩瀚的太空中。

这几乎是每个人对天文的最初认识,来自人类对宇宙的感性理解。

说到感性理解,就可以说说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了。可能是因为生产力水平太低,人们没什么更多的娱乐活动吧。看天,在先秦时期是一件人人都做的事儿——可以把自己从周围世界中解放出来,可以让自己的思绪飞起来,最关键的,这事儿不耗费体力,不花钱。

这么讲,可不是乱猜测,而是根据先秦古籍得出的结论。顾炎武在《日知录》里曾说:

三代以上, 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晨”,儿童之谣也。

这里面提到的引文,都来自《诗经》和《春秋》。

“七月流火” 出自《诗经·幽风·七月》。“火”是指“大火”,为二十八宿之心宿二,是我国商代先民观测天象和确定时序的标准星,所以又叫“商星”。

讲到这里,我们不妨宕开一笔,就可以说说我的偶像杜甫先生了。久别重逢,老友相见,老杜写下一句: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这里的“商”,就是《诗经》里面的“火”。

接着讲《诗经》。“流”,是个动词,也是古代天文学里的术语,代表向西移动。“流火”就是说大火这颗星,本来属于东方东方七宿,但到了七月,则会出现在中天偏西的位置上。斗转星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了。

“三星在天”跟手机没关系,也是出自《诗经》。古文中“三”多做虚指,代表很多。但“三星”的“三”,真的是三颗星星。《诗经·唐风·绸缪》有云: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全诗不解释,咱们就聊一下里面的天文。

“三星在天”是指参宿三,也就是杜甫诗中的“参”;“三星在隅”指心宿三,“三星在户”指河鼓三。那么,顾炎武为什么把“三星在天”单独拿出来说事儿呢?原来,“参”跟“商”一样——再次致敬我的偶像杜甫——是中国古先民观测星象的标准星,在夏朝使用。

“月离于毕” 还是出自《诗经》,不过不是《国风》了。《诗经·小雅·渐渐之石》有云:

月离于毕,傅涝沱矣。

“毕”指毕宿,也是二十八宿之一,也叫“天口”,由金牛座的八颗星组成。

最后咱们说说“龙尾伏辰”。这四个字出自《左传》:

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

仍然不解释全句,单说天文。

“龙尾”即尾宿。因为尾宿是东方七宿中的第六宿,东方的代表神兽是青龙,所以称作龙尾。“辰”也是古代天文术语,指日月交会。在夏历中,每月的初一为朔日,日月交会。“伏”就是埋伏隐藏。“龙尾伏辰”就是说日月交会的时候,太阳在尾宿,因为太阳太亮,所以尾宿就看不到了。

咱们从先秦古籍中就找到这么多有趣的天文知识,中国古典文学浩如烟海,能讲的就更多了。仔细看看图中的二十八星宿,但看名字,估计就能让你想起很多句子,比如“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比如“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中国文化包罗万有,诗歌也包罗万有。一套二十八星宿,就把文章和诗歌串起来;几个句子,就把千年的时间拉近了。

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望月舒心


你好,关于古代对天文现象的研究最著名的莫过于《淮南子》中的天文训的记录:

太微者主朱雀,紫宫执斗而左旋,日行一度,以周於天。日冬至峻狼之山,日移一度,凡行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而夏至牛首之山。反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成一岁,天一元始,正月建寅,日月俱入营室五度。天一以始建七十六岁,日月复以正月入营室五度无余分,名曰一纪。凡二十纪,一千五百二十岁大终,日月星辰复始甲寅元。日行一度,而岁有奇四分度之一,故四岁而积千四百六十一日而复合。


以上段落,精确的描绘了地球以及太阳运转的周期。

绕太阳一周分为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每天运动一度的距离。这也就是一年要分365五天,多出来的四分之一度,形成了四年为一闰年,也就是闰年会多一天的现象。还有描绘观察北斗七星,每天向左旋转一度,转一百八十二点五度的时候正好到夏至也就是半年。冬至时勺子柄指向的是最南方的山,夏至时指向的是最北边的山。


淮南子中记载了很多天文现象,并且把这些天文现象和我们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五行等相关联,记载了有很多依据天文现象确定东西南北方位的方法。也有很多确定距离,时间等方法。书中有很多天人相应的哲学思想。

这本书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相信阅读它一定会让你了解很多古人对天文 地理等领域的研究 。

以上是我对问题的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智论道


《千古文》是一篇真正的千古奇文,里面涉及的知识非常丰富,今天我们说说《千古文》里面“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太阳东升西落,有正有斜,月亮昼隐夜现,太空无边无际,星辰布满浩瀚太空,神秘无限。

王勃的《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斗牛”是二十八宿之中的两宿。“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王勃这句诗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落。

《唐睢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慧星袭月”。慧星俗称扫帚,慧星袭月即慧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征兆。

古代文学中隐藏天文知识的太多了,这都是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