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情緒往往來自思維定式,靜下心來,慢半拍,進行情緒管理


心理學:情緒往往來自思維定式,靜下心來,慢半拍,進行情緒管理

#心晴計劃#

情緒來自根深蒂固認知

如果思考我們情緒的產生,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我們固有的認知解釋。

在潛意識裡,我們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觀想法,而這種根深蒂固的想法,一旦被現實挑戰乃至否定,內心的消極情緒噴薄而生。

比如看到孩子不學習還貪玩,打電腦遊戲,和同學朋友玩耍,認為這是不對的,焦慮不安難免就會表現出來。

而反過來,如果孩子安靜的在那學習,即便效率不高,家長也會感到心裡舒暢些。

影響我們情緒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它的解釋,這是心理諮詢技術“合理情緒療法理論”告訴我們的,的確值得深思。

由此可以反思以下幾個問題:

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對孩子的要求是否是公平的?

我們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是否能夠做到?

如果我們自己都做不到,我們如何能要求孩子做到?

孩子的天性愛玩是否正常?

如果正常的話,我們如何避免“應該之暴虐”?


心理學:情緒往往來自思維定式,靜下心來,慢半拍,進行情緒管理


對沖糟糕至極的“鍋底理論”

工作初曾經不是很順心,一向很少與自己談心的父親打了一個比方,他說人在低谷的時候,就像站在大鍋底部,這個時候無論你向哪個方向走,你都是向高處走。

我後來把這個類比稱為“鍋底論”,這其實是對困境的新解釋,減輕了對事情悲觀的看法,緩解了當時焦慮情緒。

實際上,這種解釋後面的邏輯,就是試圖扭轉糟糕至極的不合理想法,積極鼓勵當事者,指出糟糕的現實不過是最低谷,放眼望去前方一片希望。

過分概括化也是如此,一旦認為某人做了一件不合心意事情,傾向於全盤否定,不是對事不對人,而是因事否定人。而一旦有人做了一件好事,馬上視為世上最好人,視而不見一個多面體人。

我們人人都是多面體,人性卻習慣以點帶面,以偏概全,以貌取人,一葉障目,這種認知方式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更會導致思維視野的狹隘,引起情緒大起大落,不得不警醒。

心理學:情緒往往來自思維定式,靜下心來,慢半拍,進行情緒管理


警惕自以為是思維定式

更要命的是,我們清醒時候比誰都懂理念,一旦遭遇現實不如意事情,如同愛酒之人,見到酒“連命都不要了”,什麼“絕對化,糟糕至極,過分概括化”統統忘到九霄雲外。

與孩子回憶過去的經歷,他說了一件頗為鬱悶委屈的往事。初中時候有次放學回家早了些,他就躲在屋裡等我開門,我找他不到生氣時候,才從躲藏的小儲物房間門後出來,接著被我訓斥了一頓。

當時我以為他躲在屋裡在看一本小說,我剛買了一本閒書放在裡面,這種先入為主的想法油然而生了情緒。

他說當時真的沒看,也不知道有這樣一本書,當時就是為了給一個驚喜。

回想起來,是我把主觀的想法認定為客觀事實,而這種想法帶給孩子的心理傷害卻是很大的。

這時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可能給孩子帶來很大委屈,造成傷害會很大,因此所謂的自以為是與自我解釋一定要慎重。

類似社會學的費斯汀格定律,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有90%都是我們可以掌握的,然而一不留神就如同“踢貓效應”一樣,把自己的委屈與糟糕想法,一股腦兒轉移給家裡的其他人,最後受傷害的是一連串的人,最受傷害的可能就是我們平時最憐愛的那個人。

心理學:情緒往往來自思維定式,靜下心來,慢半拍,進行情緒管理

應對情緒“慢半拍法”

生活現實告訴我們保持合理想法如此重要,人性的即時滿足又容易無法控制情緒表達,為此可以採取“慢半拍法”處理情緒,或者叫做“暫停九秒法”。

即遇到自己不如意的事情,體會到情緒爆發時,讓自己按下暫停鍵,進行深呼吸,默默數著1到9,之後再進行反應。

在這九秒的暫停鍵時刻,也可以進行思考,比如孩子是否有權利表達自己看法,是否可以發洩自己的情緒,而我們自己被激惹的情緒又源自被觸動了哪一個“情緒按鈕”。

觀察與思考是不能同步的,通過這種問題思考而不是表面觀察,來讓自己的理性發揮作用,這就是“慢半拍”帶給自己的好處。

黑格爾說過,慾望就等同於人。情緒是人人都有的,也可以說,情緒也就如同本人,我們無法消除情緒,就要承認它,接納它,處理它。

著名心理學家許又新教授認為人的煩惱是慾望與滿足慾望的比值,當我們不能控制慾望時候,還可以採取滿足慾望的有效行動,情緒處理法類似。

心理學:情緒往往來自思維定式,靜下心來,慢半拍,進行情緒管理

慢下來靜下來能生慧

負面情緒如同那條跟在我們身後的黑狗,急於呵斥,試圖驅趕,暴力控制,是徒勞無益的。

如果慢下來,與它對話,思考動機,尋找意圖,就會發現,這是另一個自己,它一樣有益於我們生活。

如同美國心理學家津巴多教授所說,情緒不是用來增添生活五顏六色的,主要是對情境做出反應,表達我們意圖的,這在最原始層面都是有利於個體生存發展的。

慢下來吧,慢才可以靜下來,靜方能生慧。

如同畢夏那首歌“安靜下來”唱的:

安靜下來,讓我能聽得到雪花在開,開在胸懷,朵朵像雲彩。

安靜下來,讓我能聽得到風的那端,希望正走來,自由自在。

讓我閉上眼,撫摸心中的天。讓我睜開眼,看看腳下這夜。

安靜下來,讓我能把那些心事全放下來,問問現在。

安靜下來,靜下來,靜下來,靜下來,靜下來。

我是@心平氣和在路上,心理諮詢師,多平臺創作者,專注心理學領域知識分享,堅持日更千字文章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