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风景区 清源山 老君造像 道德经

国家重点风景区 清源山  老君造像 道德经

泉州清源山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位于东经118°30'~118°37',北纬24°54'~25°0'之间,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距厦门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 因为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自古以来,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现在我们通过视频和文字一起来感受泉州清源山的魅力。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试试


故事不同,地方不同,都是咱厝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咱厝人》!

今天的节目我们带大家来听闽南文化学者潇风讲泉州。

潇老师,你好!

大家好!我是潇风,今天跟大家一起来认识清源山,认识老君岩,认识咱泉州的道教文化。

潇老师,我们一直说清源山是泉州的“母亲山”。为什么称为“母亲山”呢?位置很重要。

清源山在泉州的北面,所以我们俗称她为“北山”。因为山上泉水很多,所以也叫“泉山”。泉州城就是因为这座山而得名的。因为最早期的泉州城,中心点是从南安丰州迁移过来的,那么当我们沿着晋江流域往东面迁移寻找定居地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背山面水”。“背山面水”就是背后有山遮挡住北面吹来的风,面水指的是面向晋江流域,所以泉州城的选址是由这个地方的天然条件所决定的。

我们来到清源山的时候,一定要讲到老君岩,您对老君岩的历史和道德经有做过研究吗?

我就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要说泉州的道家文化和老君岩的之间关系,我们一会儿到老君岩那里再来详细的探讨。

国家重点风景区 清源山  老君造像 道德经

清源山老君岩

国家重点风景区 清源山  老君造像 道德经

老子骑青牛

潇老师,我们现在来的这里,他展示的是一个惠安石雕作品,讲的是“老子西出函谷关”的场景,对此我感兴趣的是:“老子为什么骑青牛”?

老子是楚国人,当时楚国是在南方,而北方都是黄牛,只有南方才出产青牛。马除了是交通工具外还是战争工具,所以普通人是不骑马的(马就像我们现在的奔驰宝马一样),一般人的出行工具都是牛。在社会生产力不是很发达的时候,比如说汉朝,刚刚建国的时候社会经济比较落后,上至皇帝下至大臣大多数都是坐牛车。

我们都知道,老子是在年龄很大时才在西出函谷关的时候写下《道德经》。

当老子要西出函谷关的时候,当时的关令叫尹喜,他看到了紫气东来的天象,断定是有圣人要经过此地的先兆。当他看到老子骑青牛来的时候,就把他拦在函谷关,说:先生你如此大的学问,怎能就此西出函谷关,不留下一点文化财富给百姓?尹喜求着老子把论述、著作留下来,所以就有了《道德五千言》,也就是现在的《道德经》。

这本书对我们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主干是儒家,说到中国文化,儒家的思想一直都是这两千多年来的主干。但是哲学的核心是道家,老子道家哲学的成型以及《道德五千言》的成书才是中国人文开始的标志。

咱们清源山有一个老子的造像,我们一起去那边看看。

国家重点风景区 清源山  老君造像 道德经

老子造像

潇老师,这就是我们清源山里千年的老子造像。我看他的坐姿看起来很舒坦,感觉很自然。这个有什么说法吗?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老君的坐姿呈现很舒坦、很自然、很放松的一种状态。在古代是没有椅子的,人们都是席地而坐,席地而坐能达到全身放松的一种状态,他的右手靠在小几上,这种坐法我们叫做“隐几而坐”。“隐几而坐”指的是“身适忘四肢,心适忘是非”:当你的身体处于很舒爽的状态的时候,你都忘了四肢的存在了;当你的心灵很放松很舒坦的状态的时候,世间的纠纷是非也就都忘记了。

以前这里是一大片的道观,有真君殿、北斗殿等等,而老君的造像就在道观里面。并不是只有这尊石雕像,而是一大片的道观。

这个石雕像是人工刻的?还是天然的有一个老君造像在这里?

何乔远的《闽书》,包括《泉州府志》里都有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其地有石天成,略见头目髭须之状”,也就是说这块大石头以前就在这个位置,最早的形状跟目前的状态本身就很接近了,只稍微雕饰一下就成了这尊老君的造像了。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最高境界就是雕刻得像天生自然的一样。

国家重点风景区 清源山  老君造像 道德经

道德经

潇老师,这个就是我们道德经了。

是的,道德经分成上下两篇,《道经》和《德经》,我们把它们刻在石头上,分别放在老君岩的左右两侧。

这些是以赵孟頫书写的原稿为底并拓印在上面的。

我们都知道老子是在要西出函谷关时写的这五千字,当时的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是的。所以在断句的时候,是后世人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来添以符号的。如何用逗号、句号,是每个人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来断句的。这就是说每一个中国人读道德经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道德经》里面你最喜欢哪几句话?

道德经的整个思想是非常精深的,也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很多人会写这四个字挂在办公室里,道家的文化跟我们的生产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比如说我们泉州,泉州整体的地理环境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伊是丘陵地带,山地面积多、耕地面积少。我们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决定了只能种水稻,所以我们的主食就是水稻。你看北方降水量少(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只能种小麦,长城以外降水量更少,他们只能放牧发展游牧文明,而农耕文明就不能发展了。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充分理解大自然的属性,然后再利用大自然的属性来为我们服务。

是的,我们要遵照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去办事,来规划我们的生产,规划我们的生活。

潇老师,《道德经》的这五千字讲了很多事情,很多是讲做人的道理,你觉得在学习《道德经》的过程里面,有哪些话是改变你的思维的?

比如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这句话对人的启发就很大。在道家文化里面是很强调这种谦虚自守的状态,比如鱼就是在水里面游,你不能拿自己游泳的本领跟天上飞的鸟比,你也不用羡慕人家在天上飞来飞去,你要认识你自己,然后学会与世界相处、与人群相处、更重要的是与自己相处。

潇老师,《道德经》里面知识那么多,你觉得有几句是一定要跟我们的观众朋友分享的?

我们开篇就讲:“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是语言表述不出来的,那么当表述不出来的时候,就要用比喻的方法来表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最接近“道”的本源状态呢?历代的人都有研究,比喻也很多,包括老子本人,在《道德经》里面也用很多东西去比喻“道”的本体。

我个人认为最接近“道”的有三样东西(水、婴儿、女性)。一个是水,上善若水;然后是婴儿,婴 儿是最接近“道”的一种状态,因为婴儿没受世界污染,呈现的是最天真最纯洁的天真本源的状态;还有一个是女性。

我有看到另外一个学者的解释,他用“婴儿与母亲”的关系来解释“道”。他说:母亲是个施道者,婴儿是个受道者。“道”是什么?因为婴儿刚出生的时候是没办法保护自己的,但是他能健康的长大,就是有母亲用母爱将他滋养。母爱不仅仅是喂养孩子,同时还保证他的安全,所以用这种关系来讲道,也是一种很好的说法。

所以说最接近“道”的三样事物:水、婴儿和女性。想把“道”表述清楚,那是圣人都做不到的事。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三样事物的身上看到“道”的本源,发现“道”的真意。

我们说《道德经》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哲学研究“道”的尽头就是宗教。我们泉州的玄妙观跟老君岩有什么关系吗?

哲学跟宗教,实际上都是同一个目标,为了实现精神的超越。当道家文化流传到民间的时候,如果选择了“外在超越”的路线,那么道家就会演变成宗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道教。我们泉州就有福建省第一座道教的道观,位于东街元妙观,俗称“天公观”。


国家重点风景区 清源山  老君造像 道德经

泉州天公观


国家重点风景区 清源山  老君造像 道德经

泉州天公观


国家重点风景区 清源山  老君造像 道德经

泉州天公观

这就是元妙观,也是我们福建省第一家道观。在西晋的太康年间建的第一家道观,最早叫“白云观”,后来才改名叫做“元妙观”,我们泉州人一般俗称为“天公观”。道家传到泉州有一千多年,咱泉州最有特色的是道家文化是深入到民间的。包括我们生活的社区都是实行“铺镜制”的管理方式,用我的话来讲就是“人神共管,人神共治”。道教的俗神和我们的基层机构共同进行治理。

我们每个村里都有当境。

村落也好、社区也罢,各地都有自己铺境的宫庙,这个宫庙同时还有“约所”的功能。道教的铺境俗神信仰体系,为我们中国人提供了两大功能。一个功能是“终极关怀”,指的是人死后的价值,我们活着的时候这个价值就一直延续到生命终结以后。比如张巡、许远、岳飞这些人就是以忠义的精神传世的。人死后的精神是可以达到不朽的境界,儒家通过府文庙不断的千年祭祀,如果你在学问上有很大的成就,为老百姓造福,你就能陪祀孔庙。当时府文庙有二十七座专祠,还有陪祀孔庙的“四配”、“十二哲”、“七十二贤”。而道家呢,通过建立俗神信仰体系,将具备高尚品德、为老百姓做出贡献的人,在其身后请入铺境宫庙中来供奉,享受世代香火。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家是一门哲学是一种文化,而道教则是一门宗教,在日常生活中要起到传播教化的作用,要辨善恶、要明是非。当时的老百姓怎么可能一有事情就找官府,他们有什么事就到铺境的约所,在约所里的基层官员和俗神神明面前把事情讲清楚,然后做个裁决就行了,这个就是两大功能。

我们总结起来就是“神道设教”,这个就是道教俗神信仰的功能,还有一个就是“人文化成”,平时我们总提到文化,那文化到底是什么,就是人文化成的意思。人活着的时候应该要怎样活,才能在人死后把这个价值实现出来。

随着社会发展,我们闽南有很多人出外、飘洋过海去谋生,我们的民间信仰、铺境俗神, 其实就承载着那些出外人的乡愁。

是,这种乡愁指的是当咱泉州人在外的时候,他会把这种信仰传播到世界各地。比如说妈祖信仰、关帝信仰、保生大帝信仰,包括遍布各铺境的王爷信仰。可以这样说,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闽南人的地方就有我们俗神信仰体系存在(海神、医神、法神、财神等等),他既是我们精神上的需要,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们回到节目开始的时候,道教的宗教行为跟《道德经》跟老子有什么直接关系吗?

《道德经》是中华民族思想的核心,也是哲学的发端,他主要针对的是知识分子阶层;而道教所承担的功能是传播,教化,它更强调的是普及的功能。道教就是道家哲学的“生活化”表现。

今天我们节目带观众朋友跟潇风老师认识咱清源山,老君岩,道德经包括道家文化。节目要结束了你要跟我们观众朋友说什么话?

道家的文化是中国哲学的核心,他面对的主要人群还是知识分子阶层,道教是将道家哲学的“生活化”的形式,他把很高深的理论“生活化”,贯彻到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如何做人做事当中,是我们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