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器碑》結體,最具隸書特點,凸顯了漢碑藝術魅力

總第一八五五期;歡迎關注。

《禮器碑》結體,最具隸書特點,凸顯了漢碑藝術魅力


《禮器碑》結字寬舒,依託其險峻筆勢,顯示出綽落大方、剛健清秀之風姿。故,其結體疏朗飄逸,跌宕空靈,或方或扁,或收或展,或奇崛或欹側,有定勢而無定法。


明郭宗昌在《金石史》中曰:“其字畫之妙,非筆非手,古雅無前,若得神功,非由人造,所謂'星流電轉,纖逾植髮'尚未足形容也。漢諸碑結體命意,皆可彷彿,獨此碑如河漢,可望不可即也。”可見,《禮器碑》結字生動新奇,靈活多變,充分顯示了其藝術造型之魅力。


《禮器碑》結體,最具隸書特點,凸顯了漢碑藝術魅力


從本節開始,我們解析《禮器碑》的字體結構,具體分析如下:


#8

字取橫向,體勢奔放


隸書之結字,以扁方取橫勢為主要特點,而《禮器碑》在字取橫向之基礎上,呈現出體勢奔放之鮮明特徵。《禮器碑》結體大多左右分張、橫向取勢,通過收縮豎畫,伸展波畫、撇畫、捺畫來突出橫勢,結體寬綽,變化多姿,平穩寧靜,給人以肅穆嚴整之靜態美感。


《禮器碑》結體,最具隸書特點,凸顯了漢碑藝術魅力

《禮器碑》結體,最具隸書特點,凸顯了漢碑藝術魅力

◆在《禮器碑》中,“五”“王”“並”“世”四字為縮短豎畫、擴張橫勢之字。

“五”字將中間豎畫寫成交叉形態,收縮豎畫,伸展橫畫,化長為扁;“王”字將豎畫收斂,誇張波畫,橫勢得到伸展;“並”字將兩豎畫適當收縮,放長橫畫,字勢趨於扁;“世”字將豎畫收斂,奮力伸展橫畫,形成扁平結構。


《禮器碑》結體,最具隸書特點,凸顯了漢碑藝術魅力

《禮器碑》結體,最具隸書特點,凸顯了漢碑藝術魅力

◆而“音”“玄”“氏”“近”四字,都是通過伸展波畫,使字勢寬闊,橫向取勢。

“音”字將第二筆橫畫作拉長波畫處理,弱化縱勢,強化橫勢;“玄”字將第二筆橫畫亦作拉長波畫處理,使筆畫長而體勢足,力出字外,橫向體勢奔放;“氏”字將波畫向右下延伸,“近”字亦放長波畫,使二字通過波畫之延展,強化橫勢,波畫之作用昭然可見。


《禮器碑》結體,最具隸書特點,凸顯了漢碑藝術魅力

《禮器碑》結體,最具隸書特點,凸顯了漢碑藝術魅力

◆其中,“乃”“少”“沙”“眇”四字為伸展撇畫、營造橫勢之字。

以上數字通過將延伸撇筆來加強橫勢,“少”“沙”“眇”三字之撇畫為字中最長一筆,且將收筆處重按,使橫向體勢擴張,意味深長。


《禮器碑》結體,最具隸書特點,凸顯了漢碑藝術魅力

《禮器碑》結體,最具隸書特點,凸顯了漢碑藝術魅力

◆而“君”“方”“令”“文”四字,通過將撇筆左放,波筆右放,使字勢左右開張,形成橫勢。

“君”字先向右伸展波畫,再向左伸展撇畫,字勢寬闊,且撇筆放縱健美,風姿綽約;“方”字撇畫向左掠出,橫畫向右波出,強化了橫勢;“令”“文”字左伸撇,右展捺,字勢飛動,充滿橫向張力。



隸書上承篆意,下開楷則,結體取橫勢,呈扁方,重心平穩,左右均衡。其波磔舒展,瀟灑飛動;錯落有致,富於變化。華人德在《中國書法史·兩漢卷》中言:“篆書講究對稱,楷書講究參差,而隸(分)書介乎其間,講究整齊。許多在楷書結構中不宜出現的形式,卻往往在漢碑隸(分)書結構中是常見的。”


本文所述之《禮器碑》,其結體有著東漢成熟隸書端嚴肅穆、安穩勻整之特點,並且具有意態奇崛之審美個性,總體呈現出莊重凝練、靈活多姿之風格。《禮器碑》之結體在點畫之間顧盼生情、平直勁挺,其不似《衡方碑》之雄強渾厚,不似《曹全碑》之秀媚天成,不似《乙瑛碑》之雍容華貴,而以平中寓奇、變中求正之獨 特姿態屹立於漢碑之林。(待續;解析專家為劉瑞鵬,系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博士研究生。轉載請務必保留作者信息!)


【《禮器碑》公開課】

“書法入門”首發

01、《禮器碑》二玄社版全本,課程教材

02、《禮器碑》:獨特的方筆技法

03、《禮器碑》:獨特的“靈魂”筆法

04、《禮器碑》:瘦勁如鐵,剛柔並濟

05、《禮器碑》:頓切入筆,楷法萌生

06、《禮器碑》:折法繁多,虛實相映

07、《禮器碑》:撇筆多樣,鉤筆多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