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明相李德裕指挥若定,平定叛乱却功成北阙,骨葬南溟

前言

会昌三年四月,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病死,其侄刘稹欲仿效河朔三镇惯例,要求袭任节度使职务。当时反击回鹘侵扰的战事刚刚结束,在武宗与宰相讨论此事时,宰相多认为回鹘余烬未尽,边境还要加强警备,再讨伐泽、潞,恐怕国力难以支持,主张同意刘稹的请求。谏官和群臣也都表示赞成。武宗听了,高兴地说:

"吾与德裕同之,保无后悔。"

于是决定对昭义镇用兵。李德裕便开始了他的辉煌人生。

一、指挥若定,听部下谏言

李德裕总结了贞元、太和年间朝廷伐叛的经验教训,一是各藩镇出兵才离开边境,军饷便由国家负担,则藩帅迁延不再进军;或是取得一县或一栅寨,都以为胜捷,也逗留不前,因此多是出兵无功。二是监军干预军政,束缚了将帅的手脚,指挥不力。李德裕又和枢密使杨钦义、刘行深商定,监军不得干预军事,只取少数兵自卫,赏罚与将帅一视同仁,这样号令既简,将帅得以施其谋略。

石雄代替李彦佐后第二天即进击乌岭,连破五寨,俘杀叛军数以千计。王元逵立了战功,李德裕则立即奏请武宗,加授元逵同平章事,大力表彰他的功劳,以激励他将。这一做法,有利于分化瓦解叛军。

一代明相李德裕指挥若定,平定叛乱却功成北阙,骨葬南溟

这时,朝廷中又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有人建议两地都要停止进兵。杨弁的兵变失败了,从而也坚定了百官对讨伐昭义镇的信心。在讨伐昭义镇的过程中,李德裕还善于听从部下的正确建议。

李德裕赞助唐武宗反击回鹘和讨伐叛镇都取得了成功,但他又担心武宗会由此穷兵赎武,不能戢止。因此他上奏武宗,援引了曹操于官渡,愿以兵为戒,乃可保成功。武宗听了,嘉纳其言。

一代明相李德裕指挥若定,平定叛乱却功成北阙,骨葬南溟

十二月,武宗曾与宰相议论选举,武宗认为抑制公卿子弟不宜过分,李德裕也主张朝廷显官,须是公卿子弟,因为他们从小熟悉朝廷仪范、班行准则,而寒士本不熟悉。李德裕看到进士和考官关系密切,恐怕由此会导致进士只考虑考官的私惠,忘记了国家教化的恩德,又可能"树党背公",朋比勾结。因此他奏请武宗,进士及第后只允许一次参见有司,以后不得聚集参谒,不许去私第设宴,并请求罢去耗费很大的曲江大会。

二、君臣协力 禁断佛教

唐武宗崇道反佛,道士赵归真很受武宗亲信。谏官担心他干扰朝政,纷纷上疏规谏。在延英殿议事时,李德裕也劝谏武宗禁止赵归真出入禁中,武宗不以为然。李德裕进一步指出说:"小人见势利所在,则竞相奔投真门,如夜蛾之投烛。听说近日以来,投入真门的人,车马辐凑。愿陛下深戒之!"在对待道士的问题上,君臣意见不合,但在对待佛教的问题上,君臣的态度却是一致的。

李德裕一贯反对佛教的蠹政害民。自宪宗元和以来,已敕禁度人为僧尼,此禁一开,人们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江、淮地区来的人最多,只要交二千钱,即可落发为僧尼。其实王智兴以为天子求福为名,自己从中牟取厚利是实。他进一步指出,"

若不特行禁止,比至诞节,计江、淮以南失六十万丁"。

状奏朝廷,敬宗下诏禁止。此后不久,僧人又谣传毫州出现了"圣水",说病人喝了即病愈。李德裕一面在关津设卡,劝阻制止去取"圣水"的人群,一面奏状朝廷,并向朝廷建议下令填塞所谓的圣水。时裴度任辅相,闻状后下令填塞所谓圣水,从而打击了"妖僧"的不法行为。到了会昌年间,李德裕位居宰辅,倍受武宗亲重,因此,君臣协力,大力禁断佛教。

一代明相李德裕指挥若定,平定叛乱却功成北阙,骨葬南溟

李德裕辅政不久,就逐渐开始了禁佛,大张旗鼓地禁断佛教则是在会昌五年。

三月,敕令不许天下寺院私置庄田,并下令调查天下寺院奴婢和财产的占有情况。从四月起,下令凡50岁以下的僧尼不论有无官照,都勒令还俗,并遣送原籍。

七月,下令并省天下佛寺,大力沙汰僧尼。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毁佛运动。李德裕先是奏请武宗大力拆除过多的寺庙,又奏请将所废佛寺铜佛像、钟磬交付盐铁使铸钱,铁佛像则交付本州用以制造农具,另将金、银、玉石佛像销毁后交付度支。

另外还下令,衣冠士庶之家所有金、银、铜、铁佛像,自敕令颁布之日起,限一月之内交付官府,如违抗不交,将依禁铜法处分。武宗一一准奏。毁佛的诏令下达之后,李德裕奉制力行,并派出御史乘驿去各地督促检查。

在会昌禁佛中,李德裕的态度坚定而严厉。有的官员认为毁佛太过火,指责非难。八月,武宗颁发诏书,陈述了佛教的弊病,并高度评价了李德裕及中书门下的奏议。

三、功成北阙,骨葬南溟

为了储备物资,加强边防,会昌五年九月,经李德裕建议而设置了"备边库",要户部每年从赋税中储入钱帛十二万缗匹,度支从盐铁税中储入钱帛十二万缗匹,第二年减少三分之一;凡是各道进奉的助军财货也一概储入,并以度支郎中主管此事。

一代明相李德裕指挥若定,平定叛乱却功成北阙,骨葬南溟

武宗曾与李德裕论及朋党一事,李德裕列举了太宗与房玄龄、杜如晦合计国家大事,是"同心图国,不为党也"等事指出:"如今所谓的党,诬善蔽忠,附下罔上,以趋权势,昼夜合谋,争当美差,同流的则给予支持,道不同的则给予压抑。"李德裕性情孤峭,不肯与势门相来往,一向厌恶朋党,在他执政期间断绝附会,门无宾客。

一代明相李德裕指挥若定,平定叛乱却功成北阙,骨葬南溟

不久仇士良谢病去职。在他死的第二年,便被追夺官爵、籍没财产。宦官们对此大为不满,在武宗面前一再诋毁李德裕,诬蔑他专权。牛党之中的白敏中之徒也乘机唆使韦弘质上疏,说中书权重,三司钱谷不应由相府兼领。宰相论奏说,大臣是国家的股肱,钱谷是国家的根本,应由宰相兼领,并说韦弘质上疏,与朋党有关。韦弘质遂被贬官。

宣宗也以李德裕勋业素高,权重而专。在即位之日,李德裕在太极殿奉册。事后,宣宗对左右说:"刚才在我身边的难道不是太尉吗?当他每次看我时,都使我毛发洒淅。"四月,在宣宗听政的第二天,李德裕被贬出朝,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充荆南节度使。李德裕执政多年,位重功高,众官见他被罢斥如此之快,莫不惊骇。五月,翰林学士白敏中为宰相,他做了宰相之后,牛僧孺、李宗闵等五人同日升迁。

一代明相李德裕指挥若定,平定叛乱却功成北阙,骨葬南溟

原来在会昌五年正月,淮南节度使李绅奏说江都令吴湘盗用程粮钱,又强取颜悦女为妻,据此奏为死罪。有人认为冤枉,朝廷派监察御史崔元藻等人复审,结果是盗程粮钱属实,娶妇一事与前案不同。李德裕以为不当,贬崔元藻为端州司户,依李绅议处死吴湘。李德裕失势了,吴汝纳乘机诉冤。宣宗令复审此案,白敏中以李德裕谬断刑狱,翌年冬,把他贬为潮州司户。

大中三年,李德裕自洛阳由水路南行,赶赴潮州。当船行至泪水时,想到屈原对楚怀王赤胆忠心,却因谗言被流放,怀恨投汨水而死,他吊古怀今,无限伤感,当即赋诗一首,其诗云:"远谪南荒一病身,停舟暂吊汨罗人?"以寄情怀。当年九月,到达潮州不久,又贬为崖州司户。

大中四年正月,李德裕抵达崖州。他心情忧郁,独自一人登上崖州城楼,举目四望,只见青山环绕,一片荒凉,不由得触目神伤。于是感而有作:"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所欲留人在,百匝千遭绕郡城。"同年十二月,李德裕郁郁而死。时年64岁。

当知道李德裕以吴湘狱贬死崖州时,懿宗说:"像这样大的功劳,一点小罪怎么够得上杀头呢!"右拾遗刘邺又上表盛赞李德裕的功绩,于是懿宗下诏恢复李德裕原太子少保、卫国公的官爵,并赠官左仆射

结语

李德裕历仕宪、穆、敬、文、武、宣宗六朝,他兴利除弊,锐意进取,多所建树。可惜一代名相却因朋党倾轧而"功成北阙,骨葬南溟"。

参考文献:

《历仕六朝的晚唐政治家李德裕》

《唐朝后期李德裕传》

《唐朝最后的贤相——李德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