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已經從一個漩渦逃離,其實另外一個漩渦就在你的腳下

速評

幫你快速找到合適的遊戲

誰會喜歡TA

解密遊戲的愛好者,地獄邊境(Limbo)的忠實粉絲,鍾情於黑暗風遊戲的玩家,一定會對Inside這款享譽全球的滿分神作讚不絕口。

TA的優勢

1、橫板的操作方式,但很多時候卻要用到3D的場景元素;

2、開放式結局,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譜寫心目中最“正解”的劇情;

3、豐富的解密元素,並不會被大量重複的解密困擾;

4、一鏡到底的畫面表現形式,電影版的觀感體驗;

5、通關一週目的遊戲時長在3-5小時左右,不會因為過長的遊戲時間而耗費太大的精力。

TA的不足

1、暫未登陸安卓平臺;

2、劇情相對壓抑、隱晦;

3、收集所有隱藏元素的難度較大。

下載方式

完整版現已登陸Apple Store 、Nintendo Switch、PS4、XBOX ONE以及Steam。

深評

帶你深入瞭解遊戲

來自Limbo同一製作團隊,Inside完美地繼承了Limbo的所有優秀元素。除此之外,它帶給玩家更具衝擊力的遊戲體驗、更深度的劇情、更讓人印象深刻的主人公,以至於IGN都毫不吝嗇地給出了10分的評價。

一款遊戲要多優秀才值得給10分?

你以為已經從一個漩渦逃離,其實另外一個漩渦就在你的腳下

2016年Inside在發售時就得到了極高的榮譽,因為IGN對於Inside這款遊戲給出了滿分10分的評分。要知道在2016年整整一年裡,全球推出的幾百款遊戲中,IGN僅僅給出了兩次10分,Inside就是其中的得主之一。

你以為已經從一個漩渦逃離,其實另外一個漩渦就在你的腳下

遊戲的主人公是一個小男孩,身處在荒野,天已暗,濃霧籠罩著整個森林,遠處雷聲“轟隆隆”作響,而小男孩的唯一使命就是向前奔跑。為什麼小男孩身處荒野?為什麼要一直向前?前方終點到底是什麼?這一切都未曾告知玩家,小男孩只能跑,一直跑……

你以為已經從一個漩渦逃離,其實另外一個漩渦就在你的腳下

雖然是一款橫板解密遊戲,但是Inside的場景卻是三維的。當小男孩跑到一個小坡上,平行的場景中有一輛汽車經過,一道聚光燈遠遠地照過來,如果這時候小男孩沒有隱蔽在小山坡後面,被聚光燈照到後,車上的人就會無情射殺小男孩,所以在這款遊戲中,小男孩無法身處燈光下,所有“有思想”的人都要抓捕或殺死他。

你以為已經從一個漩渦逃離,其實另外一個漩渦就在你的腳下

Inside的音效非常出色,在佩戴耳機的時候,玩家能夠從狗的吠聲中判斷出狗與“自己”之間的距離。

你以為已經從一個漩渦逃離,其實另外一個漩渦就在你的腳下

當小男孩誤入“傀儡生產線”時,玩家能夠清楚地聽到小男孩“撲通撲通”的心跳聲,而且心跳還會隨著進度逐漸加快,把小男孩“裸露”在生產線上的緊張氣氛刻畫的淋漓盡致。

當然,遊戲中還有各種各樣的聲音:雨聲、腳步聲、小男孩的喘氣聲、在空曠工廠裡的迴音等等,關於這些聲音的細節刻畫堪稱完美。

你以為已經從一個漩渦逃離,其實另外一個漩渦就在你的腳下

雖然整個遊戲大體上都是以“黑、白、灰”為主色調,但是在一些場景中卻使用了較亮的色調作為反襯。例如小男孩走出第一個工廠時,天色剛亮,太陽推開了厚厚的雲層,似乎後面的路都充滿希望。

而且,Inside使用了一鏡到底的畫面表現形式,從遊戲開始到遊戲結束,全程一個鏡頭,給了玩家一種電影版的遊戲體驗。

你以為已經從一個漩渦逃離,其實另外一個漩渦就在你的腳下

此外,製作組為了避免出現解密遊戲一直以來都有的重複性詬病,在Inside中添加了豐富的元素,以減少重複的解密過程,大大緩解了玩家在遊玩過程中的枯燥感。

例如通過控制傀儡的方式改變“空間層次”,小男孩吊在底下,推動礦車的是傀儡,但是想法(腦電波)又是來自小男孩,層層疊扣,玩法新穎,讓人不得不拍案驚奇。

“逃”到終點,卻是INSIDE。

與畫面、音效、玩法相比,劇情才是Inside最大的亮點。前面說到,小男孩一開始似乎是被追殺,他需要逃亡,然而這款遊戲卻叫“Inside”,意思是“內部、深入”,截然相反的兩個點,到底誰才是對,誰才是錯?

你以為已經從一個漩渦逃離,其實另外一個漩渦就在你的腳下

儘管Inside在遊玩的過程中並沒有出現任何一個文字,但是,這並不能阻礙玩家理解遊戲想要展示的思想和內容。小男孩一直在奔跑,要躲開追殺,但是他並非逃離,反之,他其實一直在深入,漸漸地在路上碰到越來越多“無意識”的人。

你以為已經從一個漩渦逃離,其實另外一個漩渦就在你的腳下

那麼,Inside到底說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事實上,官方並沒有定義Inside的具體劇情,製作組也只是定義了故事的走向,至於如何去理解是因人而異的。

在我看來,小男孩一路奔跑,其實他早就有了自己的目的,也知道“這個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以至於後面小男孩從工廠走到海底,再到最後的研究所,他很清楚自己最後要面對的是什麼,但是他仍然要往前去,卻不知道一切早就已經註定,甚至在最後,小男孩成為了怪物,要拿箱子時,也不知道這不過是一個“誘餌”而已。

你以為已經從一個漩渦逃離,其實另外一個漩渦就在你的腳下

當小男孩變成的怪物掉入水裡,他拼命逃離過的人馬上就前來圍觀,這無疑說明了他不過是一個“實驗體”,不管他怎麼前進,怎麼逃離,他的命運都不由自己選擇。

你以為已經從一個漩渦逃離,其實另外一個漩渦就在你的腳下

遊戲的最後,畫面永遠定格在了“怪物”衝出研究所掉落山坡上,一動不動,這到底是又是意味著逃離還是深入?

攻略

小小心得,請笑納

作為一款橫板解謎遊戲,Inside實在不適合詳細的攻略,因為詳細的攻略會破壞遊戲的體驗。唯一有價值的攻略就是:多與遊戲中的物品互動,還有就是:“當前路不通時,往回走走或許會有全新的發現”。

寫在最後

Inside不愧是IGN的滿分神作以及TGA年度獨立遊戲,不論是從畫面、音效還是遊戲性,它都屬於一流之作。

由於操作簡單,登陸手機平臺後也不會出現任何不兼容的情況。而且劇情屬於開放性的,只有體驗過整個遊戲流程的玩家,才能描繪出自己心目中最“正解”的結局,總而言之:非常值得體驗!

最後,偷偷告訴你們:Inside還有隱藏結局,成功破解的話,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你對於整個遊戲的理解哦。

有一處熱愛遊戲的優質玩家聚集地,不定時會發放福利和測評各種好玩的手遊~

每週至少2次活動,群主心情好還會發紅包,玩遊戲還能有豐厚獎勵~

遊戲深度評測

既然遊戲都玩了,那就把自己的體驗寫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