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入“醫患預警機制”,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就醫群體醫療保障需求和法律意識的增強,醫患糾紛呈現日益多樣化、複雜化,處理不慎會引發醫患關係的對立,甚至是暴力傷醫事件的發生,給醫院醫護人員以及醫院聲譽都造成極大的傷害,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熱點。據相關機構統計,我國近年來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例呈逐年增長的趨勢。為此,醫院需要針對目前逐漸增多的醫療糾紛,採用有效的處理手段,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


如何引入“醫患預警機制”,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


何為醫療糾紛?


醫療糾紛是指發生在醫療衛生、預防保健、醫學美容等具有合法資質的醫療企事業法人或機構的糾紛。從確定醫療糾紛性質的角度出發,按照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有無過失,可將醫療糾紛歸納為兩大類,醫療過失糾紛和非醫療過失糾紛


那麼,兩者有區別嗎?原因有哪些?


1、醫療過失糾紛指由於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的過失而引起的醫療糾紛,包括醫療事故和醫療差錯。主要造成醫療過失糾紛的原因可歸類為手術不當、用藥不當、漏診誤診、院內感染、責任心不強、醫療併發症、溝通不到位

等7類。


2、非醫療過失糾紛指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過程中未存在過失,由於醫療上的原因或醫療以外的其他原因,而導致病員遭受不良後果的醫療糾紛。主要造成非醫療過失糾紛的原因可歸類為溝通不到位、期望值過高、藥品質量、設備故障、院內摔倒等5類。


如何提升醫療糾紛風險預警,減少醫療糾紛?


1、提升技術水平,增強責任意識據調查,醫療技術水平已成為醫療糾紛的首要因素。醫院應加強專業技術考核管理,制定規範統一的操作流程,開展院內外專家座談會,持續提升醫護人員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此外,相關學者提出,可建立“黑匣子思維”理念,即從錯誤中學習,如因手術不當、責任心不強、漏診誤診而出現醫療差錯的醫護人員,要求其檢討反思,形成書面材料,並作為其他醫護人員吸取經驗教訓的範本。


如何引入“醫患預警機制”,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


2、注重醫患溝通,掌握溝通技巧國內外數據研究表明,大量非過失醫療行為源於溝通不到位。因此,從個人層面,醫護人員需認識到溝通技巧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熟練掌握溝通技巧,具備較高的溝通能力。從醫院層面,醫院應多舉辦醫患溝通培訓會議,邀請院內外專家講授溝通技巧,鼓勵醫護人員彼此交流經驗,以提高其溝通技能。


如何引入“醫患預警機制”,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


3、引進科進醫療糾紛預警管理系統,加強事前監控和干預科進醫療糾紛預警管理系統內置先進“醫患預警機制”模型:通過德爾菲法等分析法篩選出風險預警指標,併為指標賦以權重分值,對醫療服務中現有或潛在風險進行識別和分析,結合多種質量管控工具,實現有效風險管理、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此外,根據醫療糾紛事件的歷史過程,基於患者全就診過程的數據進行建模分析,結合根本原因分析法,挖掘海量數據信息,形成糾紛事件分析框架和風險監測指標,建立醫療風險預警體系,以期科學、持續、有效進行事前監控和干預。


在實際應用中,科進醫療糾紛預警管理系統對醫院住院病人醫療風險預警管控上起到積極作用,通過實時對病人住院期間的醫療服務全過程實施動態監測,並對醫療服務中現有或潛在的風險進行識別和分析,為醫院預防風險、解決風險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此外,通過醫療風險預警,可以及時發現住院病人醫療服務過程中潛在或已有的風險,為住院病人醫療風險的預控和處理提供依據,從而減少風險導致的各種損失,保證醫院業務工作的正常運行。


通過多所醫院實踐證明,建立科進醫療糾紛預警管理系統,能針對不同醫療風險等級進行實時干預,使醫療糾紛和醫療投訴量大幅降低,助力構建友好的醫患關係,減少因糾紛事件產生的各類型經濟損失,提高醫院聲譽。


如想了解更多信息,歡迎添加下方二維碼及撥打電話。


關於科進

科進軟件——創建於2009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參與國家火炬計劃,以“服務中國醫療事業,讓醫者無憂,讓患者無憂”為使命,以“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管控平臺、醫務管理系統、醫療質量監控雲平臺、 醫療糾紛調解處理平臺”為核心產品,推動醫療安全科學化、智能化管理,提升醫院整體醫患安全的高科技醫療軟件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