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帝王將相到娛樂明星,難道是歷史的進步?


從帝王將相到娛樂明星,難道是歷史的進步?


記得很久以前看過一則報道:外國遊客問陝西導遊“司馬遷這樣中外聞名的歷史學家你們怎麼沒給他立座雕像?”導遊回答:“司馬遷算老幾?陝西光皇帝就出了百幾十個。”乍聽此言,心中一陣莫名的悲哀,不知有識之士作何感想。

“司馬遷算老幾?”的確,陝西出了以秦始皇為代表的許多帝王,人們怎能忘記。可也不能忽略或貶低在文化上有傑出貢獻同是陝西的史學大師司馬遷。他與秦始皇沒有什麼“老幾”的可比性,他們的歷史作用表現在不同方面而己。秦始皇可以說是傑出的政治家,在古代帝王中首屈一指。而司馬遷“開史傳之先河”,也算得上古代史學文化的集大成者。

人們不難發現,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就是一部帝王將相的“紀傳”。縱觀二十四史,每個朝代的興衰,無不是以帝王及其重臣的起落為中心。司馬遷的《史記》也花了相當長篇幅敘述帝王將相。這樣一來,在國人的文化價值取向中,便形成了對政治風雲人物崇尚甚至神化的心理。文化科技方面有傑出貢獻的人便難登歷史的大雅之堂,甚至被視為異端邪說、三教九流。直到今日,許多文化典籍、科技著作的失傳,眾多文化名人的無法考證,就是有力的證明。人們能夠記住對中國歷史並無巨大貢獻的秦二世的生卒,卻無能為力去考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的確切生卒年,甚至對《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還是施耐庵,都權衡不下。流傳千古的《三國演義》、《西遊記》人們不清楚它的寫作情況,而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元帝明君卻能如數家珍。這意味著什麼呢?其實這裡面反映了一種價值取向的文化崇尚心理。這種文化心理與我們傳統教育的價值取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那就是“官本位”、“學而優則仕”的傳統價值觀。儘管今天學術界的歷史價值取向已糾正了過去的那種偏見,也還了古代一些科技文化巨人的歷史地位。然而現實生活中,“官本位”的價值取向依然根深蒂固,陝西那導遊便是一例。

然而,更為令人深思的是,如今年輕一代的文化崇尚心理出現了另一個極端——崇拜歌舞、影視等娛樂明星,形成了數量可觀的“追星族”。這本無可厚非,“明星”也不是沒有可取的地方,關鍵是要汲取他們當中有益的東西,不能只看到“明星”頭上的光環。不幸的是,許多年輕人盲目崇拜,刻意模仿,整天生活在虛幻的夢影裡,沉湎在頹廢的幻想中,並製造出種種駭人聽聞的事件來(網載楊麗娟瘋狂追星劉德華,致其父投海自盡)。劉德華、周杰倫、張韶涵等明星的生平傳奇他們能瞭如指掌,而對於體現時代主旋律的錢三強、洪戰輝、譚千秋等時代楷模則不知其何許人也。奮發向上的時代精神對他們失去了吸引力。從崇拜帝王到追捧“明星”,難道是歷史的進步?很顯然,這是國人文化崇尚心理的另一類誤區,它與帝王文化崇尚心理本質上一脈相承——扭曲變形的虛榮心理作祟,怎能不讓人擔憂?

要消除年輕一代文化崇向心理價值取向上的誤區,新時期的教育使命則在於塑造孩子健全獨立的人格,培養孩子健康向上的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