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漢武帝劉徹這個人,中國歷史的大有為之君,和秦始皇並稱秦皇漢武。漢武帝劉徹在位54年,對內打擊諸侯豪強,勵精圖治;對外北擊匈奴,南吞滇越,通使西域,奠定中國大一統的版圖。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文治武功都達到帝王巔峰的漢武帝劉徹,卻在去世後,遲遲無法得到帝王廟號。直到漢武帝去世十五年後,才由他的曾孫漢宣帝劉詢給他上廟號“世宗”。所謂廟號就是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所稱呼的尊號,簡單來說,就是用來給帝王歌功頌德的,一般都是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
絕大多數的帝王都是死後,就會由繼位之君為其上廟號,對其一生的功過是非蓋棺定論。很少有皇帝像漢武帝劉徹一樣,一直拖了十五年,間隔兩個皇帝后,才得到一個廟號的。那麼漢武帝劉徹為什麼去世十五年後才有廟號呢?
首先是漢朝對帝王廟號的要求非常嚴格,並非所有的帝王都有廟號,只有治國有功的君主才能得到廟號。整個西漢兩百多年,僅僅四個帝王得到了廟號,分別是漢高祖劉邦,漢太宗劉恆(文帝),漢世宗劉徹(武帝)和漢中宗劉詢(宣帝)。
就連文景之治的開創者之一漢景帝劉啟,也沒有得到廟號。漢武帝劉徹雖然文治武功卓著,但是他的窮兵黷武和奢侈無度,也造成漢朝戶口減半,天下疲敝。所以漢武帝去世後,朝野對他的爭議很大,遲遲無法為其蓋棺定論。
當時的很多信奉儒家的學者和官員都認為漢武帝的過失遠遠大於功業,征伐匈奴和開疆擴土在這些儒家人眼裡,根本不是功業,而是大過。他們認為漢武帝治國有失,不配擁有廟號。
其次是漢朝國策的轉變,漢武帝去世後,幼子劉弗陵繼位為君,霍光輔政。霍光輔政的第一年,就召開鹽鐵會議,對漢武帝時期推行的各項政策進行的評價和總結。鹽鐵會議的結果,就是漢朝徹底改變漢武帝時期征伐匈奴,拓土開疆的國策,開始實行與民休息的國策。
既然漢昭帝和霍光從官方否定了漢武帝時期的國策,也就代表著他們否定了漢武帝的功業,自然不會為漢武帝立廟號。因為漢朝皇帝要治國有功,才能擁有廟號。
最後是權力鬥爭的原因,漢武帝去世後,輔政大臣霍光和桑弘羊鬥爭激烈。其中桑弘羊是漢武帝文治武功的堅定支持者,堅決要求給漢武帝上廟號。但當時把持民間言論的儒家士人都是漢武帝反對者,都堅決否定漢武帝功業。霍光為了拉攏儒家士人,打倒政敵桑弘羊,自然就不能給漢武帝上廟號了。
終漢昭帝一朝,漢武帝劉徹始終沒有廟號。直到漢宣帝劉詢繼位的第二年,才為漢武帝上廟號“世宗”,這個時候離漢武帝去世已經十五年啦。漢宣帝之所以力排眾議,為漢武帝上廟號,也是和政治鬥爭有關。
因為漢宣帝劉詢繼位時,仍然是霍光把持朝政,劉詢連一點實際權力都沒有,還面臨被廢的危險。劉詢是漢武帝劉徹的嫡曾孫,為了顯示自己皇位的正統性,他力排眾議,從官方肯定漢武帝的豐功偉業,並上了“世宗”的廟號。同時他通過這次廟號事件,向天下發聲,提高了自己的威信,向大臣們展示自己不是庸碌之人,此舉也是展示給權臣霍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