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一年賺留學生1800億,遇疫情就棄之不顧,還甩鍋給別國?

數年來都沒有經歷衰退的澳大利亞如今終於體會到苦澀的滋味。就在這幾個月,澳大利亞數個支柱產業都受創嚴重。

  一、教育產業

  國際學生每年能夠為澳大利亞帶來400億澳元(約合1820億人民幣)的收入,直接帶來20多萬個工作機會,是澳大利亞的一棵“搖錢樹”。


澳大利亞一年賺留學生1800億,遇疫情就棄之不顧,還甩鍋給別國?


  但在這幾個月,澳大利亞對留學生的態度卻非常涼薄和冷漠。從2020年2月1日起,澳方就拒絕一些亞洲國家的公民入境。即便澳方沒做禁止“曲線回澳”,但留學生們所付出的機票費用已經是平時的數倍。

  留澳學生的損失不止於此。由於澳大利亞的旅遊業、文娛業等都紛紛歇業,很多留學生失去了兼職的機會,而回國又比往常艱難得多。一方面要按期繳納食宿費用、學費等,另一方面卻無法獲得澳方的補助。一些拮据的學生已經淪落到去領取救濟食品。

  而由於入境禁令等問題,很多國際學生的畢業時間被迫後延6個月到1年時間,隨之而來的就是學費等也必須多交,加重了留學生的負擔。


澳大利亞一年賺留學生1800億,遇疫情就棄之不顧,還甩鍋給別國?


  澳大利亞根本就是把留學生當“錢包”而已,並未給予足夠的尊重和重視。澳大利亞首腦莫里森在4月10日公然聲稱:必須將注意力和資源都放在本國國民身上。其背景是,莫里森當局在3月份已經支出3200多億澳元來補貼國民和提振經濟,不想再為將近60萬留學生花錢了。澳方如此自私和狹隘的心態,已經暴露無遺。

  可以說,留學生們通過繳納高昂的學費、在澳大利亞充當“壯勞力”打工,都為澳大利亞經濟做出了貢獻。如今遇上疫情,澳方卻如此涼薄,拒絕為留學生提供保障,確實非常令人寒心。只可與留學生“共富貴”,絕不“同患難”,這就是澳方的嘴臉!

  更何況,澳大利亞如今還出現了不少歧視亞裔學生的現象,本土主義正在膨脹。這塊土地對留學生和移民不再那麼友好,或許說,之前澳大利亞的友好只是面具。

  二、房地產業

  除了教育產業,澳大利亞的房地產業可能成為另一個“雷”。如果為了遏制病毒傳播的限制措施延長6個月,那麼澳大利亞的房價很可能在12個月內重挫30%左右。墨爾本和悉尼的不動產縮水或最為嚴重,這主要是因為這2個繁華城市的房價更加依賴來自海外的富裕移民。如今,悉尼和墨爾本的出租房空置率已經開始大幅上升,租金則開始下降。


澳大利亞一年賺留學生1800億,遇疫情就棄之不顧,還甩鍋給別國?


  房價的快速收縮會增加債務的結構性風險。在2019年12月,買房貸款的債務比已經突破140%,創造最高紀錄。在過去幾周,房地產拍賣成交率直線下墜30%。而如果經濟沒有恢復正常,房地產抵押貸款的暫緩期就不得不延長,從而增加金融風險。

  

三、旅遊業

  澳大利亞負責貿易、旅遊和投資的部長在4月上旬透露,儘管澳大利亞各州的人員流動禁令和旅行禁令或許在數月後就逐漸解除,但旅遊業的恢復可能還要拖到2021年初。

  旅遊業是澳大利亞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但受到大環境的影響,澳大利亞如今實施嚴格的入境管控措施,國際航班由此大幅縮減,澳方還禁止外國郵輪靠岸,因此旅遊市場遭受重擊。國際遊客在長達數月的時間裡不能進入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的“國內遊”也無法展開。初步估計,旅遊業每月損失或達90億澳元(約合410億人民幣)。

  事已至此,澳方不好好全力防控病毒,反而跟在美國後面尋找替罪羊,對別國進行抹黑,還在10天之內第二次建議針對特定國家進行“獨立調查”,顯然有點玩不起了。

  澳大利亞內政部長達頓在4月26日再次重申,需要調查某國在抗疫信息上的透明度。這一建議得到澳大利亞首腦莫里森的贊同。

  在4月16日,達頓在受訪時已經要求調查病毒的源頭,還要調查別國的透明度。莫里森則與美英法德等盟友聯絡,試圖聯合施壓。但歐洲卻不願在抗疫關鍵時刻將寶貴的資源和精力浪費在吵架上,因此拒絕了莫里森。對於此事,在4月23日的原創文章

《澳大利亞至少串聯4個盟友,以調查疫情為名,要掀起對華索賠潮?》裡,已經有過詳細論述。


澳大利亞一年賺留學生1800億,遇疫情就棄之不顧,還甩鍋給別國?


  總之,隨著一些國家先後放寬限制措施,如何防範二次暴發才是工作的重心,澳方應該好自為之,不要只顧攻擊別國而導致本國的病毒再次流行。損失哪個國家都有,即便沒有這次變故,澳大利亞躺著賺錢的好日子也不應持續下去。過去近40年來,澳大利亞搭上東方大國崛起的經濟順風車,發了大財,卻一直沒學會飲水思源。現在,這種好事也該終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