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之習俗

臘月 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臘八指這月中逢八的日子,如初八、十八、二十八。在舊社會,臘月是富家歡歡盈盈的日子,窮人可憐楚楚的月份。富家在這個月裡,大吃大喝,喜氣洋洋地準備過年。窮人則叫苦連天。因為這是催租收債的日子,所以無力還債的人,便要找個地方躲起來。這種苦況。可以從歌謠中看出。

第一臘八猶自可,

第二臘八急如火,

第三臘八無處躲!

傳說有一個窮人叫王小二,過年時無錢還債,急得無路可走,只好在破爛的大門上貼出一副對聯,便把門上了閂。債主到門前索債,看見上聯是:

年難過今年更難過得過且過

債主冷笑一聲:“難過不難過與我何干?”接著他看下聯:

債要還是債都要還…債主喜上眉梢,以為此番討債必定馬到成功。他繼續往下看:

……有還才還。

他不覺大失所望:“還是不還呀!”這個故事,是向富人尋開心的諷刺。

臘月十六是敬“土地神”的日子,人們祈求來年五穀豐登,風調雨順。

臘月二十四日,家家送“灶神”上天。相傳在這天,所有住在人間的神,都要叩見玉皇大帝,彙報這家人一年來的善功罪過,根據他們的稟奏,玉皇排給這家人來年的善惡吉凶。所以這天一到,家家戶戶燒紙馬送神,用糯米湯圓、糖瓜等甜甜諸神的口舌,粘住他們的牙關,讓他們”“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但窮人家祭灶,便簡單得多了。宋朝呂蒙正及仕之前,家貧如洗。在關灶之夜,以清水一碗,詩一首,便算了事。其詩曰:

一炷清香一碗泉 灶君司命上青天

玉皇若問人間事 蒙正文章不值錢

送神時的炭火,在熄滅之前,人們多把燃燒著的枝莖取回,放在爐裡,故這天也稱為“新火節”,意為一年之始,一切都是新的,包括爐中之火。

除夕 除夕古稱“歲除”或“逐除”,意思是說舊年至此夕而除,明天就更換了新歲。

我國南方習俗,到除夕必吃團年飯,而北方卻多吃鉸子,諺雲“初一的鉸子,初二的面,初三合子團團轉。”

過年吃的餃子,在除夕包好,一過半夜零時,就可以下鍋了。年飯在食用之前,一般先要祭祖,就是分出少許,獻給祖先,以紀念他們。家庭主婦在包餃子時,也有把一枚銅錢包在其中,誰吃到它,誰的運氣便佳。孩子們受母親告戒,不吃這枚餃子,非要家長食之,方皆大歡喜。

除夕午夜,舉行辭歲禮。時鐘一響,全家向祖先的靈位行禮致敬。子女再依長幼之別向長輩行禮辭歲。之後,小輩們從長輩那裡接過“壓歲錢”,凡未婚男女,都可領取。壓歲錢也稱為“押崇錢”,是用來鎮壓“邪魅”的意思。

在大戶大家,祭祖有專門的桌子,稱為“祭臺”。祭臺一般是用酸枝木做成。

為什麼祭臺要用酸枝木來製做呢?

傳說古時,有一逆子,年幼喪父,由寡母撫養成人。母子倆靠一口薄田、替人縫補勉強度日。母親對他愛護備至,但他卻不孝順她,反而冷言冷語,只要從地裡回來,他要什麼便要得到什麼,否則就來毆打母親。

一天,他在地裡幹活,聽見樹上一群小烏鴉啞啞亂叫,抬頭一望,只見一隻大烏鴉嘴裡叼著一條蟲子,從遠處飛來餵養它的雛小。他暗自思量:“烏鴉還會餵養子女。以後小鳥長大了,也知道奉養其母。我是一個人,反不知孝敬母親,真該死。”就在這時,他母親給他送飯來了。他一看見老態龍鍾的母親,心裡一陣憐惜,便急急向她跑去,想把飯籃子接過來,免她爬上這麼高的一個山坡。

這是他生平第一次對她這麼好,但可憐的母親又怎會知道呢?她一見他跑來,以為自己又要捱揍,嚇慌了,便把籃子往地上一扔,拔腿就跑,不料腳下一絆,滾下坡去,頭撞在一株酸枝木上,血流如注……。兒子深受刺激,為了紀念他的母親,為了懲罰自己的不孝,把樹砍下,做成一張供桌,用來供祭母親。祭祖的供桌便這樣傳了下來。

元旦 除夕夜裡,雞叫之前,家長便爬起床,燃放鞭炮,然後開門。開門以後,便是元旦了。

元旦也稱為“新正”,是新年之始。

開門以後,小輩依次向長輩賀年。長輩還要把紅紙包著的銅元封包送給小輩,並說些勉勵的話。人們在路上碰面,雖是不大相識之人,也要相互拱手恭喜。

“元旦發筆,萬事如意。”這是初一早起,民間新春發筆寫的一副對聯。清朝雍正元年以後,各帝王也要新歲發筆,他們以硃筆黃箋,寫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天下太平”之類的話。

新年到親友家拜年,通常都帶一個籃子,裡面盛放瓜子、年糕、大桔和紅包。這裡暗含子孫興旺,大吉大利的意思。受了人家的賀禮,也要拿出自家的大桔、橙子互換,表示互祝喜慶,各得吉祥。

元旦之日,如果鄰家小孩和自家小孩之間有了爭執,理虧的一家,便常帶著大桔或橙子去賠罪,然後接受對方回贈的大桔和橙子,表示兩家孩子,在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平安相處。

年畫 琳琅滿目的年畫,在臘月十五之後紛紛出來應景。年畫種類極多,舊時多表示吉利象徵。如過去的門神叫神荼、鬱壘。他們執戈佩劍,用來治“鬼”。還有八仙過海之類。最膾炙人口的是“五瑞圖”。“五瑞圖”包括椿樹、萱草、芝蘭、磐石和竹五種事物。椿是樹,古人把它比作父親,象徵長壽;萱草象徵母親,因為萱草一名忘憂草,有了煩憂,向母親訴說,煩愁自解;芝蘭象徵好子弟;磐石表示穩固;竹表示平安。“五瑞圖”表示的是:在這東新的一年父親壽比南山,母親福如東海,子孫綿延,家基昌隆,萬事平安。

花市 除夕前,花市便開張了。人們在爆竹聲中購買鮮花,以點綴節日氣氛。桃花有“年花之王”的美稱,用“紅桃”諧“鴻圖”之意。“萬壽菊”也稱“延齡客”,喻意長壽。一樹黃澄澄的金桔,掛在綠葉叢中,美麗奪目。四季桔象徵“四季吉祥”。至於蟹爪蘭、水仙等迎春開放的花卉,則是人們喜歡陳列。不論那種花卉,都可使你滿室芬芳,既可自賞,亦能娛賓。

花燈 花燈在民間十分普及,我國元宵有上花燈的習慣,家家掛在門前,舉市通明,一派燈海。過去的花燈比較普遍的有“富貴壽考”燈。燈分四面,包括有盤和鼎,天竹子、臘梅、百合、柿子、靈芝和松枝。分別象徵壽命綿長、百事如意、長生不老、子孫繁昌之意。

“富貴多子”以牡丹和石榴象徵。

“三陽開泰”用三隻羊來表示。一隻為母羊,另兩隻為小羊,一頭在嚼春草,另一頭跪在母羊腹下吮乳。“羊”與“陽”同音,“三羊”者“三陽”也,表示春回大地,萬物滋生,欣欣向榮。還有“錦圃鳴春”以盛開的牡丹和芝蘭作背景,以磐石點綴,側有白頭翁四隻,前有一開屏的孔雀,在引吭高歌,“百子圖”則是許多兒童玩耍的圖畫。都有一種吉祥的意味。

獅舞 上元舞獅,最為熱鬧。獅子分為三種,紅色代表英勇,黑色代表勇猛,花的代表溫馴。舞獅必要敲起鼓、鑼和鈸一類的樂器,配合舞獅者的動作節拍。震耳欲聾的鑼鼓聲,把人帶進喜慶的境界。人們在獅舞中看到生命的壯闊。春節,在我國許多地方鬧社火,以舞龍、踩高蹺、鐵芯子等名目達到高潮。

祝壽豐年

在農村,每到無宵佳節,都有“祝壽豐年”的風俗。在舊社會,農家在這天要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浙江、江蘇一帶有“燒田蠶”之習俗。燈節晚上,農民帶著火炬,照遍稻田。祈求來年土地肥沃,莊稼長得好。

貴州赤水的農村則唱“攆除蝗蟲謠”:“蝗蟲、臘花土蟲,攆到河那邊去了!”

還有“攆耗子”之俗。是日,農民從田間回家,點上燈,在草鞋和棒上系以繩索。繩兩端分由孩子牽著,用時跑出戶外。後面緊接著兩個兒童,拿著破銅鑼,亂敲亂打,一面大聲喊:“草鞋倒倒稜,攆落耗子窩,一年攆落十二窩。”如果那年是閏年的話,他們要把後一句改為“一年攆落十三窩。”唱完之後,把草鞋、棒子等一併由柴房丟出去,然後閉門,入內大吃大喝,深信這麼一來,耗子都被攆出去,他們大可高枕無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