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沉澱在血脈深處的潮汕工夫文化

自打有專家對工夫茶開始深入研究之日起,潮汕工夫茶變得越來越深不可測了。有些專家還扯得更遠,引經據典地,直接把工夫茶與陸羽的茶經掛上號了。還有一些專家,經過深入論證,找到了日本茶道源自工夫茶的內在邏輯,在他們的眼裡,工夫茶是高不可及的高雅藝術,一般人是無法企及的了。

一種工藝流程的成熟標誌就是程式化,當然在它走向成熟的時候,就意味著開始走向消亡了。

其實,在實際生活中,工夫茶在潮汕地區的每個家庭中,是最基本的生活元素,所謂的茶餘飯後的“茶”,說的就是工夫茶。百姓日用而不知,僅此而已。這裡的“工夫”其實是與“馬虎”相對立的,反映的是潮汕人的工作作風和生活態度,做事擔當而嚴謹,精益求精,具有“繡花精神”:對女性來說,是心靈手巧,理家好手;對男性來說,就是態度認真、考慮周到,辦事無可挑剔、令人滿意。“工夫”表現在種地上,就是在“三山六海一分田”的潮汕大地上,耕山、耕海、耕田,精耕細作,見縫插針,每一寸土地都能產出金元寶。“工夫”表現在日常生活上就是集中在工夫茶中。

一、工夫茶體現的是潮汕人打造精品的“繡花精神”。

潮汕人對茶情有獨鍾。這是在辛苦勞作中的忙裡偷閒,是在忙裡偷閒中的苦中作樂,具有濃濃的活在當下的味道。

工夫茶,沉澱在血脈深處的潮汕工夫文化

正宗茶具只有三個杯子,品字形

潮汕俗語“茶三酒四惕桃(遊玩)二”,意思就是外出旅遊兩人結伴為佳,喝酒作樂,四人同桌最好,喝茶侃大山,三人最默契。所以,正宗的工夫茶,一套茶杯只有三個,喝茶的人多了,三個杯子輪流循環使用,絕不厚此薄彼。

二、“工夫”體現在裡?

一是茶具

泡茶的茶具是必備的。潮汕地區的日雜店都有整套或者單件出售,叫做“茶爐傢伙”。一套工夫茶具,一般是一個蓋甌,白瓷或者細陶的,以及三個白瓷上釉銀元大小小茶杯,不管使用多久,茶杯永遠都是潔白乾淨的。家道殷實人家,通常都會使用小陶壺,當然最好的是宜興產的紫砂壺了。

二是茶爐

平頭百姓家中一般都有一副小土爐,再配一把生火的扇子,有蒲葵扇、鴨毛扇等。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電還沒有在農村普及使用,泡茶煮水的燃料也很講究工夫。木炭是最常使用的。人情往來,假如你是客人,提著幾口炭當手信,絕對受歡迎。平常人家,在煮完飯後,會把燃了八九分的木頭夾出,用水浸滅,儲在一個陶甕裡,以備不時之需。也有人家就地取材,使用竹炭、烏欖核的,主要是火候好控制。

隨著社會的進步,爐具也與時俱進,從炭爐、煤油爐、煤氣爐到電爐不斷進化。煮水的壺,也經歷了陶壺(俗稱茶鍋子)、鐵壺到電磁壺。現在使用小土爐泡茶的,已經是高端化了,假如你能用小酒精爐泡茶喝,哪絕對是不同凡響阿!

三是煮水

泡茶的水,溫度要適宜,水半開不開狀態最好,俗稱“蟹目水”,就像螃蟹在水中呼吸冒出的小水泡一樣。煮水的時候,不可能不斷打開壺蓋看,要用心聽。俗話說,響水不開,開水不響。泡茶煮水的時候不可能時不時打開壺蓋,看看是不是達到“蟹目水”狀態了。這時,主賓凝神屏氣,靜聽壺裡的水在升溫時發出的聲音由微變粗,由緩變急,水汽不停地衝擊鐵壺蓋,發出悅耳的聲音。當水聲漸小,接近於無時,火候正好。否則,拿捏不好,水要不是嫩了,就是老了。


工夫茶,沉澱在血脈深處的潮汕工夫文化

響水不滾,滾水不響

潮汕地區的男孩,待人接物,先從煮水泡茶學起,從日常生活細節中學習做人之道。有時候,小孩子心浮氣躁,煮水心不在焉,客人看到水開了,小孩還沒反應,著急地叫起來“滾了!滾了(水開了)!”小孩心一慌,怕挨大人的罵,口不擇言,順口應一句“滾了就泡,泡完再滾(水開了泡茶,喝完再等水開)”!這樣的主人和客人都是缺乏涵養,工夫不夠!

四是泡茶

泡茶者往往被戲稱為“縣長”(掌櫃櫃長諧音)。把茶泡好,絕對考驗功夫,稍為斟茶不公,或者待客不恭,隨時都會被“革命”換掉。

傳統的工夫茶,一套茶具,只有三個杯子,擺放一定要成“品字形”,不能貪圖方便,成“一字形”擺放。為什麼?你看到三個杯子在什麼場合是“一”字形擺放的?沒錯,祭神!所以,潮汕方言“祭神祭煞”,是要趕人走的意思。

放茶葉也很考工夫,要做到泡出來的茶水斟到三個茶杯中剛好都是八分滿。俗語說,酒滿敬人,茶滿趕人,茶不滿慢客。一小杯七八分滿,不多不少剛好一口,喝了暖心。

斟茶也很講究工夫。“一衝(第一泡茶)是腳惜(腳汗水),二衝是寶藥”。潮汕話形容客人有福氣,叫做“食茶剛好二衝”。

“縣長”沖茶時,要做到每杯茶的份量、顏色一樣,表示對每個客人都是平等看待,絕不厚此薄彼之意。

每喝完一輪茶後,都要洗杯。熟練的“縣長”單手三指轉杯如輪,就象學生思考考題時轉筆如飛一樣。這種工夫現在已經很少人會使了。

茶水淡了,要及時換茶米。否則就是慢客。待客中間,有新的客人來到,更要及時換茶米,以示歡迎。

五是品茶

現在很多專家都主張品茶要先聞香,然後分三口慢品,程序很繁瑣。實際上,潮汕人喝茶的工夫非常了得,茶越濃越好、越燙越好,一手端起,一仰脖子,茶不經喉嚨,已經進了肚子。品茶不靠口,靠的是眼觀察、手感覺、胃感受。靠口腔慢慢品嚐,是“老茶客”的行為。

什麼是老茶客?簡單地說,潮汕地區形容那些不懂裝懂的,通常都稱之為“老茶客”。

三、三杯沖走天下

工夫茶,沉澱在血脈深處的潮汕工夫文化

遍地都是大紅袍,傳統漸行漸遠

喜歡喝工夫茶是潮汕人的顯著標志。哪怕走南闖北,也會帶一套簡易的茶具(俗稱三杯衝)隨身,保證隨時隨地都能喝上工夫茶,寧可食無米,不可飲無茶。茶葉叫茶米,喝茶叫食茶,足見茶在生活中的不可缺少。喝工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為半發酵茶,以濃度高、色如醬油著稱,茶味先苦後甘,這不也是一種生活追求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