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來贍養我們的父母?

送去高端養老院?可能花光大半積蓄最終還會落得個不孝的名聲。把父母留在家中養老?在吃人不吐骨頭的職場,可能多請一天假,明天就會失業。不敢請假、不敢生病、不敢死,被生活脅迫的中年人,到底該何去何從?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煩惱和幸福。但對於中國人來講,老齡化時代的到來使養老問題成為大多數國民都需要面對的問題:或者為父母、或者為自己。

拿什麼來贍養我們的父母?

養老院裡的黃昏

隨著子女外出工作成為常態,以及住房等生活負擔的增加、"421"家庭的增多,將老人送到養老院已經成為一些家庭的選擇。

在目前情況下,人們為老人挑選養老院的因素包括:可以為老人提供良好的住宿、飲食條件,有經過培訓的專業陪護、服務人員,足夠的醫療支持等等。

然而,贍養並不僅包括良好的硬件條件。對於這些步入人生最後階段的老人來講,他們的黃昏更為特殊和敏感。老人們即使接受養老院的生活,仍不會把這裡當做自己的家,他們還是需要和家人在一起。所以,把老人送到老家的養老院寄養,自己在另外一個城市工作,並非很好的選擇。

一直以來,在可以得到更好的看護以外,人們都認為老人們在養老院可以和很多同齡人在一起,不會太寂寞。但養老院的陪護人員仍然要面對老人們新的心理問題。

拿什麼來贍養我們的父母?

即便父母接受並願意進養老院養老,養老院也不是說進就能進的。公立養老院"門難進",民營養老機構費用高。有媒體報道稱,全國標杆公立養老院——第一社會福利院,僅能提供1100張床位,排隊登記的老人一度超過1萬人。"1萬多人排隊,每年只能入住幾十位,即使按100人算,也要等上100年。"

拿什麼來贍養我們的父母?

力不從心的居家養老

白天忙著公司的工作,晚上還要趕到醫院陪床,48歲的老楊最近確實忙得連軸轉,但他覺得這一切都已經做得太晚了。"自從工作、結婚之後,就很少回家陪爸媽了,每天忙著自己的工作、孩子的學習,滿腦子想的都是自己的小家。現在看著父親躺在病床上,也不知道自己還能陪他多久……"

老楊的家庭是典型的"421家庭",上有二老下有一小,而他自己就是身處中間的"夾心餅乾"。在中國,像老楊這樣的家庭,還有千千萬萬個,而像老楊這種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心餅乾",除了要面對養育子女的壓力、工作的焦慮之外,更要面對的就是如何贍養自己的父母。

由於目前我國的主流家庭模式還是"421家庭",所以家庭小型化、家庭養老功能弱化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在目前甚至今後相當長時間內,家庭養老仍是基礎、主流。

"前年剛把老房子賣了,換了現在住的三居室,本來想把父母接過來一起住的,但是他們不同意,怕給我們添麻煩,還說習慣了原來住的地方,不願意折騰。而我們也考慮到,自己平時要忙著上班,也確實沒有精力和時間去照顧他們,所以也就一直分著住。"老楊說,他最怕的就是父母生病,公司醫院兩頭跑的壓力和高昂的醫約費,足以壓垮一個家庭。

拿什麼來贍養我們的父母?

老楊的無奈,何嘗不是現如今大部分中年人的無奈?"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可真正輪到自己來面對年邁的父母,箇中辛酸與無奈又有誰能來感同身受呢?

拿什麼來贍養我們的父母?送去高端養老院?可能花光大半積蓄最終還會落得個不孝的名聲。把父母留在家中養老?在吃人不吐骨頭的職場,可能多請一天假,明天就會失業。不敢請假、不敢生病、不敢死,被生活脅迫的中年人,到底該何去何從?

拿什麼來贍養我們的父母?

科技養老可以幫忙嗎?

目前,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養老都呈"9073"模式,即居家養老人數佔90%、社區養老人數佔7%、機構養老人數佔3%,世界各國(包括中國)的老人住在養老院的只佔很小的比重,居家養老已成為主要的養老方式。因此,安排好居家和社區養老的社會服務,是解決好養老問題的關鍵。

一般而言,科技養老就是面向居家老人、養老機構的傳感網絡與信息平臺,並在此基礎上提供實時、快捷、高效、專業的,物聯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

比如: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通過智能穿戴手環實時告知家人,老人的活動範圍和健康狀況;通過手機軟件或智能語音,指揮養老服務機器人做家務;依託互聯網平臺,提供護理、約車、家政、關懷陪伴等專業化服務。

科技養老平臺可以有效地整合社會服務資源,調動各方積極性,共同營造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的社會環境,推動專業化的老年生活照料、醫療衛生、康復護理、文體娛樂、信息諮詢、老年教育、心理慰籍等服務項目的開展,構建完整的現代居家養老綜合服務體系。

在中國,科技養老尚屬於新興產業,還需要不斷的探索出路。結合我國的養老實際情況,推出相應的科技養老服務,我們也期待著科技將我們從勞心勞力勞神的養老泥沼中解救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