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女排不仅场上优秀,场外依旧是冠军,她们做了很多队没做的事

在国内排坛,天津女排是独霸天下的王者之师,先后12次拿到联赛冠军。这支联赛霸主训练孜孜矻矻,场上作风也很是顽强,屡次上次惊天逆转。

球迷说,天津女排在国内独孤求败,她们好像就是冠军专业户。天津女排只会拿冠军吗?显然不止如此。这段时间,由天津市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珊牵头,天津女排也紧跟潮流,参与了3次网络直播带货。特别是7月3日,天津女排成为了国内第一支全队参与场景式带货直播的队伍。

所带货品并不是高端奢侈品,也非生活必需品,只是甘肃当地的土特产——苹果、粉条,没有一个单价价值过百的商品,但天津女排队员却能在5个小时的直播中创造237.6万的成交金额。

她们让网友知道,天津女排队员不仅运动能力超群,同时也拥有与时俱进的综合素养。

天津女排不仅场上优秀,场外依旧是冠军,她们做了很多队没做的事

李珊其人其事

这次疫情使得国内所有比赛长时间停摆。在没有比赛的日子里,天津女排成为了国内第一支直播训练的排球队伍,此番又参与网络直播,这一切都与李珊的决定有关。

李珊是谁?也许年轻的“95后”球迷并不熟悉,但她在排球界却已经取得了足够的成功。

于1980年出生的她,今年正值40岁。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可以为社会贡献自己能量的年龄。”

她是女排“黄金一代”成员,于1999年第一次入选国家队,在时任主教练胡进的带领下参加了1999年亚锦赛、世界杯与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后,她在2001年到2004年四年中,跟随陈忠和参加了所有的赛事,包括2003年世界杯与2004年雅典奥运会两次夺冠。

时隔一年之后,李珊于2006年再次入选国家队,随队参加了当年的世锦赛与多哈亚运会,之后结束了其在国家队的职业生涯。值得一提的是,她在国家队多年都穿6号队服。

在地方队,李珊是天津女排缔造联赛“神话”的绝对主力,她先后在赵雪琪、王宝泉、刘晓明等名帅手下效力,并在2010-2011赛季结束后宣布退役。

在退役后,李珊转型成为了运动队的管理者,担任天津市体工大队副队长,之后又担任天津市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去年她“转正”,成为了天津排球的“领航员”。

她是球场内外合一的典型:在球场上进攻犀利,技术全面;退役后身为行政人员,延续了球场上过硬的作风,在新的岗位上行事决策很果断,同时拥有高情商。

一位工作人员对新浪体育说道:“李主任很接地气,没什么架子。就算在工作中指出对方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也不会直来直去,也会时不时地用玩笑地方式给对方台阶下。”

在国家队中,李珊就是多才多艺的,一次全队做客访谈节目,李珊和队友表演了一个快板节目,赢得全场掌声。她在队中也是活跃气氛的主心骨,在天津队时,他就笑言自己是国内排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她给熟悉的记者留下的印象是在正式场合不苟言笑、不怒而威;熟悉她的网友则会讨论她的“衣品”,认为她总是能选出最适合自己的衣服,突出自己的特点。

李珊是怎样全方位看待自己的呢?“我代表的其实不是个人,而是80年代的一代人。我认为运动员不是特殊的标签,其实我们和普通人一样,只不过更多的是拥有专业比赛的经验,我认为这是一个加分项,我们都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但运动经历让我们体会、领悟和学会更多的东西。”

她将中国女排比作国际一流的大学,“我在队伍这么多年的时间,就好像我进入学校深造,让我接受到了方方面面的教育。”

如今,作为天津排球的领航员,李珊对队员的要求不仅局限在赛场上。据悉,在天津排球训练馆的通道里有两张宣传海报,其中一张的主题是“今天你练了吗”,另一张的主题是“今天,你学了吗?”

“一支优秀的运动队,不仅仅要争取竞技的佳绩,同时要在价值观的传播上起到作用,要发挥体育精神,承担社会责任,对更多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李珊对天津女排的注脚。

天津女排不仅场上优秀,场外依旧是冠军,她们做了很多队没做的事


丢掉偶像包袱

早在4月中旬,天津女排就成为国内第一支网络直播训练的队伍。在4月13日晚上,天津女排抽取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网络直播,虽然只有单机位,但那一个小时让排球迷过足了眼瘾,贡献了7万人同时在线的高流量。

疫情之下,运动队的日常管理因为防疫工作会显得更严格,在这种情况下,李珊为何拍板进行网络直播,成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坦言:“队伍很长时间没有比赛,没有关注度,这是体育管理者需要解决的。”

笔者也曾采访过一些体育管理者,其中很多人所持的心态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李珊“反其道行之”,是因为她的觉悟与担当。

在国内疫情爆发后,天津女排向红十字会以队伍的名义捐款,李珊则在天津血库因疫情原因告急的情况下利用午休时间到静海区献血屋参加了献血。这次一系列的直播带货也是公益行动,“也是天津市河西区联系我们做了一些活动。”

甘肃平凉市是河西区的对口支援地区。6月下旬,李珊前往甘肃,与国手王媛媛会合,“国家队那个时候在放假,王媛媛正好在老家平凉,这次她做直播也是有了情感的联系。”

李珊告诉新浪体育,自己在参与直播带货前还有一些“偶像包袱”,“我很怕会‘翻车’,就想着‘要不我还是别上了,就让王媛媛上’。”但转眼一想,这毕竟是一次值得做的尝试,“‘翻过车’,肯定要比没摸过车强。”犹豫之后,李珊坚定了想法,“如果只有王媛媛一个人带货,比较单薄,我可以和她互相协作。另外,虽然我有行政职务,但我还是一名体育人,身上有奥运会冠军的标签,我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能量为这次公益活动出力。”

第一次直播前一天,李珊凌晨4点就从天津的家中出发,搭乘早班飞机到达兰州,之后再经历4、5个小时车程到达崆峒。晚上9点开始,她开始与当地的主播对接第二天的活动。面对完全没有经验的带货,留给李珊准备的时间很仓促,但她希望自己能给予认真专业的态度。

“虽然是客串的形式,但我还是做足了功课。直播过程里,我还是比较活跃的,一方面要与主持人有很好的配合;另一方面,也要与网友保持好的互动,不能把开会的范儿拿到直播间里。”

与直播带货明星不同,虽然李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观众认知度,但在带货方面,她调侃自己是“0技巧”,“我是一张白纸,所以我必须要有真诚的态度,这样才能得到网友的认可。”在直播带货结束后的几天里,她依旧能够清晰地记得所带18件货品的具体名字。

这次公益活动的所带货品都是甘肃当地的土特产,“苹果,粉条,都不是‘高大上’的东西,没有一件物品单价超过100元。”

但就是在这些物廉价美的货品基础上,李珊与王媛媛的带货直播创造了一个不俗的战绩。据悉,在崆峒区直播带货的观看人数为116.5万,点赞数为145.8万,成交金额为127万;在庄浪县直播带货的观看人数为162.8万,点赞数为160万,成交金额为161.83万。

天津女排不仅场上优秀,场外依旧是冠军,她们做了很多队没做的事


班级里的优等生

在这次直播带货过程中,王媛媛的优异表现让李珊眼前一亮,原来这个在赛场上发光发亮的“95后”,在生活中也是涉猎颇多。

“我和王媛媛差了20岁左右。这次直播带货让我对她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她对这次公益活动是如此重视,对家乡的感情如此深以及对新生事物的了解也很全面,让我感觉她的综合能力非常强。”

基于王媛媛在直播带货中的出彩,李珊心里酝酿着新的想法,没过多久,得到主办方的支持,这个想法迅速发酵兑现。

7月3日,天津女排参与了具有突破性的网络直播,采取训练加网络带货的直播模式,将天津女排队员赛场内外的形象更立体化、全方位地展现而出。

李珊笑言这是“史上最高带货天团”,“去策划这件事情是非常短的时间,就是我从甘肃回来之后有这个想法,想把训练和直播带货做一个结合。”

有了上一次直播带货的经验,李珊逐渐知道了网络推销的门路,如何尽快地勾起网友的购买欲望,如何更好地呈现出商品的优势,这些都需要构思。于是,在这次全队直播前,李珊引领一个团队研究直播的脚本,她自己则身兼数职,扮演了编剧、导演与演员的角色。

有工作人员想请李珊再次上阵,她希望能把亮相机会留给队员,开起了玩笑,“我上次直播带货的业绩是‘传奇’,如果这次业绩不好,也就变成‘传说’了,还是留在‘传奇’阶段比较好。”

对于这次全队直播带货,队员们也完全投入角色,像陈馨彤、王宁等队员更是将食物全都试吃了一遍。看到队员吃得如此津津有味,观众的购买欲也被激发了。

有的球迷问,“天津女排队员怎么都这么饿?”原来,为了配合晚上的训练直播,队员们都没有吃晚饭,于是也巧合地促成了这次的显著效果。

为了激发队员们在这次直播带货中的斗志,李珊提议10名队员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2名队员,PK业绩。最终,陈馨彤与王宁这个组合数据最高,成为了当晚的直播带货冠军。

“她们真的是‘后浪’。”李珊认为,这次网络直播像是一堂课,也像是一场比赛,“需要她们思考怎样完成好这个课题,怎样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怎样能够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

数据显示,7月3日晚的5个小时直播,观众人数为306.5万,成交金额为237.6万。

个别网友留言:“这些业绩能否转化为队员的奖金,给队员加工资呢?”对此,李珊对新浪体育回应道:“这完全是公益的活动,我们受邀请助力,不论带货卖了多少钱,都没有任何红利。队员们非常辛苦,训练完马上换衣服、补妆,直播到11点多才结束。”

是否对天津女排有种熟悉的感觉?是否感觉这支队伍就像班级里的优等生?不仅学业成绩好,其他各个方面也是相当出色。而李珊就像是班主任,负责每一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而李珊也认为天津女排就是一个培训精英的地方,“往小里说我们的目标是为天津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往大里说,我们的最高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聚天下英才而育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是我们以人才为核心的发展理念。”

在来到四十不惑的年纪时,李珊开启了她的鸿鹄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