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隔鏡細觀我,半生快活,半生坎坷蕭索

我隔鏡細觀我,半生快活,半生坎坷蕭索。

恩愛兩不疑 ,最惹天妒,狠將風月催命如紙薄。


我隔鏡細觀我,半生快活,半生坎坷蕭索



真摯的愛情向來為世人傳頌。


我們或是欣喜其久別後的重逢,或是嘆惋其被迫別離的哀怨,亦或是羨慕其比翼成飛的美好。


有一首歌將愛情描繪得淋漓盡致,它出自沈行之之筆,它叫做《半生你我》。


我隔鏡細觀我,半生快活,半生坎坷蕭索


《半生你我》在2016年5月發行,出品於汐音社《浮生六記》系列,由Assen捷演唱的一首古風歌曲。


單看名字便知,這首歌唱的是愛情,但與其他歌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它沒有用家喻戶曉廣為流傳的愛情故事作為背景,而是選取了《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的故事


其次這首歌還以第一人稱也就是沈復的視角來寫,可以讓聽者很能融入於其中。


我隔鏡細觀我,半生快活,半生坎坷蕭索

想起那時,初聽這首歌只覺得曲境蕭索,歌詞所寫不過是妻子過世,丈夫回憶從前種種往事,對此時今非昔比的感嘆,不免讓人心生悲涼。


再聽歌時,才驚覺這歌詞背後故事的悽美。


沈復少時與他的表姐陳芸兩小無猜,青梅竹馬,沈復母親也很喜愛陳芸,長大後也便順理成章許了婚配。


至此之後二十三年,兩人“二情同依依”成了別人眼中的神仙眷侶。


張愛玲說過“愛情,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吃飯、數錢、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裡去,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


同樣他在《浮生六記》中寫到“

少焉,月印池中,蟲聲四起,設竹榻於籬下。老嫗報酒溫飯熟,遂就對月光對酌,微醺而飯。


與妻子坐在院中,愜意的喝著酒,等到稍有醉意之時才開始吃飯。這樣的情景正是是當時兩人甜蜜生活的寫照。


然而好景不長,正如歌中所寫那樣“恩愛兩不疑,最惹天妒,狠將風月催命如紙薄”。


沈復徐徐道出的故事結局,令人不禁深深嘆息。


即使兩人琴瑟和鳴,但不拘泥於封建社會思想的他們仍是逃不過,別人的評說指點、家中的爭鬥排擠,也因此幾度被逐出家門,只能在外雲遊,故事也隨著陳芸的鬱鬱而終結束了。


此時此刻,不禁讓人想到蘇軾曾寫過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為悼念亡妻,作下此千古名句。


歌詞中沈復不像蘇軾這般開始便寫得深沉:


“我隔鏡細觀我,半生快活,半生坎坷蕭索”,用白描的手法,將他在鏡中看著已過不惑之年的自己,回望前半生的種種仍然歷歷在目,如今一生所愛也與自己陰陽兩隔的情景與悲傷淡淡說出。


詞句之間沒有過多的華麗辭藻,或許原本也不想這樣輕描淡寫,但是這樣的心情用這樣看似輕描淡寫的語句說出,讓人讀來更增一份感傷;更浸透著他面對愛人的離逝,想要吶喊卻已然變得蒼白無力的悲慼。


我隔鏡細觀我,半生快活,半生坎坷蕭索


那個時代的愛情,不是你情我願就可以天長地久,也不是風平浪靜就可以白頭到老。他們要克服的是長輩、家族甚至是整個社會。


沈復二人好不容易抵過了這些,想偏安一隅靜心生活時卻偏偏又不得老天眷顧,讓相愛之人早早離散。


這樣的結局怎不讓人心痛?怎不讓人絕望?怎又不像一把尖刀在觸碰到你身體的那一刻起就開始撕心裂肺?


“應向哪方哭你,逼歲月回頭”是整首歌的高潮。


配著音律的變換,無奈,傷感,抱怨交織在一起,唱出了“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的無限悲涼。那種痛苦不斷的刺進心中,又像是密不透風的牆把心牢牢壓住。


向蒼天吶喊過後,轉而眼前出現了一匹馬,恍惚之間他騎乘著馬兒,沿著來時的路一直走到了“初見再少年時”。


往昔陳芸的背影漸漸清晰起來,那“春日驚鴻一回眸”烙在腦海中揮之不去,想要追上去才驚覺此時伊人已不在身旁。


別離終折柳,恨此不相逢。高潮還未全然散去,萬種無奈只剩下最後一句“卻恨神佛已不渡我”。話聲在這裡戛然而止,留下的是我心間惶惶與熱淚兩行。


問世間情為何物,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陳芸做到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沈復做到了。


這樣的愛情著實讓我羨慕,這樣的結局也足以讓我嘆惜。


我隔鏡細觀我,半生快活,半生坎坷蕭索


這首歌無論作詞、還是配樂,都帶著一種淡淡的、悠悠的悽清,於無形中帶給心靈,不能平靜。


那濃濃的,盡我餘生直至骨枯的感情全部被歌唱盡,皆化在半生的你我中。


微信公眾號:二十三絲音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