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为啥拼命甩锅?孔孟二圣2000多年前就说清楚了

西方拼命甩锅

中国上半场,世界下半场。

新冠病毒的疫情,在中国已经基本被阻断,但随着西方国家疫情持续扩散,他们抹黑、“甩锅”的节奏也越来越快。

就在4月16日,一直没怎么发话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法国不会认同“中国应对疫情强有力得多”的说法,并称中国信息不透明。

西方为啥拼命甩锅?孔孟二圣2000多年前就说清楚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更不用说了,他的“甩锅”行为一直就没停过,对象也不仅限于中国,世卫组织、民主党、奥巴马,甚至是欧洲盟友,都是他甩锅的对象。

我们有很多国人不明白,我们对他们那么好,帮他们争取了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跟他们共享病毒的数据,分享抗疫的经验,给他们援助医疗物资,结果不要说感谢了,怎么还被甩了一身锅?

个中原因,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孔、孟二圣,在2000多年前就把原因说清楚了。

西方为啥拼命甩锅?孔孟二圣2000多年前就说清楚了

​孟子怎么说?

早在3月中旬的时候,就有路透社的记者问: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说中国掩盖疫情,中方如何评价?

耿爽说:中国有句古话,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看到记者一脸懵圈,耿爽笑得很灿烂,接着说了后半句:知道什么意思吗?

西方为啥拼命甩锅?孔孟二圣2000多年前就说清楚了

耿爽引用的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意思是:当你的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反省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人自然归服

在这之前还有半句,其中一段是:治人不治,反其智。

管理得不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的智慧、才能是否足够。这一句用来形容特朗普,窃以为不能再贴切了。

西方为啥拼命甩锅?孔孟二圣2000多年前就说清楚了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一件事做得不好,一般都不会去反省自己,更省力、更容易让自己舒服、更简单的做法,其实就是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让其他人来“背锅”,来为自己的过错买单。

虽然听起来不怎么地道,但其实,这才是人性。

和孟子持类似观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阐述这件事的,是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他于1957年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

这个理论的核心观点就是:

一般情况下,个体对于事物的态度以及态度和行为间是相互协调的;当出现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不和谐的状态,即认知失调,并会导致心理紧张。个体为了解除紧张会使用改变认知、增加新的认知、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改变行为等方法来力图重新恢复平衡。

用“人话”来解释,就是:

本来我们的认知是协调的,当有一件事没做好,就出现了认知失调,这会导致我们呼吸急促,心理紧张,两手发抖,满脸通红,这时候我们会采取各种手段,来试图恢复这个平衡。

西方为啥拼命甩锅?孔孟二圣2000多年前就说清楚了

用马克龙和特朗普的例子来解释,是这样:

我马克龙英俊潇洒,要领导欧盟,我特朗普英明神武,还要让“美国再次伟大”,怎么可能是因为我自己领导无方导致的疫情扩散?——这叫行有不得,或者认知失调。

既然自己是英明的,那只剩一种可能性了:中国的疫情不透明,责任都是中国的。——这在孟子看来,是没有“反求诸己”,在美国心理学家看来,就是为了“恢复认知平衡”而采取的手段。

仅从这方面看,虽然当了西方大国的领导人,但马克龙和特朗普,也和两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没什么区别,因为害怕爸爸妈妈打屁股,只好指着别人说:都是他干的,都是他的错!

西方为啥拼命甩锅?孔孟二圣2000多年前就说清楚了

孔子教你怎么破解

中华礼仪之邦,反击他们的舆论战当然要打,但我们也不能停留在犯错误就“甩锅”的水平,咱们还是要进步的。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这样的困惑时,该怎么做呢?这时候,就要去问孔子了。

《论语·雍也篇》记载: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西方为啥拼命甩锅?孔孟二圣2000多年前就说清楚了

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呀?

孔子回答:颜回最好学,他遇事不迁怒别人,同样的过错也不犯第二次。他死之后,再没听说过谁是好学的了。

颜回能这么贤明,是因为他好学,怎么个好学法呢?遇事不迁怒于别人,只反省自己,然后同样的过错,他就不会犯第二次,从此就越来越优秀,走上人生巅峰了。

在这一点上,孔、孟二圣,观点是一致的。

反过来再看美国总统,不管什么事,做得不好,反省自己了吗?从来没有,所以不要说“贰过”了,八过、十过都犯了,所以只好说别人“假新闻”。

西方为啥拼命甩锅?孔孟二圣2000多年前就说清楚了

如果想让自己有进步,取得个人成长,遇事(尤其是遇到挫折)一定要克制“甩锅”给别人的这个人性的“本能”,一定要坚持“求诸己”、“不迁怒”,如果能够做到“每日三省吾身”,那么“不贰过”、“天下归之”,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传统文化有太多优秀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前几天,写了一篇浙大郑强教授“炮轰”国内英语学习的文章(文章链接附后),这个话题比较热,很多人在评论区里发表观点。

西方为啥拼命甩锅?孔孟二圣2000多年前就说清楚了

其中有人就提到了:如果英语学了没用,那么很多人学文言文更没用,因为平时更用不着。

这个评论让我颇有感慨,其实这也是一些人脑海中,应试教育的功利思想在作怪。

我们学习一个东西,仅仅是为了考试,还是为了获得知识、方法、技能,从而提升自己?

我们学习文言文,当然不单单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能从先贤那里,汲取知识,获得力量,知晓真理。

我们能从传统文化中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

优秀的中华民族,曾长时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靠的是什么呢?当然是5000年来逐渐形成、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民族精神。

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挖掘。


延伸阅读:

英语要不要变成选修?网红教授郑强发话了,俞敏洪表示反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