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反物質遇到普通物質就會湮滅?它的原理是什麼?

人類的夢想是星辰大海,要實現這個夢想,我們就需要強大的能源。就目前來看,離我們最近的強大能源就是核聚變了,需要說明的是,這種能源並不完美,即使以後人類掌握了可控核聚變的技術,也只能將核燃料的大約0.7%的質量轉換成能量。

那還有沒有更強大的能源呢?答案是肯定的,科學家早已發現,宇宙中存在著一種特殊的物質——反物質,這種物質能夠與普通物質發生湮滅,並且將自身的質量全部轉化為能量。


為什麼反物質遇到普通物質就會湮滅?它的原理是什麼?

我們可以看到,反物質這種能源的效率是核聚變的大約143倍,而由於它的質能轉換率已經到達極限100%),因此可以說,反物質才是宇宙中的完美能源,而核聚變在它面前就是渣渣。假如人類未來的宇宙飛船能夠使用反物質能源,那進行跨越星際的飛行將不再是夢想。

相信大家一定會好奇,為什麼反物質遇到普通物質就會湮滅,原理是什麼呢?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它是怎麼被發現的。

從古到今,人們一直在苦苦探索我們的世界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起初人們認為這種東西是原子,然後人們又發現了原子並非物質的最小單位,再然後人們發明了粒子對撞機,從此擁有了撬開原子核的實力,經過多年的研究,科學家發現了大量的微觀粒子,在對其進行分類之後,於是我們就有了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


為什麼反物質遇到普通物質就會湮滅?它的原理是什麼?

科學家認為,我們的世界就是由許許多多的這樣的基本粒子所構成,為了研究這些微觀粒子的規律,量子力學應運而生。在量子力學中,有一個基本的方程式——薛定諤方程,利用這個方程式,人們就可以計算出微觀系統的具體性質,然而這個方程式並不完美,因為它並沒有考慮相對論。

想象一下,對於真空中的兩束方向相反的光線而言,它們的相對速度會是多少?根據常識來說,我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它們的相對速度是兩倍光速。但事實並不是這樣,早在1887年,著名的邁克爾遜-莫雷實驗就證實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對於一個觀察者來說,無論他處於哪種參考系,他觀察到的真空中的光速都是不變的。


為什麼反物質遇到普通物質就會湮滅?它的原理是什麼?

也就是說,這兩束方向相反的光線的相對速度依然是光速,這個現象雖然很反直覺,但卻是真實存在的。對此,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指出,物體的相對運動速度並不是簡單地疊加,而應該通過公式 V = (v1 + v2)/(1 + v1v2/c^2)來計算(注:v1、v2分別代表兩個物體的速度,c代表光速)。

我們可以看到,利用該公式計算出的結果與實際情況相符,我們還可以看到,在低速的情況下,將物體的運動速度進行簡單地疊加所得出的結果,也不會出現太大的偏差,但在高速的情況下,就必須要考慮相對論了。

需要指出的是,在微觀世界中,各種基本粒子的速度是相當快的,比如說電子在原子內部空間運動的時候,其速度常常可達到每秒數千公里,而如果電子得到了足夠的能量,它的速度甚至可以達到光速的99%以上,因此可以說,要計算出微觀系統的運動規律,就必須得將相對論也考慮進去。


為什麼反物質遇到普通物質就會湮滅?它的原理是什麼?

1928年,物理學家狄拉克在薛定諤方程的基礎上引入了相對論,提出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新的問題很快就出現了,因為人們在解狄拉克方程的時候,發現電子居然可以存在負能級。

先簡單解釋一下,按當時的理論來講,電子可以有多個能級,總的來說,當電子得到足夠的能量的時候,它們就會向高能級躍遷,而在平常的時候,它們總是具有從高能級躍遷到低能級的趨勢,通過大量的實驗和研究,科學家發現電子有一個最低能級(基態),當電子躍遷最低能級的時候,就不可能繼續向更低的能級躍遷了。


為什麼反物質遇到普通物質就會湮滅?它的原理是什麼?

然而狄拉克方程卻明確表示了電子可以存在負能級,這就與相關理論以及實驗結果產生了巨大的矛盾,怎麼辦呢?於是狄拉克提出了“狄拉克之海”的觀點,他認為負能級是存在的,只是因為真空中佈滿了不可見的處於負能級的電子,所以人們觀察不到有電子躍遷到負能級(泡利不相容原理)。

那麼問題就來了,在“狄拉克之海”裡處於負能級的電子得到足夠的能量的時候,它們就會向高能級躍遷,那麼當它們離開“狄拉克之海”以後,留下的“空位”又是什麼呢?因為根據電荷守恆定律,這個“空位”應該是帶正電的(因為電子帶負電),所以狄拉克最初的說法是,這個“空位”是一個質子。

但這種說法根本就講不通,因為根據質能守恆定律,不管怎麼說,這個“空位”都應該是一個與電子質量相同,並且電荷相反的粒子,它根本就不可能是質子。對此狄拉克傷透了腦筋,我的方程式明明是正確的,為什麼會得出如此奇怪的結果呢?

最後他實在是無法根據已有的理論來作出合理的解釋,乾脆就大膽地預言,這個“空位”其實是一種我們還沒見過的“反粒子”,我們不妨將它稱為“正電子”,這種“正電子”與電子質量相同,但電荷相反。


為什麼反物質遇到普通物質就會湮滅?它的原理是什麼?

狄拉克所預言的正電子其實就是反物質粒子,這可以完美地解釋狄拉克方程所處的困境。根據他的構想,在真空中注入能量,就可以得到一個電子和一個反電子,即:“真空 + 能量 = 電子 + 反電子”,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過程是可逆的,也就是“電子 + 反電子 = 真空 + 能量”,這就是“反物質遇到普通物質就會湮滅”這種說法最初的原理。

狄拉克的預言很快就得到了證實,1932年,物理學家安德森利用“雲室”首次在宇宙射線中發現了正電子的存在。但由於“狄拉克之海”存在著很多缺陷,因此在該模型提出之後,包括狄拉克在內的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從理論上對其進行完善,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量子場論。


為什麼反物質遇到普通物質就會湮滅?它的原理是什麼?

簡單地講就是,量子場論認為所有的粒子都有與其相對應的反粒子,之所以會有反物質,是因為能量可以在真空中“憑空”生成正反粒子對,比如說當γ光子的能量大於電子靜能兩倍的時候,就可以在特定的條件下生成一個電子和一個正電子,而當這它們相遇時,又會發生湮滅併產生2個或3個光子。

時至今日,反中子、反質子等反粒子早已得到證實,科學家甚至還製造出了真正意義上的反物質——反氫原子,但由於反物質的製造成本極高、產量極低並且無法長時間地保存,因此雖然我們知道反物質是宇宙中的完美能源,核聚變在它面前就是渣渣,但是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人類都無法利用到這種完美的能源。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