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雷(2)老百姓眼中的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責任如何釐清(二)

繼續掃雷,昨天我已經說了,4月3號CME發出了公告,不知各環節的工作是否都正常開展了。如果誰沒做好,誰就對後續的結果負有一定的責任。但即使有錯漏,也不是特別大的問題,畢竟負價格還沒有執行,投資者的損失還是以本金為限。

在繼續昨天的話題前,先把今天我又看到的有價值消息列舉一下。中行原油寶事件繼續發酵,我的今日頭條客戶端不斷有信息推送,我也就是簡單看一下,我怕這些文章影響我的獨立思考,另外我也想寫自己的認識,少借鑑別人的東西。

1.中國銀行昨天發佈了《中國銀行關於原油寶產品情況的說明》,發佈了原油寶的第三個“公告”,就原油寶的產生、4月6日以來的持續風險提示、保持溝通、維護客戶利益和產品設計、風險防控等作了說明。相關說明網址:

https://www.boc.cn/custserv/bi2/202004/t20200424_17793210.html

4月22日中國銀行發佈的第二個“公告”,大家應該有所瞭解了,如需詳細瞭解,網址:

https://www.boc.cn/fimarkets/bi2/202004/t20200422_17781867.html

從中行昨天的說明來看,可以“閱讀”到以下幾點:

(1)4月6日起中行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了風險提示,特別是4月15日以後是每日提示,風險提示的責任應該是盡到了。所以在20日這天有約46%中行客戶主動平倉離場, 約54%中行客戶移倉或到期軋差處理(既有做多客戶,也有做空客戶)。這說明持倉按-37.63美元/桶結算,損失比例較大的人超過一半。公告沒有說明,是否對損失可能超過本金進行了風險提示。

(2)中行在持續與市場相關機構溝通,對20日市場異常進行交涉,全力以赴維護客戶利益,適時與客戶保持溝通。這就是說中行在爭取減少損失,在積極爭取與對手方爭取提高交割價,就我看,這個難度很大,一般來說現貨交割的雙方是可以再協商談判的,現金交割的少。

(3)中行默認原油寶在產品設計、風險管控環節和流程等方面存在漏洞,願意在法律框架下承擔應有責任。我的理解是,如果與CME相關市場機構溝通不成或效果不好,中行會承擔一部分客戶的損失。中行現在想低調處理這個事情,不再讓事情不斷髮酵放大,對銀行的聲譽和信譽造成大的負面影響。這與4月22日的說明相比,中行的態度有很大的轉變,不知這是否與監管機構的約談有點關係。

2. 澎湃新聞4月24日發文《原油寶穿倉追蹤|120位投資人:九成是新手,個別已繳欠款》,文中幾個數據比較有用:“92%投資者帶著抄底心態今年入場,超半數是今年3月才入手,但其中真正接觸過期貨的投資者只有6人,佔5%”,“65%不知道原油寶與期貨合約掛鉤、23%的投資者表示不知道

移倉一詞、僅有3%的投資者知道CME修改交易規則(負油價)、多位投資者表示,中行風險測評並不合規”。這說明我昨天文章中的判斷,基本還是靠譜的,慾望傷人啊。

“在投資者訴求上,主要分為四種:首先,10人認虧損,但不認欠款;其次,12人接受按照20%的強平線退還;第三,51人要求按照4月20日晚22:00的交易價格結算;第四,42人要求退還本金、賠償全部損失。其中,4人同時接受兩種賠償方案,9人要求中行道歉。其餘還有人提出,希望中國銀行起訴芝交所。”

澎湃新聞只調查了120人,其總體代表性有多高,我們在此不討論。就這120人的數據,我們基本可以得到的判斷是,中行之前的投資者適當性評估有問題,投資者教育和風險提示有問題,中行因此承擔一部分損失的責任是應該的,這與昨天中行的公告也呼應。

3.補:新浪財經,4月23日的文章《新浪財經解讀:一文看懂中行原油寶事件客服說了啥》一文認為,“在中國銀行結算前,全市場持倉高達10.9萬手,而在中國銀行平倉後,全市場持倉只剩下1.6萬手。中國銀行成為了市場唯一的大玩家,找不到對手方無法平倉出場。最終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在這隻犯了錯的“大肥羊”認賠出場後,市場價格快速恢復到了0元以上。”,從這篇文章來看,昨天文中提到的多頭虧損2.1億那張圖片,應該僅僅是一個分行或支行的數字。看來中行在此次交易中的真實虧損額度,還得看以後的公告。

4.美國能源信息署4月22日週報告:《WTI crude oil futures prices fell below zero because of low liquidity and limited available storage(WTI原油期貨的報價跌破零的原因是市場流動性不足和儲油能力有限)》以官方的報告確認了本次負數價格的“合理”性,相當於官方的蓋棺定論,報告最後說:“綜上所述,以上這些因素表明WTI原油期貨5月合約價跌破零這一現象可能僅存在於金融市場上,因為現貨市場的參與者幾乎不可能支付負的油價。……但在未來幾周裡,Cushing(譯:庫欣)當地的儲油能力將繼續成為問題的關鍵,仍有可能會導致6月份交割的WTI原油期貨合約的報價或美國其他同樣面臨儲油能力不足問題的現貨原油市場的報價出現劇烈波動,美國能源信息署將繼續關注後續的市場變動情況。”報告網址:

https://www.eia.gov/petroleum/weekly/archive/2020/200422/includes/analysis_print.php

在今日頭條有王為翻譯的英中對照版,網址:

https://www.toutiao.com/a6819251493384749582/

從這個報告基本可以明確,一些投資者或機構認為的應該向美國法院起訴CME及相關市場操縱者,應該是沒有什麼機會的。就像我昨天文中所說,負價格是美國多種商品期貨的交易規則,WTI原油執行負價格是“

隨主流”,至於這其中的陰謀論我不好評論,我要分析的是在這次虧損中各方責任。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此次遭受重創的投資者,有的可能不知道WTI的中文翻譯:WTI即West Texas Intermediate(Crude Oil),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中間基原油,是北美地區較為通用的一類原油。由於美國在全球的軍事以及經濟能力,WTI原油已經成為全球原油定價的基準。而為統一國內原油定價體系,美國以NYMEX(紐約商業交易所)上市的WTI原油合約為定價基準。原油連同美元以及糧食是美國影響和控制著全球經濟以及金融市場的三大主要手段。

5.每日經濟新聞昨天文章《印度也爆原油寶事件,佔94%交易量的交易所MCX以-37.63美元清算,如今被起訴到高等法院》,“4月20日,美原油期貨暴跌。印度多種商品交易所(MCX)以每桶-2884盧比(約為-37.63美元,約合-268人民幣)的價格來進行平倉,據瞭解,MCX有全印度94%以上的原油期貨交易量。一些經紀商已經向孟買高等法院提起訴訟,對於MCX確定的最終平倉價格提出了質疑。除此之外,一些追蹤WTI原油期貨合約表現的ETF基金,比如三星標準普爾

高盛原油ER期貨ETF的衍生品在週三的市值近乎腰斬,收跌46%,報1.79港元,創下2016年5月開始交易以來最大跌幅和最低收盤點位。”

芝商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Terry Duffy接受媒體採訪稱,期貨合約一直被允許進行負向交易,使投資者面臨無限的損失,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並不試圖吸引那些可能不知道規則散戶投資者。Duffy說:“散戶投資者不是我們的目標客戶,我們在市場上尋找專業的參與者。但與此同時,他們需要確保自己瞭解規則,而這取決於他們的期貨經紀商,以確保每個參與者都知道這些規則。”“在我們宣佈允許負價格交易的兩週前,就與政府監管機構開始進行合作了,所以這種情況的到來對我們來說

不是秘密。但我們必須採取措施,讓市場價格能夠反映產品的基本面,期貨市場運作良好。”

看這新聞,第一感覺是印度和韓國的損失也很大啊,但網上搜不到具體數字。不道德的心理,我希望他們大一點,這樣我們的損失就少一點。網上說中行在美國的經紀商是摩根大通,不知是否準確。我認為中行的經紀商是把交易規則的改變及時傳達到了,要不中行還真能與經紀商打官司。

6.今天注意到,2020年3月20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將美國原油期貨和布倫特原油期貨的熔斷機制從7%上調至15%。怎麼感覺是專門為投機客賭博準備的啊。

回到昨天文章,按照既定的計劃,CME在4月8日又發了一個公告《CME Clearing Plan to Address the Potential of a Negative Underlying in Certain(CME關於已準備好執行(接受)主要能源期權合約中的負數價格的清算計劃)》,在這個編號為20-152的公告中,CME要讓市場知道:“CME清算已準備好執行主要能源合約中的負數價格的情況,我們希望讓我們所有的清算公司、客戶和合作夥伴瞭解CME清算計劃,以便我們的每個合作伙伴都能為這種潛在的情況(負價格)準備。 在按照上述計劃進行

模型變更(切換到Bachelier模型,可執行負價格)之前,任何此類能源市場都不會列出負執行價格,即使模型變更確實發生,也可能不會發生。”

請注意所有現有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結算信息和文件格式都已支持負期貨價格和負執行價格,且無需修改。我們將很快發佈有關潛在受影響產品和示例文件的詳細信息。”本通告的網址:

https://www.cmegroup.com/content/dam/cmegroup/notices/clearing/2020/04/Chadv20-152.pdf

這個公告,通過歐美特有的方式,向市場傳達負價格將馬上執行。但它在文件的前面又說,在變更之前,不會執行。文尾又特別強調 ,所有條件都已經支持執行負價格。所以,對於不認真閱讀和研究公告的人,又沒有在看不明白的情況下進行澄清確認的市場參與者,將可能給自己帶來被動。

但正如CME主席兼首席執行官Terry Duffy所說的,“散戶投資者不是我們的目標客戶,我們在市場上尋找專業的參與者。但與此同時,他們需要確保自己瞭解規則,而這取決於他們的期貨經紀商,以確保每個參與者都知道這些規則。”如果這個信息沒有能夠引起重視或理解有誤,這個責任是市場交易方的,不是CME的。你們是專業的投資者,這個鍋我不背!

那按照昨天我文章所寫的五個方面的工作,銀行和投資者是不是都認真做了呢,如果4月6號沒有做,4月9號收到這個文件,再做也還來得及,不至於造成最後的全軍潰敗。

昨天晚上,寫完文章我也在想,我這是不是瞎操心?我想到的那五條風險防控的“必須”工作,比起銀行的風控管理相關規定,應該是太小兒科了,銀行的制度設計應該比我說的更全面、更細、更有可操作性。可為什麼又出了最後爆雷的結果呢?我想還是在執行力上,是在對規則和制度的敬畏上,當巨大的塗在利益面前,投資者拋棄了應有的冷靜;在客戶拓展和業務拓展的工作壓力面前,中行的具體經辦人員和後臺人員鬆懈了。如果說,要對照“不忘初心、牽記使命”學習教育活動的要求來看,一些同志的初心沒有守好,使命沒有擔當,在最重要的抓落實上鬆懈了。所以在工作中,時時對照領導人的講話,非常有用,這可不是虛的。

這個時候怎麼就突然想到,中國疾控中心強大的傳染病監控網絡運行平穩,不會再發生像SARS那樣的情況,然後就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呢?(2019年3月4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展小組討論。來自醫衛界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接受金羊網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我國傳染病防控工作進展順利,39種法定報告傳染病總體平穩,國家傳染病監控網絡運行平穩,與SARS類似病毒可能隨時出現,但中國不會再出現當年的“SARS類似事件”。)

從昨天中行的說明來看,在4月8號到15號主要是做了各種形式的風險提示,關於適當性評估、重籤協議、交易限制、公告通報等方面可能有欠缺。你光提醒我,交易量大,價格波動大,累積風險高,我不會有什麼反應啊。小明我來玩原油寶就是做好發一筆快財大財的準備,把老本虧掉我也認了,我哪兒知道這要貼幾倍本金的一個坑啊!從上面澎湃新聞的報道來看,確實是一批富白3月入市,應該是先抄到一個底了,3月底發了一筆。4月初開始的連續下跌,小明們可能還靠做空又掙了一筆,到了20美元/桶的時候,他們感覺抄底的機會又來了,持續投入,越跌越買,可能有的人把能用的資金都用上了,就等著一天百分之幾十的上漲再次出現。沒有想到,這次跌成負數了,穿倉了!同志們,這是不是有點像擊鼓傳花、傳銷一樣,最後的人就砸在手裡了。所以最後鉅虧這些人,肯定是遭遇了陰謀論,但我認為更多的是境外機構的精準襲擊,而不是CME和各經紀機構的陰謀。在美國操縱市場,這個罪很重,一般人不會也不敢碰。

前兩天網上那個虧了920萬,倒欠銀行532萬的,我倒不怎麼同情他。他這應該屬於專業投資者,甚至是那3%的知道要執行負價格的人,投入這麼大,之前大多是發了幾筆了,還想大幹一場,結果一個大意栽了。我們可憐的應該是,投入不是很大,就是看著朋友發財跟進來的那些,由於基本不瞭解,就跟著朋友炒,把一點老米錢也輸了的人。一句話,輸得多的,大多是有錢人,輸得起。做這種風險投資啊,既然您賺了可以囂張,那虧了也不能罵娘。所以,不論銀行做的還有多少不到位的地方,作為投資者,在銀行每天風險提示的情況下還要賭,那就是願意博一把,那這個鍋也要背住。

從這4月8日開始,熟悉CME交易規則的老手,已經在逐漸平倉,減少多頭倉位,可能也逐步建立一些空頭倉位。正如CME主席說的,“這種情況的到來對我們來說不是秘密”,在歐美市場交易商看來,油價不斷下跌是必然的,出現負價格也是正常的。寫到這裡我就想起2016年的股市熔斷機制,我在2015年底就在想,如果大的機構和大戶在中金所

做空滬深300股指期貨,然後在主板市場大量賣出滬深300指標股,把股市打壓到熔斷,由於股市大跌,股指期貨必然跟著大跌,大戶在主板股票虧損5%,7%,然後在股指期貨大賺百分之幾十,藉著股指期貨的槓桿交易,那怕股指期貨只下跌3%,大戶也將在股指期貨上賺20%左右,兩相抵,也還有最少10%。這樣中小股民的韭菜就被割了。但我當時就相信了證監會,沒有跑,相信政府推出股指期貨是為了股市穩定發展,股市要上漲。哎,說起來都是苦水啊。規則出來了,判斷是投資者自己的事,買者自負這個原則要堅持。所以我期待股市的T+0交易制度推出。

4月8號開始的一週時間窗口,被瘋狂的炒油客錯過了。CME官方發佈的第二份市場警示被銀行的一些人忽視了,這其中我認為不僅僅是中國銀行的人。

時間來到4月15日,CME又發佈了一個公告《Testing opportunities in CME’s “New Release” environment for negative prices and strikes for certain NYMEX energy contracts(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新發布”環境中,測試某些紐約商品交易所能源合約的負價格和執行價格)》,這個編號為20-160的公告,明確了負價格交易

立即生效:“最近的市場事件增加了某些紐約商品交易所能源期貨合約可能以負或零交易價格交易或以負或零價格結算的可能性,這些期貨合約的期權可能以負或零執行價格上市。”“如果發生這種情況,CME的所有交易和清算系統將繼續正常運行。對零或負期貨和/或執行價格的支持是整個CME系統的標準。所有的文件和消息格式都支持這樣的價格,我們有多種長期以來一直以這種方式表現的產品,例如NYMEX BY(WTI Brent Bullet)期貨合約和NYMEX BV期權。”

這個公告發布的當日,就已經宣佈了負價格交易已經執行了,只是市場上沒有出現大幅的價格波動而已。此時,境外飢渴的大鱷默默地、緊張地、密切地盯著WTI的持倉和成交機構,同時繼續默默地不動聲色的建立空頭倉位。其實這個操作,在4月3日看到CME的公告以來,他們已經在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了。只是從那時直到4月15日,他們可能不能確定他們這次能夠撈到大魚。他們不能暴露自己,他們在等待炒底的投資者。

4月15日,美油收盤20.15美元/桶,16日收盤19.75美元/桶,然後在17日週五,請注意是週末交易日,跳空高開,最後以25.14美元/桶收盤,在前兩天炒底的人,這個時候掙錢了,如果他在今天任何價位平倉,都有約20%的收益。這天的交易量不是很大,莊家較好的控制了價格。實際上這個時候,他們的風險也很大,如果大量的多頭在這時候跑了,他們的計劃就泡湯了。

4月17日收高的價格,為20日開盤時有一個較好的價格有比較好的參照作用,20日美油以24.76美元/桶微跌開盤。這天,中國銀行的工作人員除了短信的風險提示,還有一些分行是通知電話通知到多頭客戶,要充分考慮市場風險,雖然這兩天行情下跌,有些損失,但由於結算日即將到來,為避免交易量少產生的持倉風險,建議儘快平倉離場,轉場到6月合約。我相信在這一天,很多中行的員工是負責任地對客戶進行了勸導,一些客戶也聽取了意見,斬倉離場,接受了損失。但還是有一些人,不接受油價繼續下跌的事實,在等待反彈,甚至在不斷加倉。直到22:00點前,一些人也慌了,想平倉了結,但這個時候他可能發現,已經交易不了了(網上有說有的人在21:30以後沒辦法進行委託,不知真假),但更多的可能是已經沒有心理價位的對手盤,自己沒辦法成交。就這樣,加倉的賭徒、跑不了的小明一起在22:00停止了交易。

不知道在4月20日這一天,中國銀行的短信、電話提醒,有沒有告知油價是可能不斷下跌,甚至出現負價格的。如果那樣的話,小明除本金全部損失外,還要向銀行支付差額。我估計,基本沒有,即使部分工作人員有這個意識,也怕嚇到客戶,擔心客戶斬倉造成大額損失找銀行的麻煩。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即使客戶離場,也不一定有足夠的對手盤接招。從最終的結果來看,我們可以有一個判斷,那就是銀行的工作人員對負價格也是沒有準備沒有概念的,甚至是不知道這個公告的,否則也不會有銀行人員也在虧損的人裡面。網上有人說,本來已經開始平倉了,接到中行的電話,說也可以持倉一些,留下的虧大了。從這裡來看,中國銀行負責原油寶相關工作的人員,是不夠專業的,是不太稱職的。但這個不專業不稱職,不是某個人的問題,應該是中行在制度建設、風險防控、人員培養方面的系統性問題。

22:00過後,小明沒什麼事,原油寶又在虧損狀態,也不能交易了,就盯著行情看,越看越心急,但也沒有什麼辦法。當油價跌破0元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是,OMG,什麼情況?是不是系統出錯了,買油不要錢嘎?但油價的持續下跌,讓他也感到這不是系統問題,否則NYMEX就會暫停交易了,發生系統異常,最多幾分鐘就會被發現,但交易還在繼續。此時多頭小明是胸悶的,之前沒有平倉的空頭小張在想的是,這個價格怎麼了,這負數算數嗎,如果算,OMG,老子今天發了!這一個小部分人的不眠之夜,90%多的多頭(真是多)是焦急的,10%以內的空頭也是焦急的,他們都在等待結果。也有一些小李,早早地就睡了,做了一個美夢,又一次抄底成功,準備買個Model 3。

那一夜,在北京時間21日凌晨2:28-2:30這三分鐘,空頭髮動了總攻擊,正如我們後來看到的,空頭連續不斷的賣空,最終把結算價格敲定在-37.63美元/桶的低價。還好,不是-100美元的超低價。不是嗎?如果這樣看待虧損,小時是不是會舒服很多了。

4月21日上午,小明小李收到了中行的催款短信。然後群裡面、朋友圈、網上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有好事者先把虧損920萬發出來,搶了個頭條。中國銀行也忙著發公告《關於我行原油寶產品美國原油合約4月21日暫停交易的公告》,稱“我行正積極聯絡CME,確認結算價格的有效性和相關結算安排。”這個公告,在中行官網已經找不到了,不知道什麼原因。


掃雷(2)老百姓眼中的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責任如何釐清(二)

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公告第一號


從這個公告的內容來看,我認為從官網撤下也有原因。“我行正我行正積極聯絡CME,確認結算價格的有效性和相關結算安排。”這句話,是不是一定程度說明了,負責原油寶業務的高級負責人或者發公告的人,不知道在4月15日,負價格已經被接受了?否則不應該這樣表述,至少要有更委婉的表述。

這個公告還說了,原油寶美油產品4月21日暫停交易一天。而就在21日WTI收盤於10.01美元/桶,所以網上有很多人就說,為什麼21日不繼續交易,這樣不就能夠按10美元左右的價格結算了嗎,這樣損失就少了嘛?這個觀點應該是不對的,下一篇文章我們再討論這個問題。

所以此時,我要問的問題是:

1.4月15日的公告,是不是仍然沒有引起重視,並且立即開展我之前說的相關工作或更多工作?

2.作為重大交易規則變更的公告,中行總行部門級的負責人,是否有疏忽過失之責?如果重視了,至少多3天(15-17日)的時間平倉,即使平倉不完,也不至於這麼大的損失。

3.我們的交易員和我們的經紀商,是否清楚中行在市場的持倉總量,並清楚地知道超多的持倉(佔比太高)的風險?這個問題好像不該問,專業人士應該是瞭然於心。但從前面說到的,在中行平倉之後,持倉量下降了9萬多手,說明那77076手通過TAS平倉的多單有很多是中行的持倉。

我們的經紀商(摩根大通或高盛?)應該對此很清楚,中行存在沒有對手盤無法通過正常交易平倉的風險。那經紀商為什麼不提醒和幫助中行想辦法或是想不了辦法?而對於中行的交易員來說,有沒有把這個巨大風險連續不斷的上報並想辦法出主意?像“新冠疫情上報第一人”張繼先醫生一樣執著?直到引起領導的高度重視並給予解決。

4.針對巨大的可能出現的無法正常平倉風險,中行應急預案是什麼,如何與客戶溝通儘快平倉和平倉策略,因為大量的持倉在中行,如果從15日就開始全部平倉,可能造成踩踏事件,客戶損失也不會小。如果隱藏的大鱷再來推一把,也是差不多的結果。

5.如果“被宰”已經不可避免,我再問一個天真的問題,能否通過經紀商、交易所與對手方大鱷談判,在雙方可接受的低價比如0元,-10元交易,減少損失,而不是等到最後按-37.63美元結算?

6.20日22:00以後,在被宰成為客觀事實的情況下,有沒有可能重新開放交易權限?把醒著和睡著的白富們喊回來,告訴他們悲壯的情況,讓富白們自定生死,這樣也能減少中行的責任。

昨日英股5752.23,收跌1.28%;美股23775.27,收漲1.11%。

寫到這裡,我不容易;讀到這裡,你不容易。怎麼樣,點個在看,給個轉發唄?

今日小詩:

掃雷來到第二集,

公告還沒被重視。

四月中旬對手走,

獨留中行豬一頭。

外國大鱷早準備,

默默無聞建空頭。

四一七時收高價,

四二〇時空間大。

這個週一很特別,

低開低走不停歇。

二十二點停交易,

油價跌到一十一。

以為跌幅已太大,

哪想這波算個啥。

時間來到二二八,

敵人總攻太猛烈。

三分之內直線跌,

最低跌到負四十。

兩點三十戰鬥止,

結算價格負三七!

中國人民沒經歷,

負數價格第一次。

銀行忙著發公告,

小明急著等消息。

有人虧超九百萬,

發個圖片上頭條!

央視新聞連續報,

美國油價崩潰了。

哪知主角是中行,

這個消息不太好。

多頭要賠三倍錢,

空頭喜見進賬單。

雖說可能不專業,

中行還是去交涉。

談判結果不樂觀,

負數價格不會變。

大批油客群起來,

相關部門討說法。

認虧認賠要耍賴,

你我想法各相異。

銀保監會很關注,

行長約談來一個。

衛星上天五十年,

中行公告第三號。

新冠疫情全球散,

原油價格上下竄。

客戶損失感不安,

傾聽心聲和關切。

全面審視各環節,

法律框架擔責任。

同舟共濟共客戶,

客戶利益要維護。

我為中行叫個好,

態度轉變佔個贊。

守初心來擔使命,

六穩六保好發展!

各位看官辛苦了,

讀完請你點“在看”。

精彩內容不錯過,

明天請看“掃雷”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