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孤,必有鄰 ——惠州文化心理成長之旅

德不孤,必有鄰    ——惠州文化心理成長之旅

此番遠赴惠州,也正逢人生低谷,雖未被貶,也是被免,於是自得其樂,悠哉悠哉的過著歸隱心理的生活—追隨韋老師,得遇導師班。

來惠州並不知道這是什麼樣的城市,來了就直奔課堂,猶如飛鳥入林,渾然忘我了。

第一天便是我們小組的積極婚姻團體。小組成員很多都是素未謀面,可竟然完全的真誠敞開,一連三天都在網上備課,大家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三次修改方案。到惠當晚又緊急碰頭,分工協商,那份默契,彷彿認識很久了。

第一天的團體小組成員齊心協力,帶領者落落大方,還算順利完成。於是,磚就來了,被拍得委實過癮。

其實,我看到了自己。因為備課有自己的參與,團體帶下來就有很深的代入感。隨著老師督導的抽絲剝繭,於是看見了自己的模式,自己的不足:團體的一切都在為自己的設計服務,為了完成一步步的計劃,一路帶著成員在各個技術堆砌的道路上飛奔,根本沒有看見團體裡的人,也沒發現自己在那裡。當看見人的時候,心念忽然一動:他們就是我啊!再聽老師和同學們的督導,感覺就不同了,對團體的真實和導師的投入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悟。

就這樣從成長團體到教育團體,又從教育團體到支持性團體,三個團體下來,每一天絲絲入扣的分析,都直擊心靈,身在其中,又常常忘了自己。

從團體中快樂的表演成長,到團體的真實性體驗,分明感到自己慣熟的教育團體的2.0模式在解凍,有望成長為3.0的成長模式。探訪惠州文化,走近東坡雕像,聽到那熱情幽默的志願者陳向東講蘇東坡的故事,不知覺間耳邊一曲古箏迴盪:蘇東坡被貶惠州跌入人生低谷依然自得其樂,那份豁達中取得了文學上更大的成就。黃州人很怕被牽連,恨不得不敢承認認識蘇子,而惠州人民夾道相迎,友好往來,感動得蘇軾建房客廳題為“德有鄰堂”。

德不孤,必有鄰    ——惠州文化心理成長之旅

德不孤,必有鄰。那一刻,我心一沉……

離開單位,也是一樣的黑雲壓頂,故人一個個老死不相往來,恍如隔世般被邊緣化,一個人默默在人生的中途茫然。而韋老師和導師班的同學們視我如家人。三屆導師班如此,四屆亦然。我何德何能,讓大家這樣敞開胸懷接納我,備課小組未見面的姐姐們都親如一家人,導師班和渡老師們一見面更是如此親切,讓我幾乎忘記了家鄉的料峭春寒。

每次活動,大家都坦誠相見,直接拍轉。如果不是心理成長好了,人格完善了,怎可能如此簡單直率。我只要簡單,不求深刻,如此真好!

風景在旅途中,成長在過程中,改變在不知不覺中。導師班此次面授,也是難得的一段心靈文化旅程,短短四天,我已非我。

德不孤,必有鄰也。

那說好了,不分手哦!

感恩遇見!

2019.4.10於廣東惠州

德不孤,必有鄰    ——惠州文化心理成長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