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张应力

文/易多伟

来源:微信公众号《白猿武道》

身体的张应力

前几日白猿通背微信群里有位学员发双摇臂的视频,他是手指弯曲着练。我师一直要求我们手指放松,但要伸直并拢起来练拳。为什么这么要求?师父没说,我也没想过。直到看到这位学员的视频,忽然明白了其中道理。

李仲轩先生在《逝去的武林》里讲鹰爪力不是抓坛子抓出来的,来自劈抓。练拳时无人似有人,带点劈抓的意思,久而久之手上就有了鹰爪力。无独有偶,李雅轩先生在日记里也写道,练拳时手指舒展,要带点指尖微涨的感觉,这样才涨功夫。

身体的张应力

手指舒展,指尖微涨,实际上是微挑指筋的现象。经常玩手机的人知道,屏幕点多了拇指会痛,这是用力过多肌肉劳损的结果,得歇几天才好。指筋微挑,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时日久了筋力自强。

练拳时带点劈抓的意思则是非常巧妙的心法了。人因为后天习惯的原因,手上拿了东西就全身紧,胳膊用力。空手劈抓,屏蔽了后天的习惯,用意念来纠正身体惯性,手上无物似有物。放松状态下久而久之就恢复了运动本能。我有天晚上边看孩子边练拳,闺女问“爸爸,你手上拿什么东西了吗?”。我说“没有啊,空手练。”“那你为什么看起来像手里拿着东西在练?”小孩子直觉敏感,她能看出来手上挂物的拳意。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李老说明白了手上劈拳就懂了身上劈拳,由手上规矩也能明白拳架和桩法。

身体的张应力

身体的张应力

白猿通背拳四六步要求架子要带点坐意,为什么要带坐意?和挑指筋一个道理。有了坐意,身上大筋就上了发条,久了自出弹性,全身就有了张应力。水有张应力,小水珠掉在桌面上会滩开,但不会无限制,边缘是圆的,形如烧饼。身体有了张应力,就成了带骨气的大号水珠。上善若水,无孔不入,不争而争。

站浑圆桩时手指舒展撑开、身体带坐意,由挑手筋而挑全身大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通达了就会动,气与血是流动的,由内微动而外缓动,辅以手上挂物的拳意,内外相合一整动,空气游泳为试力。世尊传自己的儿子罗睺罗尊者的法门为安若般若,也同此理。

李仲轩、李雅轩、芗翁、我师讲的拳理都存在耳朵里好几年了,在看到别人练拳的一瞬间,这些道理全进了脑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没有终日思矣、跂而望矣,就没有一朝顿悟。薄发来自厚积。


作者注:写完本篇后让拳友万法皆空帮忙审阅,万法指出手掌的开合、张应力与躯干的张应力是一体的,都是来自于丹田的运动。一句话茅塞顿开,一并写出望读者思之。

身体的张应力


身体的张应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