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大詩人楊萬里曾到揭陽,並寫下這三首“揭陽詩”

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宋光宗曾親書“誠齋”以賜,故稱其為“誠齋先生”。他的詩獨樹一幟,謂“楊誠齋體”。在中小學語文課本中也常出現楊萬里的詩,比如《宿新市徐公店》、《小池》、《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等等,因此,楊萬里這位詩人是再熟悉不過了。

南宋大詩人楊萬里曾到揭陽,並寫下這三首“揭陽詩”

楊萬里一生作詩超兩萬,傳世詩作四千多,其風格清新,語言簡潔,貼近生活,感情濃厚。

這一位大名鼎鼎的詩人,當年曾經來到廣東揭陽,並寫下了《過瘦牛嶺》、《揭陽道中》(其一其二),總共三首詩。楊萬里於紹興二十四年(即公元1154年)中進士第,曾任廣東提舉、提點刑獄,這期間足跡遍佈廣東。後來授太子侍讀、秘書監等職,累官至寶謨閣直學士,封廬陵郡開國侯。楊萬里開禧二年(1206年)病逝,享年八十歲,獲贈光祿大夫,諡號“文節”。

南宋大詩人楊萬里曾到揭陽,並寫下這三首“揭陽詩”

過瘦牛嶺

行盡天涯意未休,循州過了又梅州。

生平不慣乘肥馬,老去須教過瘦牛。

夢裡長驚炊劍首,春前應許賦刀頭。

夜來尚有餘樽在,急喚渠儂破客愁。

據有關資料記載,楊萬里於淳熙八年(1181年)率師到潮州平息沈師起義,途經瘦牛嶺,寫下這首詩。瘦牛嶺舊屬揭陽藍田都,與梅州交界,今隸屬梅州市豐順縣。這首詩闡明瞭行軍路線,從循州(河源一帶)向東進入梅州,然後經過瘦牛嶺進入揭陽。

南宋大詩人楊萬里曾到揭陽,並寫下這三首“揭陽詩”

整首詩告訴我們詩人他平生做官足跡遍天下,馬不停蹄,不慣奉迎,不愛華麗排場,未有乘肥馬樂逍遙,年邁了還要長途跋涉經過瘦牛嶺,夢中常常因為戰事而驚醒,料必到春季前,就可以結束戰事的,奏凱歌回程,今夜還有之前剩下的酒,且將些酒來解煩愁。

南宋大詩人楊萬里曾到揭陽,並寫下這三首“揭陽詩”

詩人楊萬里一踏上瘦牛嶺,驟然由瘦牛聯想到肥馬一詞,《論語之雍也》曰:“乘肥馬,衣輕裘”,也想到自己的立身處世,當時已經54歲的他,年邁登上瘦牛嶺,是苦了是樂,此詩以言志,突出了詩人清高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

南宋大詩人楊萬里曾到揭陽,並寫下這三首“揭陽詩”

《揭陽道中》其一

猒穿山徑石嶔崎,喜見川原路坦夷。

更著兩行團樹子,引人行遠不教知。

《揭陽道中》二

地平如掌樹成行,野有郵亭浦有梁。

舊日潮州底處所,如今風物冠南方。

這兩首詩應該是寫於經過瘦牛嶺之後,描寫揭陽縣的風光景物,從這兩首詩側面反映南宋時期揭陽縣以至潮州府經濟繁榮,社會的進步,是當時揭陽社會的真實寫照。

南宋大詩人楊萬里曾到揭陽,並寫下這三首“揭陽詩”

現在的潮汕地區為平原地帶,這兩首詩也闡述也揭陽大地多平坦,山奇石秀,綠樹成蔭,沿途兩旁種植團樹,猶如漸入佳境,流連於其中。村野每隔幾里就有郵亭,即是驛站,也可以看出當時揭陽縣通往潮州府的的官路交通已經建成。

南宋大詩人楊萬里曾到揭陽,並寫下這三首“揭陽詩”

“舊日潮州底處所”這一句是源自韓愈的《瀧吏》“東吳遊宦鄉,官知自有由。潮州底處所,有罪乃竄流……”,韓愈刺潮之前,潮州謂蠻荒瘴地, 韓愈赴潮州之後,潮州開始翻天覆地的變化。到了南宋時期,楊萬里筆下的這兩首詩,潮州府揭陽縣的面貌跟唐朝時期可謂天壤之別,“如今風物冠南方”這句詩可以看出楊萬里對揭陽的印象,給予很高的評價,讚美了揭陽縣,也讚美了潮州府。

南宋大詩人楊萬里曾到揭陽,並寫下這三首“揭陽詩”

楊萬里的這三首“揭陽詩”,藝術水平極高,欣賞價值高,從題材到思想內容上,皆稱得上“揭陽第一詩”。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杜絕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