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大师系列之罗西里尼|新现实主义

正如二十世纪60年代的“现代情感三部曲”让安东尼奥尼声名鹊起一样,罗西里尼的“战争三部曲”也让其在二战后的意大利电影界名声大噪。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正是“战争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同时也被视为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认识大师系列之罗西里尼|新现实主义

1

在观看电影之前,首先应了解一个概念:不设防。

所谓不设防城市就是战时没有军队防御和军事设施的城市

当某个主权国家遭侵略,它的首都或城市面临被占领的危险,这个国家的政府本着人道主义保护市民,并保护城中的文物古迹不被毁灭,就会宣布它为不设防城市,命令守军撤出,自动放弃城市的占领权,该城奉行不抵抗原则。

二战时的罗马就是这样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二战结束前夕,德军占领了罗马,并以保护古迹为名,宣布罗马为不设防城市:即不允许意大利人在此城进行军备,以便德国任意控制。

认识大师系列之罗西里尼|新现实主义

2

而《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影片,讲述的正是1943年至1944年之间,在意大利留下来的部分地下党员和普通民众一起,同占领了他们的国家并肆意妄为的德军英勇抗争的故事。

主角是一名地下反抗组织的领袖曼菲蒂,他的掩护身份是工程师,其他角色及事件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人物铺展开的。

在曼菲蒂被德军追捕期间,他的朋友弗朗西斯科和未婚妻皮娜为他提供了暂避之所及必要的帮助,另一位天主教神父唐·彼得罗则在曼菲蒂行动受限时作为曼菲蒂与其他游击队员的中间联系人。

最终,在与德军的对抗中,皮娜、曼菲蒂、神父都英勇的牺牲了。

这样的故事情节放在今天来看,可能会比较老套,尤其是我们看过很多抗战题材的影视剧后,更觉得这部影片无趣且画质粗糙。

但就是这样一部影片,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认识大师系列之罗西里尼|新现实主义

3

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新现实主义。

简单的概括就是:新现实主义是现代主义思潮在反法西斯过程中逐渐孕育出来的产物。新现实主义电影主要指1945年~1951年崛起的意大利电影。

二十世纪30~40年代的意大利电影主要有两种类型:浪漫情节剧和喜剧片,消遣娱乐是当时意大利电影的常态。这与当时的意大利政府为了应对经济大萧条而大力扶持电影产业脱不了干系。

一位意大利作家在1930年抱怨道:“为什么这里没有诞生那种由伟大的法西斯革命所启发的电影?”

的确,消遣电影长期以来遮蔽了很多现实问题,尤其是在那个政局动荡的年代。

在政策的支持下自由发展的意大利电影,促使了一些年轻的、有思想的导演的加入,而这些受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影响的年青一代,开始主张回归传统的意大利地区的自然主义。

同时评论家们也号召导演们

用电影表现普通人实际生活环境中的困苦。而这些富有使命感的评论家后来有很多都亲自拿起摄影机当起了导演。

于是,当1945年战争结束,意大利的春天到来,各行各业的人都渴望打破旧的方式时,作为一股文化复兴和社会变革力量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崛起了

那位意大利作家所期盼的电影由此诞生。

认识大师系列之罗西里尼|新现实主义

4

1945年战争刚刚结束,《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便投入拍摄。事实上,剧本在战争期间已经开始构思了。

但是由于战争的影响,罗马这座历史与艺术之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曾经一度繁荣的意大利电影工业也受到了重挫,位于罗马郊区的电影城也遭到了破坏。

没有经济支撑,没有完善的设施,没有大型的摄影棚,罗西里尼在拍摄之初便遇到了重重困难,就连拍摄用的胶片都是在黑市上买到的。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逼迫下,导演们纷纷扛起摄像机走上了街头,用最真实的影像记录下战后意大利普通民众的悲惨生活。

而对抵抗的记忆以及一种记录日常生活的电影中的景象,为新现实主义运动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世界电影史》)

认识大师系列之罗西里尼|新现实主义

5

实景拍摄,是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

所以,你能在《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影片中看到如纪录片风格一般的场景。

为了能更真实、客观的反映现实,也或许因为找不到更多专业的演员,这部影片除了几位主角以外,其他全部是非专业演员出演。

这些非专业演员,都是曾经饱受战争之苦的普通民众,他们与纳粹的对抗经历还如同昨日一般历历在目。

所以,你能在《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影片中看到最真实的表演,这是不用刻意表演就能展现出来的真实的表情。

并且你会发现,这部影片很少使用特写镜头,这是由于设施的不完善,使得拍出来的影像粗糙、有颗粒感,特写镜头会更加使影片显得不够精致。

认识大师系列之罗西里尼|新现实主义

所以导演尽量多的用了中景和远景,这也正是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一个特点。

并且很多场景都是外景,部分内景则是罗西里尼在地下室搭建的摄影棚。

而恰恰是这种粗糙的、具有粒子感的影像,使得影片具有一种新闻片的风格

随着1948年意大利之春的结束,国家经济形势出现好转,人民的生活也日趋稳定,人们对这种审视和批判现实意义的影片不再给更多的关注,又转而追捧娱乐性强的好莱坞风格的影片。

于是,新现实主义运动的势头也随之越来越弱。

这之后,新现实主义电影慢慢退化、演变出各种类型,安东尼奥尼便是在新现实主义运动后逐渐成长起来的艺术电影的代表。

认识大师系列之罗西里尼|新现实主义

6

《世界电影史》对《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中皮娜之死做过深度解析,以此来说明新现实主义对战争时期的批判性审视。

皮娜是主角曼菲蒂的朋友弗朗西斯科的未婚妻,她与曼菲蒂的交集仅仅是为他提供了躲避的地方。

如果说皮娜是本部影片的女主角,那么你有见过女主角在影片进行到一大半时突然牺牲的吗?如果说皮娜不是女主角,但是除了她,还有哪个女人的戏份及其存在的意义能够与之匹敌的?

更何况,扮演皮娜的演员还是为数不多的职业演员。

在其未婚夫弗朗西斯科为了掩护主角曼菲蒂逃离而被德军抓捕时,皮娜挣脱了德军的阻拦追了上去,她一个人奔跑在大街上,一边喊着未婚夫的名字,一边情绪激动的追赶汽车。于是,不幸发生了:皮娜中枪倒地。

认识大师系列之罗西里尼|新现实主义

这一幕应该是影片进行到此最让人动容的地方。

虽然影片一开始便营造出悬疑的气氛,但也不乏幽默的喜剧细节,直到我们目睹了作为普通民众的皮娜因为战争而丢失了性命,我们才意识到这场可怕的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痛苦与灾难!

或许我们会觉得皮娜太傻,丈夫被捕,她追上去又有何意义?到最后还不是白白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但是,《世界电影史》是这样解释的:皮娜被杀害暗示着,在现实生活中—恰恰与电影世界相反—好人随时可能会毫无来由的死去。

在这里,皮娜已经不再是单单一个人了,她代表的是整个饱受战争摧残的普通民众,她的激烈的反抗正是被侵占的罗马的反抗。

罗西里尼的这种处理手法被后来的战争题材电影纷纷效仿。

而结尾的一个场景:以马尔切洛为代表的小孩们亲眼目睹了神父的英勇牺牲后,他们垂着头,默默的沿着街道返回罗马这座城市,这一场景被赋予了罗马的光明未来与希望。

认识大师系列之罗西里尼|新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没有任何宣言或计划,它只是一种对更强烈的现实主义的诉求,以及对当代题材和工人阶级生活的强调。

罗西里尼曾说:“对我来说,新现实主义最重要的是从道德立场去看世界,然后才是美学。其开端是道德。”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上映后,罗西里尼说:“当时情形即是如此”(this is the way things are!)

而这句话后来即成为新现实主义运动的座右铭!

认识大师系列之罗西里尼|新现实主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