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李陵」戰神?懦夫?軟骨頭?——爭議背後的悲歌

李陵,一個至今爭議不斷

的歷史人物,圍繞他的謎團主要來源於兩個:一是個人戰力究竟如何;二是為何漢朝派遣使者將其召回,他依然選擇留在匈奴。帶著這樣兩個疑惑,一起看看在李陵的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

「漢·李陵」戰神?懦夫?軟骨頭?——爭議背後的悲歌

李陵

坎坷的李家

李陵(前134年—前74年),字少卿,西漢名將李廣的孫子。雖然李廣在戰場上聲名顯赫,被匈奴人稱為“飛將軍”,但是在漢武帝將星雲集的時代,其戰績只能說是一般,因此沒有得到漢武帝的器重。回到生活中來,李廣同樣是個悲劇人物,李廣一共有三個兒子:李當戶、李俶、李敢。李當戶、李俶先於李廣離世,小兒子李敢追隨霍去病作戰立功封侯,由於他將父親李廣自殺的責任歸罪於大將軍衛青而將衛青打傷,因此被霍去病射殺。漢武帝不但沒有為他主持公道,還對外宣稱李敢是狩獵時被鹿撞死,真可謂是死不瞑目。李陵是李當戶的遺腹子,他一方面繼承了爺爺李廣的勇武,另一方面也繼承了李廣的壞運氣,一生坎坷。

「漢·李陵」戰神?懦夫?軟骨頭?——爭議背後的悲歌

落寞的李家

一戰顯聲威

李陵作為大漢的將軍只指揮過一場戰鬥,但是僅憑這一場戰鬥,足以讓他彪炳史冊。這場戰鬥是這樣的:漢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漢武帝派遣李廣利統領三萬騎兵出酒泉征討匈奴右賢王部,同時漢武帝要求李陵給李廣利護送糧草。李陵和他爺爺的性格如出一轍,當即就向漢武帝表態不願意充當運糧工作,要自己領軍與匈奴作戰,但是漢武帝表示馬匹已經不夠了,於是李陵再次表態,只需要帶領他手下的五千步兵就可以直搗匈奴王庭。漢武帝被他的勇氣所感動,於是同意了李陵的請求。

這一年李陵已經36歲,已過而立之年的李陵懷揣著建功立業的夢想,帶著他一手訓練的5000步兵向匈奴腹地前進,在浚稽山遭遇匈奴主力部隊,約三萬匈奴騎兵將李陵和他的5000步兵徹底包圍,但是李陵充分發揮弓弩的優勢,首戰就給匈奴人來了一個下馬威——殲敵數千。匈奴單于召集左、右賢王共計八萬多騎兵圍剿李陵部,李陵且戰且退,給匈奴人以沉痛的打擊,最終因為孤軍深入、箭矢用盡而戰敗投降。

雖然李陵這一戰失敗了,但是他能充分藉助地形、發揮弓弩的優勢,以5000步兵正面硬剛數萬匈奴騎兵,並取得殲敵一萬餘人,400多人突圍成功的戰績。這在整個冷兵器時代的戰鬥史上都是一場不可思議的戰鬥,這一戰充分顯現了李陵卓越的軍事才能,說他是

戰神也當之無愧

「漢·李陵」戰神?懦夫?軟骨頭?——爭議背後的悲歌

步兵硬撼騎兵

改變命運的三個人

  • 路博德

路博德不是個壞人,也不是故意要給李陵挖坑,實際上他的想法和李陵是很相似:初上戰場的李陵不願意給漢武帝樹立的大漢軍團新星李廣利打下手,那麼同樣的道理,早就在戰場上證明過自己的路博德自然不願意給李陵作接應。畢竟這是漢武帝的命令,所以“老油條”路博德只能找藉口推脫。但是路博德想不到的是,他的推脫之詞讓漢武帝對李陵產生了誤會:認為李陵這個人華而不實,是一個只會呈口舌之利、臨陣退卻的慫人,這個印象的形成也為漢武帝后期對李陵的不信任埋下伏筆。

  • 公孫敖

公孫敖雖然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但是不得不說他軍事生涯毫無亮點,若不是因為他早年有恩於衛青,抱上衛青的大腿,能不能在大漢軍團混下去都是問題。漢武帝將接回李陵的任務交給公孫敖,公孫敖不但沒有完成任務,還為了推脫責任,向漢武帝彙報:根據俘虜交代,李陵正在幫助匈奴人訓練軍隊。得到消息的漢武帝再次怒火中燒,下令夷李陵三族,此舉將李陵迴歸的路徹底堵死。

  • 蘇武

蘇武和李陵同樣是被匈奴抓獲,但是兩個人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最終使得兩個人走上了不一樣的結局。蘇武被匈奴抓獲後,選擇了寧死不從,最終無可奈何的匈奴人將其發配去北海牧羊。李陵投降匈奴後,受匈奴單于委託去勸降蘇武,通過李陵和蘇武的對話可以看出他對漢武帝的殘暴是有怨言的,但是蘇武不為所動,其氣節讓李陵深深的折服。蘇武在匈奴呆了十九年,漢昭帝繼位後,派人接回了蘇武並官封典屬國、賞錢百萬。

路博德、公孫敖、蘇武三個人先後出現在李陵的生命中,改變了一生的軌跡:路博德讓李陵失去了漢武帝的信任,公孫敖讓李陵失去了在漢朝的羈絆,蘇武讓李陵失去了回國的勇氣。從此形單影隻的李陵只能選擇紮根匈奴,度過自己的餘生。

「漢·李陵」戰神?懦夫?軟骨頭?——爭議背後的悲歌

李陵勸蘇武歸降

拒不歸漢的原因

漢昭帝繼位後,李陵的兩位好朋友霍光、上官桀成為了漢武帝指定的拖孤大臣,於是他們就派遣使者到匈奴,勸說李陵回國。使者告訴李陵,漢昭帝已經大赦,霍光、上官桀希望李陵能夠回到故國,李陵聽說後以怕再次蒙受恥辱為由拒絕。現在很多人基於這個事情推斷李陵自始至終就是怯懦的投降分子,而我卻認為李陵拒不歸國的原因有三:

  1. 家人。李陵在勸降和送別蘇武的時候都提到過,漢武帝因為他投降一事夷其三族,使他失去了漢朝內的親人,再加上漢武帝對他家族的不公平待遇,讓李陵對漢朝失去了忠心。
  2. 家庭。李陵在匈奴重新成家立業,此時李陵如果要歸國,所要考慮的就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之前因為他投降匈奴已經讓他失去所有,因此如果此次想要回歸漢朝,那麼如何妥善安置家人是他不能迴避的問題。
  3. 前途。蘇武持節在北海牧羊十九年,如此的忠誠義氣,迴歸漢朝僅僅被封為典屬國,而李陵在匈奴被封為右校王,作為一個投降匈奴的人,他不得不為自己的將來考慮。雖然目前執政的是他好友霍光和上官桀,但是官場風雲變幻莫測,因此李陵對歸國後的個人前途沒有信心。
「漢·李陵」戰神?懦夫?軟骨頭?——爭議背後的悲歌

偏愛外戚的漢武帝

啟示

李陵是一個充滿悲情色彩的人物,他能文能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他一生的命運極為坎坷,在漢朝沒有得到與其才能相匹配的重視。最終還是曾經的敵人給了他足夠的尊重,給了他一片棲息之地。

遺憾的是李陵的悲劇在中華歷史中不斷複製、重演,“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願李陵式的悲劇不再上演,願我泱泱中華長盛不衰。


「漢·李陵」戰神?懦夫?軟骨頭?——爭議背後的悲歌

唐魏徵的名言

作者滌塵索金,一個單純的歷史愛好者,在此誠請諸位好友多關注、多交流、多點評,讓我們一道滌盪歷史的塵埃,探索人性的光輝。

插圖均源於網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