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農業產業互聯網的現狀

智慧農業——農業產業互聯網的現狀

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最重要的是什麼?用阿里CEO張勇的話說,即為大數據、雲計算、以及行業產業各要素商業行為的在線化、協同化。近年來,農業領域湧現出的不同企業,通過互聯網和電商思維來解決農業領域裡的各類問題。目前,產業互聯網企業在農業領域裡的狀態,事實上可以用產前-產中-產後的階段來分析概況。

產前板塊裡,土地方面互聯網化程度較高的是土地的流轉,其以土流網、土地資源網、搜土地網等為代表。農資包括種子、農藥、化肥、農膜及農業生產、加工、運輸機械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農資市場容量超過了2萬億元人民幣,其中種子、化肥、農藥、農機四類農資產品的市場空間分別約為3500億、7500億元、3800億元和6000億元。農資領域的互聯網企業玩家眾多,包括阿里巴巴、大豐收、雲農場、農一網、田田圈等。

產中板塊裡,農業生產的產中管理主要包括植保、生產管理與金融。在植保、生產管理方面,互聯網化企業主要包括農醫生、農田管家等。而在金融方面,目前社會上大致形成了四類農村互聯網金融服務提供商,包括以農分期、大北農、新希望、雲農場為代表的三農服務商,以惠農網、京東、淘寶為代表的電子商務企業,以螞蟻金服、宜信、開鑫貸、翼龍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以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為代表的傳統銀行服務機構的互聯網金融部門。

農業生產在產後主要需要倉儲、加工、物流、銷售等方面的服務。值得注意的是在銷售方面,目前出現了很多獨角獸,包括農產品領域的美菜網、宋小菜、一畝田等。

總體來看,目前農業領域的互聯網化,主要集中在產業前端的銷售,以及供應鏈端不同環節、不同板塊的數字化。並沒有一個平臺通過軟件和智能硬件結合起來,將農業生產整個流程(即產前-產中-產後)和產業鏈連接起來,達到不同模塊端到端的在線化運作、協同和匹配。

“從業者更多的還是串聯式的理念,並沒有網狀的思維,這也是農業領域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的不同處,產業互聯網不止關注用戶、關注銷售,還需要關注整體效率的提升。”雲洋數據總經理趙洪啟如此說道。

目前整個農業領域只是呈現板塊化的互聯網改造,而沒有進行整體產業鏈的鏈接,也是跟農業產業互聯網的難度很大有關。在趙洪啟看來,首先是智能化硬件的鋪設對農業從業者來講接受難度比較大,農業產業互聯網需要的專業人士和目前農業從業者不匹配;其次是整個農業在中國的互聯網化和智能化程度很低;還有一點就是中國農業不僅面積廣而且很複雜,這也是農業產業互聯網進程慢的原因。

用趙洪啟的話來說,並不是企業簡單提供智能化的設備,提供互聯網和物聯網的設施就可以解決中國農業目前產業化、智能化的問題。它需要解決從人到單個設備到整體解決方案的“硬”問題和用戶教育的“軟”問題。

“產業智能化程度低,這反而是農業產業互聯網企業的機會。”趙洪啟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