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广线列车脱轨原因:司机瞭望距离不足,撞上滑塌体

【讯】30日,广州铁路监督管理局公布京广线列车脱轨事故原因:受天气影响和地理条件限制,列车司机瞭望距离不足导致停车不及,列车与线路上的滑塌体相撞。

京广线列车脱轨原因:司机瞭望距离不足,撞上滑塌体

图为众多救援人员在列车上持续搜救。(图片来源:中新网)

据了解,2020年3月30日11时40分,由济南开往广州的T179次旅客列车运行至京广线下行1855公里642米处,因撞上滑塌体发生列车脱轨事故,造成机车及机后第1至8位车辆脱轨,1名乘警殉职、122名旅客和5名列车工作人员受伤,中断京广下行线行车21小时28分、上行线行车22小时08分。

中新经纬客户端报道,广州铁路监督管理局介绍,事故地段边坡体为以砂质泥岩为主的红层软岩,节理发育,具有顺倾结构面和卸载裂隙带,长期干湿循环作用加剧了浅表层岩土的风化,形成上软下硬并外倾的不利坡体结构。

2020年3月连续强降雨加剧了各种动静水压作用,导致上部全风化红层砂质泥岩覆盖层浸水软化,湿容重增大,强度降低;雨水下渗至顺坡结构面及土岩接触带,致使该部位岩土软化、泥化,抗剪强度大幅降低,下滑推力不断加大,为该滑塌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触发条件。

墙顶线以上浅表风化土层之中下部土岩交界面附近首先产生蠕动滑移变形,然后逐渐向上牵引发展扩大,上下形成贯通滑裂面后,产生局部浅层滑塌,对挡墙形成挤压,并向下触动墙后局部顺倾岩体,共同推挤挡墙,导致挡墙下部1~2米处被压剪破坏、突发倒塌。上部边坡土体因下部无支撑而形成牵引滑动体,其后缘发展至天沟附近,造成天沟拉裂下错。下部滑塌体堆覆占压铁路下行线。

T179次旅客列车运行接近该地段时,受天气影响和地理条件限制,司机瞭望距离不足导致停车不及,列车与线路上的滑塌体相撞。

据了解,依据《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有关规定,该起事故是恶劣气象和特殊地质条件下路堑边坡突发滑塌所致,为自然灾害造成的铁路交通较大事故。

此前,一些受访专家认为,此次事故敲响了老旧普速铁路安全保障升级的警钟。

新华社报道,多位专家表示,高铁可以通过全息感知、状态评估、安全防护等信息化技术,及时预警和有效处置一些安全事故风险。近年来,新修的高铁开始配备“空天车地信息一体化运营安全保障系统”,并逐步实现无人智能驾驶。而普速铁路驾驶目前还主要依赖司机目测,沿线维护、巡检也主要靠人工进行,不能确保实时获取灾害信息,预防突发险情。

未来是否能把普速列车全部更换为高速列车,减少类似事故发生?专家表示,高铁并不适合货运特别是重载货运。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需要用普速铁路运输原材料与产成品。同时,中国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地质气候条件差异很大,普速铁路在短途交通和满足公益性交通出行方面具备优势,在未来很长历史时期内,中国铁路网还将是高速与普速并存的局面。

因此,专家认为,通过“人防+技防”全面升级,提高普速列车安全防护能力迫在眉睫。

有专家建议,对标高铁以“端的多能化”,让普速列车也具有一定环境安全风险感知能力;以“网的物联化”,让普速铁路车、线、站等各个系统“万物互联”;以“脑的智能化”,将环境监测结果运用于列车运行控制。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同步构造“全局可视、提前预判、主动预警、立体防护”高科技防护体系,铁路运输安全才更有保障。(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